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师德 — 教师的立身之本。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教师师德的议论文,欢迎来参考!
一、教师的角色
1.导师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人们很容易从外部数据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师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教”转变为“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辅导: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在网络上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利用新技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实现智力技能的迁移。(5)教导: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精神的各种优秀的品质,具备区分良劳信息的能力,抵制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避免信息作弊、侵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合作者
在信息时代,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各种技术把跨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全球化课堂,它们支持地理上分离的研究单位、学科以及个体之间的合作,提供更公平地获取专门知识、信息和工具的途径,因而对教育改革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改变以往制度上分离以及个体之间的工作相互隔绝的状况。在教学的准备过程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可一起合作,设计课程,讨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革新,交换意见,分享经验,讨论难题的解决办法。学科教师还可合作开发教学软件。在教学中还可以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并进行研讨,促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信息时代的新教育系统中,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在其众多角色中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范例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教师应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确立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对知识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义,决定孩子们在学校应该学什么。改革传统的课程内容,以一系列新技能为基础来改组课程,改革课程的结构和课堂教学风格。而且,教师还将重组课程传递方式,开发课程变革的策略,具体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的实施情况。为扮演好这些角色,为在课程中建立跨学科间的桥梁,教师将以跨学科小组形式工作。对所有的课程来说,教师需要规划课程的内容,制定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必须决定这门课程要开设多长时间,讨论时采用哪种模式,大致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将要涵盖哪些主题和次主题,需要哪些学习资源,为指定的作业、课题以及期未课程小结确立具体的任务和最后期限。
4.学习倾向
在信息时代,教师可通过计算机诊断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需求随时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满足这些需求的项目,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通过评语单评价学生的进步,给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5.研究者
当教师被新技术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专家,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影响下,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现有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等问题。例如,在大量信息面前,有的学生出现了求新、求快、求刺激而不求知识甚解的倾向,就应研究怎样使学生加深理解以及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教学实验,研究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学生高层次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网络提供的教学材料进行研究和评价,并加以改善;总结概括出不同课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学习某门课程经常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为设计制作多媒体教材提供资料和数据。
6.学习者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社会。在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德洛尔在主题发言中特别强调教师的四点责任之一,就是教师自身的培训,教师必须终身学习并不断地再培训自己。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为了学生的未来,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特别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操作现代教育教学媒体的能力,并借助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二、帮助教师实现角色转换的措施
面对新的教育技术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挑战,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在此,我们结合他们的做法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谈谈我们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1.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媒体、驾驭新的媒体,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前提。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观念,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也发挥不了作用。转变观念就是要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人才观。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意识,使他们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有一个明确的理论认识。应让他们认识到,教师是新的教育技术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它的出现,为教师施展才华提供了契机,如果不把握住这一历史机遇,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由于缺乏计算机网络等知识的培训,不了解它们在教育中的作用,一些教师满足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的教学方式,存在着不良的态度:有的由于有误解,产生机器会取代人的忧虑,有失落感;有的态度冷漠,甚至拒绝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有的认为信息技术高不可攀,产生恐技术症;有的害怕在教室中摆弄计算机时卡壳,当众出丑;有的对教育媒体产生恐惧心理,望而却步,从“不会用”、“不能用”到“不想用”;有的对新技术期望值过高,一旦失败,就认为其无效,产生失望心理。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应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用好新的教育技术,组织好教学。从敌视、担心到适应、接受,最后到舒适、安心。教师一旦真正发现新教育技术的价值,就会越用越爱用,越主动积极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自觉自愿地运用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