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0周年。
40年前,一场举世震撼的大地震将唐山夷为一片废墟,24万条生命沦为亡魂。40年后,新城崛起,废墟不再,除去这场灾难中的幸存者,以及与之相关的少部分人,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唐山大地震”已成为一段冰冷的历史。
40年前的7月28日3时42分,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摧毁了中国冀东重要的工业城市唐山。40年后的今天,唐山人走出了大地震的黑色阴影。40年前的7月28日3时42分,一场大地震摧毁了唐山。震后的一组统计数字为:丧生者242769人,重伤者164851人,70多万人受轻伤,15886户家庭解体,7000多个家庭断户绝烟,3817人成为截瘫患者,25061人肢体残疾,3675位老人成为孤寡老人,4204个10岁以下的孩子没有了双亲。
有关这场灾难,究竟留给今天的人们多少清晰的图像、难忘的瞬间和震撼人心的细节?历史不该仅由宏大叙述和终结话语构成,更多活着的历史,其实就珍藏在你我身边小人物的记忆深处。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40年,对一个城市却不算一段短促的时光,足够它拭去灾难的创痕。40年,对一个活下来的人则是漫长的岁月,在重建自己生活的路途上,原本是少年的走进了中年,原本是中年的走进了晚年。
40年,震后唐山建起的第一批房屋,已经变得陈旧了。震后栽种的树木,早已成荫成材。那个地震发生时只有6个月,最小的地震孤儿之一党育新,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
何为“抗震精神”?有十六字以概之:
“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
――公而忘私,就是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全部心血献给唐山的救灾和重建。
――患难与共,就是邻里之间、干群之间互帮互济,同甘共苦,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大灾面前与群众同舟共济,建立起了一种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