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解答技巧

时间:2021-08-31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解答技巧

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技巧篇一: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说明文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考题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给段落标上序号。(2)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其次,再读题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

  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的类型:

  ①按说明的对象来分: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②按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

  事物说明文以事物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在于说明事物是“怎样”的,介绍事物的性质、特征,把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区分开来。

  事理说明文以事理作为说明的对象,重点说明事理是“怎么样”和“为什么这样”的,把抽象的、难于理解的事理说得清楚明白。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引资料、打比方、分类别、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②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③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⑤引资料:增强说明的趣味性,放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⑥分类别:条理清晰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⑦列图表:直观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⑧摹状貌:惟妙惟肖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⑨下定义:科学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⑩作诠释:通俗易懂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要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前者是精确的科学定义,后者是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一般都有明确的时间标志。(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

  过程时,往往采用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一般都有常用方位词。(说明建筑物、景点等通常按照空间顺序说明。)

  3、逻辑顺序: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介绍抽象事理时,则往往需要采用逻辑顺序。)

  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答题技法:其一,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苏州园林》等。其二,抓住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包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反之,如果需要为说明文的语段加一个标题,也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标题。

  答题技法: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见说明方法)

  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

  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或:总分关系中分说部分与前文总说部分顺序相照应。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两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准确”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

  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

  /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2、对具体词的评析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同上)

  类型3: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4: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在文中抽出一个句子或一个文段,要求分析这个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对策:首先判断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还是文末;然后再按如下规律答题即可。一般情况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总起全文或引出..

  下文;在文中

  ,作用多是承上启下;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先要理解所引古籍或名言的含义,再联系说明的内容,看看这两者间有何内在联系,就能领悟其引用的目的了。

  如:在说明文的开头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究竟起何作用?

  ①在文章开头叙述故事,其目的往往是为了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或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②在文章或段落中间叙述故事,往往是为了增强说明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为了说明事物的来源或作用。

  答题格式:说明了??或: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中心句出现的位置:有时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在文中。

  2、中心句的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3、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

  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

  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括。

  技法:认真仔细阅读原文,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阅读训练

  (三)地球为什么“高烧”不退

  2006年6月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干旱持续不断。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罕见的热浪夺走了2000人的生命。印度许多地区的最高气温超过了45℃,巴基斯坦的最高气温一度攀升到53℃,首都伊斯

  兰堡的最高气温也连续数天保持在43℃。在瑞士,6月份平均气温创近250年来的最高记录。在中国,长江以南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大部分地区35℃以上的高温日数达25天~31天,有些地方最高气温达40℃--43℃,不少地方最高气温屡破记录。与此同时,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8成。特别是7月以来,有的地区降水量甚至不足l0毫米,造成一些城镇限量供水。

  ②地球“高烧”,原因何在?中国l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等气象专家撰文称,大气环流的异常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素。

  ③专家们认为,印度半岛本应于6月上旬开始的季风雨季明显延迟,直到6月中旬,仅在西南沿海的部分地区有少量降雨,大部分地区连续数月降水严重偏少。其间,印度半岛上空持续被东进的伊朗高压所控制,干热的西北气流造成了持续的干燥酷热天气。

  ④在欧洲,一个较强的高压脊稳定在欧洲中南部上空,使该地区热浪不断。同时,我国华南、江南地区高温天气的持续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关,它是影响我国夏季雨带变化和高温天气的主要因素,与熟带气旋、江淮梅雨:暴雨以及持续性高温高湿天气关系极为密切,它的强弱、进退对我国雨带活动及旱涝分布起着决定作用。

  从6月底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一直盘踞在江南、华南上空,稳定少动,使得该地区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阳光照射极为强烈且日照时间长,气温自然居高不下。

  ⑤科学家研究发现,最近100年是过去l000年中最暖的,最近20年是过去l00年中最暖的。地球正在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世界气象组织有关专家也称,今年在北半球30多个国家出现热浪,导致洪涝、干旱等灾害频发,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密切关系。

  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首席气候诊断专家翟盘茂则认为,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否与全球变暖有关,现在还不能贸然下结论。翟盘茂说,全球变暖主要体现在冬半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有两个最明显的证据:一是霜冻日数的下降,二是极端冷的天气事件的显著减少。然而,全球极端暖的天气事件并没有出现和它们相对应的增加趋势。虽然我国南方今年极端高温现象确实十分异常,但从过去50多年的变化来看,35℃以上的高温日数没有出现明显增多的趋势。因此,这种高温天气很可能只是一种主要受自然原因支配的年际变化的表现。

  ⑦专家认为,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这一年的普遍高温对人类是一次警示,它将引导人们深入地思考极端天气事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采取实际行动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1、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④段加“ ”的“它”指代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对高温天气产生的原因作出的解释或猜测主要有哪些?

  答:(1)

  (2)

  (3)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加点的“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最后说“不管2006年夏季高温与全球变暖有没有直接联系,全球变暖的确会导致某些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地发生”。遏制全球变暖,你有哪些科学良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把植物带回国

  ①在1845年多雨的夏季里,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灾难也流进了爱尔兰。

  ②这批马铃薯种薯,感染了马铃薯晚疫病。这是一种很厉害的马铃薯传染病,传播速度很快,如果把得了这种病的马铃薯种薯种到地里,薯苗会大面积死亡;侥幸活下来的秧苗,结出的马铃薯,储藏起来也会很快腐烂。

  ③由于没有防治能力,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迅速传播开来,并一年年加重。1848年和1849年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肆流行,造成了毁灭性的灾害。很多爱尔兰人走投无路,或饥饿而死,或由于无力交地租,被地主赶出家门,无家可归。在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的几年内,爱尔兰有20万人死于饥荒,近200万人移居海外。

  ④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各国陆续开展了植物检疫工作,以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⑤植物检疫分为对外检疫和对内检疫两种。对外检疫又分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外的植物或植物产品进行检疫,不让植害进入本国,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平衡;二是检查将要出国的植物或植物产品,避免有危险性的植物病虫害和侵略性杂草向国外传播,以维护本国的贸易信誉。对内检疫是将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封锁在一定范围内,防止病虫害传播和蔓延。⑥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目前采用的除害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熏蒸消毒处理法:在国际贸易中,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但有害生物易附着在木质包装上,随商品一起进入进口国。解决方法就是熏蒸。熏蒸一般在场地做,把货物放到集装箱里,用溴甲烷等药剂进行灭菌处理。热处理法:用微波、高温的方法对植物产品等进行灭菌处理。机械汰除法:对植物种子、药材等用筛网过滤、液体漂洗等方法进行淘汰剔除。隔离试种法:对种子、植物等先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观察其情况,如无植害,再推广种植。⑦为把将于今年五月在我国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办得红红火火,组委会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大型景观植物,我国检疫部门都对它们进行了检疫、消毒、隔离试种等处理。比如从日本引进的600多株日本红枫和日本青枫,在海关机场,就被进行了现场检疫,树体还被消了毒。上海检疫部门还在一些植物园专门开设了隔离试种区,对那些为世博会服务的引进植物进行隔离试种,基地人员每天进行观察记录,市林业病虫防止监管人员也每周前往观察记录。

  ⑧为了我国的植物安全,出国旅行时请别把植物带回国。

  1、文章开头讲述爱尔兰人从美洲进口了一批马铃薯种薯造成毁灭性灾害的事例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请任选一处简要分析。

  (a)通过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后,一般给予扣押和封存销毁,或进行除害处理。

  (b)木材是应用十分广泛的商品包装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