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优秀作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思考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冷与热是两个对应面,它们可以是物质的特有属性,也可以是人对环境的感觉,还可以是人与人交往中对对方的感觉,这不是物质的,这种感觉是心灵上的。是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冷之于人,若是外部环境给人的感受,那人们只需要加衣就可以了,热之于人亦且是如此只需要减衣即可。
有一句话说得好,天冷了没什么大不了,加件衣服就可以了。这句话一点没错,可是有人不禁会问,心冷了,又该怎么办呢?
人与人的交往,彼此的感受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对方距自己于千里之外,很冷。又有的人认为对方的温情让自己恐慌,很热。这两种人给人的感受是只冷和热,但这样的冷和热却让冷和热让人更加难以接受了。记得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世态炎凉,冷暖自知”。冷暖也许就是一念之间,得意的时候,世界都是热的身边的人都是热的。失意的时候,世界都是冷的,身边的人更冷。所以有人说辛酸,话凄凉正应了那句话:世态炎凉,冷暖自知。就如同喝水一样,只有喝下去才能体会到冷热。
佛说:在我们拥有的时候我们总是抱怨没有些什么,可在失去原本拥有的时候却已记不起自己曾拥有的,什么时候人们才能对过去念念不忘而对现在心存感激呢?不是吗?你拥有的时候不珍惜,失去了就抱怨,世界很冷,人心很冷,却不知自己其实也是冷的。你想世界对你热,那么你不应该先对世界热吗?
当你发现一颗钻石的价格远比一颗玻璃珠的价格高的时冷,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可悲的长大了。长大了,你就不觉得这个世界冷了要想自己不被冻死,你只有自己热,自己温暖自己。热何尝不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好方法呢?
曾经在电影中看到这样一个情节,女主角整天愁眉紧缩,郁郁寡欢。原因是她的男朋友和她相隔两地,终日不得见,她的男朋友因此想要跟她分手,他不想和她分开太远。可是他们最后终于还是分开了,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男主角出场了,对她说:“恋爱时双方就像互相取暖的刺猬,靠的对方太近会刺到对方”。当然,“隔的太远会冻死”这句他没有说出口,最后,男主角抱得美人归。是的,冷与暖只有当事者的双方才能深切体会,也唯有体会之后方可品到。
冷之于人,热之于人,无非是一种感受而已,关键看你如何处之。
我喜欢在一人独处时静思。
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人会沉迷于这种静思,从静思中获得种种乐趣、这是一个行动至上的时代,所有的思考似乎都是为行动为利益服务。
总听人说中国占代过于重文,我却认为中国古代文人很悲哀。在科举时代,文采成了政治的附庸,文思很多时候都围绕着是否能在仕途上平步青云。为官、为钱、为名,功利性的目的有时玷污了“思”的圣洁。
现在的中同学生,又有儿人懂得思考呢?在应试教育的枷锁下,试卷堆积如山、中国青少年解题的智商越来越高,却渐渐失去了思考的欲望:、真正造福于人类的,是科学家的探索,艺术家的情感,政治家的肌识,商人的头脑和文学家的思维,而当前我们的教育鼓励的却是在书桌前日复一日的死记硬背与机械演算,
我喜欢化学,喜欢分子奇妙的变化,喜欢化学带来的斑谰奇迹,我以为化学世界是一片可以让思维自由翱翔的天宅。可化学老师告诉我,我所要做的只是记住元素表,记住一个个化学反应、反应出现的现象和由之得出的结论,以及在实验室里做一两个“标准”而“典型”的实验。
现在中国学生的路太单一了。熬过中考、高考,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凭文凭谋到一份糊口的工作,然后在老总的手下充当活计算器。这就是现代教育所能带给我们的最光明的前途。
我们也有不满,但我们不得不走着一样的路线,最后一起挤在高考的独木桥上,然后再一起踏上求职的拥挤道路。我们每个人都在匆匆赶路,不过我期望能有时间来进行一些不够理性却是自由的带着真实情感的思考。这或许不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实际收益,不会给人类带来所谓的巨大贡献,但思考的这一刻我是快乐的,我享受着思维自由舞蹈的乐趣。这会让我知道我在为自己活着,作为一个拥有灵魂的人活着,而不是作为一个高等生物,抑或高等机器活着。
尼采说,上帝死了,其实上帝活在每个人心里。我把思考奉作上帝,它是我的信仰。把物质利益奉作上帝的人是最可怜的,因为或许他们追逐了一生,生命却仍未升华。当生命尘埃落定,不是每个人都能明白自己一生追逐的理由,而思考却能实现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当花落成尘,纵不能香如故,至少她开放过了,绽放了自己的美。思之于人,就如花魂,思想是人存在的证据。
我在,故我思,我思,故我在。
世界总有相对的东西:冷与热,对与错,冬与夏,美与丑,善与恶……似乎一件事是这样,那么总有一件事会与之相对。或者是一件事有好的一面,那么它必然有不好的一面。冷与热就在这样相对的世界被我们所感知。冷暖自知。
小时候,天很蓝,风很轻,我们在阳光下奔跑,似乎对于冷与热最初的概念就是天冷加衣服,天热减衣服,还总是被父母唠叨个不停。小时候的我们可以把冬天过成夏天,在雪天吃冰棍;也能把夏天过成冬天,傻乎乎地大热天穿靴子。童真的我们对冷热不太敏感,因为我们的心一直是热的,世界在我们眼中多么美好。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四季更换,冷热交替。到了十七岁的雨季,我们长大了,学得更多了,想得问题也多了,对于整个世界有了不同的看法。
上高中过上了住校的生活。整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教室,寝室,食堂,没有家长的管束只有自觉,没有父母的陪伴只有坚强,没有温暖的家只有冰冷的作业。刚开始时,父母总在电话里叮嘱自己冷了就要加衣服,心里暖暖的。后来不小心感了冒,还觉得父母不关心自己,每晚在被窝里悄悄的哭,怀念过去无风无雨全是阳光的生活。
只有渐渐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帮助是多么温暖人心。在孤单中更加自立,在困难中更加坚强。感受冷与热,在冷与热的过程中成长。天气冷热无常,我们随之改变而加减衣物,但不变的是始终炽热的心。
他们总说现在的孩子都很娇气和傲气。一点小感冒就要闹父母的心,非要在寒冷的冬天不穿秋裤,要风度不要温度。我想说现在的我们不娇但傲。就在学校病了一个多月里,很少给家人打电话,只是不想让他们担心,证明自己过得好。其实,只有越艰难的环境才能让人更好的成长。
只有经历了寒冷,才会知道温暖有多么好。只有感受了温暖,才会让寒冷刻骨铭心,更加珍惜温暖。世界上有很多的冷冷热热,公交不让座的冷,摔倒不扶人的冷,齐心抗灾的热,拾金不昧的热……有时太多的冷热让我们无所适从。其实只有保持心中那颗炽热无畏寒冷的正义之心,才能让正义的热流涌向整个社会。我们因为有了皮肤和大脑才感受到了冷与热,而社会有了我们就多了一份融化冰冷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