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说课稿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84页至87页。
2、教材地位
“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内容,学生已经学习,认识万以内的数,认识小数、分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这一步认识数。它是小数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算术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与有理数的衔接与过度,并且最后到六年及初中进一步学习“负数”的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它原先是初一年有理数单元的起始阶段,如今下放到小学阶段,其数学的侧重点,教学方式就会自然有所不同。
3、分析教材。
本单元教材安排的主要内容是两个方面:一是从每天都接触的气温中,了解表示零下温度的一种方法;二是;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负数的实际意义。由于负数的学习是在正数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正数的意义相比,需要考虑相反意义与数值。本单元教材的编写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认识和理解负数的意义。
②在初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
课标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①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会用数表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②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目标:
1、从学生的现象生活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显示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及负数的意义。
3、能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并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能正确掌握正、负数表示的方法,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正、负数是表示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教学准备:了解有关负数
学习准备:(1)小调查,调查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
(2)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二、说教法:
(一)创设现实情境、认识新知
《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心里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是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生活经验要从学生生活出发去引入新课。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解决问题,而且还能抽象数学概念。
“负数”这一概念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且比较抽象,但学生对此并不是一无所知。通过天气预报节目学生对它已有了认识基础。再加上教材又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彩、贴近生活的素材,不但方便了教师,还指引了教学教学方向,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节目引入负数,以现实生活中的温度和海拔高度作为教学起点,让学生在生活实际背景中学习和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又通过设计大量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练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正负数实例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再从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活动中,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例举生活中正负数的活动中,体会引进负数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数感。这种生活化、经验化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整合教材,让学生全面系统认识负数。
〈〈课标〉〉指出: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数的扩充是源于生活的,它是生活的需要,是由数由部的矛盾而产生。它引进又高于生活。因此,我将“认识负数”这一单元的两个课程,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源于生活---数的产生,高于生活—数的意义,用于生活。
而教材中第一课时创设气温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第二课时仍是创设气温的情景,让学生建立正、负数的概念。这两课时创设情景有点雷同,由于正负数是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数,界定那个量为负数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必须建立在正数的基础上。正负数是一对兄弟,所以我对教材的两课时整合为一个课时,使教学内容更加系统、更加丰富。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认识正负数。
教材通过温度来引入负数,可是我们身处南方,学生对零下温度缺少亲身的体验,这样对理解零下温度的高低比较抽象或不会理解。我通过让学生观察的媒体图片,直观感受不同环境的变化,使他们感知零下气温的不同变化。从而认识了如-20比-3的温度低,逐渐体会负数的大小。还如,通过媒体设计四个不同的方的场景并配温度计,让学生比较、观察,初步感知正书、负数和零的关系。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在设计时我首先考虑让学生感知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教材的温度作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小组交流,发现了有比零度还低的气温,要有一个比零还小的数来表示,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产生。接着通过几个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从中不仅掌握了正、负数的记法、读法,还体会到了正负数是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生只有在理解了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运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用正、负数来表示的现象。这样,让他们在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不断自主建构知识。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所说课的题目是《离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离骚》是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作品,它具有很浓的楚地风情,学习这篇课文,要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注意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情趣。
【学情分析】
v 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自我表现力。
v 经过半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经验。
【教学目标 】
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课标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相关字词知识,了解楚辞及其作者。 2.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3.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难点】
这3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法释义】
对于教师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根据以上课标要求以及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时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启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讲授教学和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一个好的老师应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新课改和新课程标准都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针对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方法拟以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并综合应用自主学习和接受学习等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