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时间:2021-08-31

童年读后感集合11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年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读后感1

  在没有看《童年》这本书以前,我以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五彩斑斓,无忧无虑的。可是当我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温暖的童年……

  这本书是高尔基先生的自传,也是对过去的苏联下层社会的真实写照。主人公阿廖沙是个可怜的小孩子,他三岁失去了父亲,11岁又失去了母亲。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他都在外祖父母的家里生活。在这八年里,他极少的得到亲人的关爱(除了外祖母的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阿廖沙只是因为把一块白色的布不小心染成了另外一个颜色,就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一个小孩子被如此残忍的殴打,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呀!尽管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还是没有对生活丧失希望!他选择了面对困难,迎难而上!最后阿廖沙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拥有了自己多彩的人生。

  读完这本书后,我不由得惭愧了,因为,我最缺乏的就是阿廖沙这种敢于挑战困难的勇气……虽然我刚刚满十岁,但是,我已有了五年的“舞龄”了,每个周末,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妈妈都带着我去上舞蹈课;每天放学回到家,总是要练习半小时以上的基本功。日复一日,我开始厌倦了这样枯燥的练习,于是,我开始找各种理由拒绝练功、拒绝上课。我再也不想练功了,因为练功不仅仅要承受压腿下腰的痛,还失去了很多玩的时间,在我的不断“拒绝”下,在我不断说自己没有“天分”下,在我的不断“没兴趣”中,我终于结束了五年的舞蹈学习。起初,我是很开心的,但是今天读了《童年》我才发现自己不是没天分,而是缺乏坚持的动力,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所以,本是能练就的一技之长才会不了了之。于是,我重新捡起被我用各种理由放下的舞蹈,重新学习。练功痛了,我一想到阿廖沙痛就会少一分;没时间练功,我眼前就会浮现阿廖沙的影子,时间仿佛就能挤多一分……悲惨如他都没有放弃追求,我怎能轻言放弃?当我再次在舞台上舞动的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我仿佛感受到阿廖沙给我传递了他的力量,让我变得坚强,懂得珍惜,在舞台上绽放芳香。此后,我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练琴习画、每一道数学难题、每一个英语单词、每一篇习作撰写……我带着阿廖沙给我的勇气,不再轻言放弃,不再借口躲避,一点点地攀登着,一点点地收获着。

  是啊,在21世纪,大家的家庭条件都变好了,于是几乎所有的小孩都成了小皇帝,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怕苦怕累。可是,这样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好看是好看,只是遇到一星半点的风吹雨打,就会凋谢了,反而是阿廖沙这种“路边的小野花”才能长得更加繁茂。

  童年是快乐的,但是也不缺乏困难,只有努力的把困难解决掉,童年才是完整的呀!让我们一起向阿廖沙学习,迎难而上,不做温室里的花朵!

童年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才体会到什么是差别,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完全是天壤之别,我们的童年就好像是块糖,只是闻一闻,甜美的气味就永存于心,使人不自觉地想要接近﹔而阿廖沙的童年却如中药一般,倍受煎熬,还苦涩不堪,使人避而远之。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本自传体小说,在苦难与希望并存的《童年》中,高尔基笔下的穷苦人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社会的最底层,被所有压榨自己的人轻视,可也不会失去积极向上的力量与拼搏的决心,而阿廖沙四岁丧父,只能跟随母亲与外祖母一起来投奔外祖父,而外祖父脾气暴躁,两个舅舅更是讨厌阿廖沙,可即使是一个这样的家里,也还有温情的一面,在这个几乎支离破碎的家中,还有疼他,爱他,呵护他的外祖母和热情的茨冈尼克……在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中,他还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情,这也是他还能保持孩童的天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也正是这些使他变得坚强、乐观,让他饱受磨难与生活的考验时,还是坚持自己,不屈服也不逃避。

  阿廖沙的童年如黑夜,伸手不见五指,给人一种迷茫的感觉,可却还有点点星光与他相伴;而我们的童年,如同躺在天堂,到处是光明与温暖,可我们却还身在福中不知福。

  如今,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家庭是多么的美满,生活是多么的安逸,社会是多么的和谐,我们每天只需要做好自己,认真学习,努力考一个好成绩,我们不用去应对多方面带来的压力,我们有父母呵护着,爷爷奶奶宠着,到了学校还有老师的保护与亲切的教导,有朋友真诚的友谊,而高尔基的童年如阿廖沙一样,几乎没有一天安宁日子,每天都有人辱骂他,欺负他,没有几个人在呵护他。即使是这样,他也没有自暴自弃,依然积极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而我们呢?就像一只井底之蛙,满足于现状,不会去眺望远方的天空,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只要离开了那个为我们阻挡风雨的屏障,就无法生存。而阿廖沙,本该是待在温室里的年龄,却早已接受过风雨的洗礼,我由衷地感到佩服。

  阿廖沙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就是两个极端,一个极其悲惨,一个极其幸福,而我从阿廖沙身上学到的那种坚持不懈、积极向上、不卑不亢的精神,将伴随我健康成长,使我终身受益。

童年读后感3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之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原名阿列科谢·马克西母维奈·彼什科夫。出生在下诺夫戈罗德城(现称高尔基市)。他出生贫苦,幼年丧父,饱尝了人间苦难。

  《童年》这本小说所写的是19世纪沙俄统治时期高尔基童年经历的苦难,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故事在一个小市民家庭里展开。在这个小市民家庭里,恃强凌弱是人们的癖好。半瞎的老匠人首当其冲。这里的人几乎每天晚上给这个老匠人安排一个侮辱性的恶作剧式的“玩意儿”:有时用火烧烫他的剪子把儿,有时在他坐的椅子上插一个尖头朝上的钉子,或者把颜色不同的料子偷偷的放在这个半瞎的老匠人手边——让他把他们缝成一匹布。阿瘳沙的两个舅母先后被两个舅舅毒打、摧残致死。阿瘳沙的继父也毒打他的母亲。就连年迈的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难逃外祖父的打骂。孩子们当然也不例外。这种残暴的行径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使他或者郁郁寡欢,或者也像大人们一样恶毒。

  尽管这是一群令人生厌的小市民,但高尔基并没有简单的停留在把他们表现在恶人上。小说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揭示了形成这群形象的原因:是沙俄的黑暗统治,是家长制手工业者的生产方式,是艰辛污浊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人们善良的天性,造就了小私有者自私、贪婪的灵魂。

  读了这本书,我最欣赏阿瘳沙的外祖母阿库林娜·伊凡诺娜。阿瘳沙的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受,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瘳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瘳沙听,她对阿瘳沙的影响,正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的爱给予阿瘳沙坚强的力量,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让他看到了自己的存在。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阿瘳沙,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整本书可以用十个字来形容: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如果当时的每一个人都象阿瘳沙的外祖母一样慈祥、善良的话。我想:结果因该不是这样。

  要怪只能怪他们自己。他们是一群既可恨又可悲的人物,一面受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压迫,一面又去欺侮别人。

  现在来想一想,像他们这种残忍的行为,大约上帝看了也会掉眼泪!我们千万不能学他们那种样子。要学习阿瘳沙的外祖母。要慈祥善良,热爱生活,对每一个人都要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