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作文九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心理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一个人失去了生命,就什么也没有了。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老师、家长常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珍惜生命。”
伤亡,这些伤害摧残着少年儿童,也折磨着他们的的父母亲友。这是发生在我们学校的真实故事:20xx年5月31日,上午学校在搞“庆祝六.一”的活动,下午没上课。活动举办完,大家都回到了教室,听了老师的安排就回家了。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和他的小伙伴回家后就私自下了河去洗澡。很不幸,他被淹到深处去了,小伙伴们就立即找人来救他。大家打了110,很多人都来帮忙捞。下午6点整他被打捞上岸,立即送往医院,很不幸,抢救无效死亡了。同学们失去了伙伴,家长忍受着失子之痛,欲哭无泪,肝胆俱裂。
这样的事列还少吗?
今年夏天,重庆持续高温干旱,有28个区县最高气温都超过40度。到处都在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可是,8月11日沙坪坝虎峰山突发山火,一直坚持抗旱一线的何伟第一个冲进火常几小时过去了,火势依然在蔓延。森林武警赶来支援,天黑路险,何伟一个人下去接应。疏散群众,运送灭火物资,何伟整整奋战了十二小时,人们记不清何伟冒着四十几度的高温在这山路来来回回跑了多少趟。12日凌晨,火势突变,危险在次逼近。在这生死关头,何伟自己留在了最后,掩护了撤退的群众。在大火的包围下,他不慎跌入悬崖。一周后的8月19号,何伟停止了心跳。8月22日山城重庆上万名群众挥泪为一位29岁的年轻人送别。
何伟匆匆地走了,留下了白发苍苍的父母,人们记住了他的名字。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思念。
同学们,时刻敲响安全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让人间充满美好和快乐吧!
我是一个非常好强的人,你要是信的话,就听听我的故事吧。
那是一个盛夏的晚上,我下楼去散步,碰见了我的原来的好朋友武文斌。我们俩有很长时间没见面了,所以一见面便兴致勃勃地聊了起来。聊着聊着,他突然问我;“毛毛,你能做几个俯卧撑?”我摇了摇头,说:“不知道。”没等我说完,他就趴在地上做了起来,一边做,一边还说:“我能做20多个,你肯定做得比我多。”刚说完不久,他便站了起来说:“一共做了25个,你也去试试吧。”我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作。要知道,我在体育方面可是最不行的,因为,我太胖。我趴在地上,做了不到5个,便力不从心地败下阵来,武文斌看了便说:“想不到你才做5个,我以为你多棒呢?!”听到这话,我的脸刷地一下红到了脖子根。如果地上有条缝,我真想钻进去,但这是不可能的。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做40多个了。
一年很快过去了,还是在一个盛夏的夜晚,同一地点,我再次碰见了武文斌。我便先发制人,提出再比赛俯卧撑。他满不在平地答应了。还是他先做,仍是做了25个。做完后,他得意洋洋地看着我,好像在嘲笑似的对我说,你能做这么多吗?现在该轮到我了,我想起一年前那个夜晚,想起了我刻苦锻炼时所付出的代价,我便不由得为之一振,突然爆发出一种无名的力量,一口气做了50个。我做完后,一看武文斌已经看傻了。过了好长时间,他才缓过劲来,傻呆呆地问我:“你怎么这么棒?”我笑了笑,回答到:“这得感谢你呀。要不是你触动了我的好强心,我怎么会这么刻苦训练呢,怎么能超过你呢?”“噢,我明白了……”他苦笑着说。
这就是我要告诉你的一件事。
其实,我在其他方面也很好强,正因如此,所以我总能取得胜利。
这就是我,一个好强的人。
写于三十年代的文艺理论书籍。这才知道现在的文学概论中的许多东西原来也不过来源于它,区别只是现在的文学概论更加晦涩,同样一件事,朱光潜已经说清楚的,现在的书偏要说不清楚。
对比朱光潜自己的《西方美学史》和他学生的《西方美学史》,只要看上几页,就知道什么叫境界的差异。
只有真的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才会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把作家称为“老师”——这是一种直觉的冲动(只可惜这个名称现在被用滥了)。
你我都无福坐在这位大师的课堂里,然而在这本书里,你可以看见严肃的介绍定义,严谨的爬梳脉络,还有通俗如口语的文字解说,和“还好哲学家为数不多”的小玩笑。
这本书,本来就是朱光潜的课堂讲义——真正的好老师、真正的好教材。
我要庆幸我的大学课堂中,也遇上过不少好老师。
他们既不会满腹经纶,却拒人于千里之外;也不会上课吹牛下课拉瓜,貌似很有亲和力,却什么也没教。
书里传达出的,是一种让人亲切到想流泪的气氛——真正的大学课堂。
又是一片嘈杂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
有时候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如果你自己在摆弄物件产生噪音,好像因为身在其中且知道这噪音的来源的时候,似乎并没有非常的烦躁,反而是周边的人,或者说你自己在别处,听到别家的噪音,就会莫名的烦躁。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呢?是因为如果自己了解了,会在心底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认同与承受?无形之中就多了一份抗干扰的能量?如果是没有来由,不在意料之中的干扰,因为不确定性,所以人的本能就是从心底里产生出一种厌恶感?
自从开始学习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有时候很喜欢用心理的角度去揣测思考,有趣的是,似乎真的都能或多或少地寻到一些根源,即使很细微,但不得不否认,也许真的是有其缘由的。
心理学是一门新的年轻的学科,看书的时候感觉里面总是提到很多的实验案例,而那些心理学的泰斗几乎都一直是在研究探索,他们用事实说话,一步一步地推进这个学科的发展。
很久以前就喜欢这门学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入门学习,当真正地去学习的时候,发现它真的很神奇,也有着吸引力,但同时也有点儿高深莫测,至少目前来说我看的有点吃力。
但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如果喜欢,又能够学以致用的话,那就坚持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