篇一:典型议论文例文
谈“自我约束”
一位父亲以水只有放在杯子里,受到杯子的约束才可能被人喝到为例,告诉儿子:只有通过自我约束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的确,在生活中,有着许多像杯子对水这样有形的约束,这其中有外加的,也有自觉的,这种自觉的就是“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就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有原则地对待事物。在很多时候,“自我约束”常常意味着放弃一些东西。有时,这些东西正是你渴望已久的;面对诱惑与欲望,能够“自我约束”的人知道今天的放弃是为了明天的得到,什么都不放弃往往会失去更多的珍贵的东西。德谟克里特曾说:“和自己的心斗争是很难堪的,但这种胜利则标志着这是深思熟虑的人。”这句话正是对“自我约束”者的一种肯定。
儒家学派代表人之一的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不正是当时自我约束的最高标准吗?历史上很多伟人不也都是在自我约束之下,才一步步走向成功吗?毛泽东在求学期间不谈男女恋爱问题。他认为要改造国家和社会,对学问的需要太迫切了,一定要十分珍惜宝贵的青春,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正是由于对自己的严格约束,毛泽东终于以自己的博学多才和满腹韬略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很多人在参观完鲁迅先生旧居后,常常惊叹于这位文学巨匠家中的陈设的简单和家具的陈旧。正如鲁迅先生常说的:“人的生活不能太安逸,否则人会变得懒惰。他一直过着朴素的生活。在这样简朴的生活环境下,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用一篇篇战斗檄文把一切丑恶揭露得淋漓尽致的。18世纪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富兰克林曾为自己订过13条“道德准则”,其中有“节制欲望,自我控制”等内容,这些都成为富兰克林“自我约束”的准则。他每天都对照检查自己,如有违反就记记下来,警告自己。
从上述事例中,我们应该得到某些启示,我们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自我约束”对我们更有现实意义,毕竟“人生能有几次搏”。在这关键的一年中,我们更应该约束自己,不再追求时髦的装束,不再迷恋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不再自欺欺人,心存侥幸,而应脚踏实地,自律自检,自我约束,争取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初中的校门。
“自我约束”不仅是现在,而且对我们的终生都有莫大的益处。那么,让我们学会“自我约束”,做一个有自控力,有原则的人吧!
切莫感情用事
魏征在《课太宗十思疏》中写道:"无因喜以谬赏,无以怒而滥刑",是劝唐太宗在赏罚上不能因为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便赏罚不公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也明白这些道理,但往往我们真的遇到一些事情无法判断时,总会选择距离我们关系密切的,这就是感情用事。
如果你是一名律师,你的亲人犯了罪,在法庭上你是依法办事,一切按法理讲,还是运用你的口才,抓一些漏洞,为亲人尽量摆脱罪名,这实在很难选择:一边是法理,一边是人情,该顾哪边。违背哪一边你都会不安。但大义灭亲,法理可容,人们也会慢慢理解你;若你违背法理,自己良心不安不说,整个社会都会鄙视你。选择正义,有罪就该罚,这才是你的正确选择,切莫感情用事。
物理史上,人们在理解光的本质时,由于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坚持微粒学说,光波学说其时已经得到验证,但牛顿在科学界的影响很大,人们宁愿相信牛顿,
也不愿相信真理,使光波学说埋没了100多年,直到在实验室里面重新被演示以后,人们d慢慢相信,接受光波学说。在科学史上,人们宁愿相信著名科学家,而不去相信真理,这一切都是因为人们感情用事,认为名人不会错,孰不知名人也会有失误乃至错误的时候。孔子曾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切莫因一个人的名声,而决定他所说的所做的一切。
毛泽东是我们伟大的领袖,在抗日战争期间,对苏共派来的使者,他并不因为自己崇拜马列主义,而相信使者所指挥的一切都是正确的,而是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来决定抗战的路线,并且在井冈山创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策略。对人感情的亲疏,往往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非,切不能因为感情用事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因为盲目的崇拜而相信他人的一切,遇事应冷静,仔细考虑认真研究来判断正误"排除一切感情因素,是我们以后工作做事时首先要做的。
切莫感情用事!
才能来自勤奋学习
①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勤奋学习。
②学习也是实践,不断地学习实践是人们获得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 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 “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发现后,捧场、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③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爱因斯坦渎中学的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勾画出了相对诡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了4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七十九岁时,他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任何人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苦的努力,都能有这样、那样的贡献,都会获得一定的才能。
④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⑤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