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生命的作文合集九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的作文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他是一位现当代文学的名师,也是一位知名作家。自然而然,关于回忆他和赞美他的文章也就不可计数。或许,这篇文章只是大海无数浪花中的其中一小朵,瞬间即逝,但涛声依旧响盈在我生命的每一段旅途中,教我如何成长。
在没有上他的课前,对于他的各种传说早有耳闻。一个很有个性的同学对我说:“我倒想看看他是不是真的如传闻中的那么神奇,我们可不要被他身上的光芒给蒙晕了。”于是我们带着极大的好奇心听完了他的第一节课,结果,是真的晕了。不是给他的光芒给蒙晕了,而是不知所云。深刻的思想,开阔的眼界,富有严密逻辑的语言,使我们如在森林中迷路的小孩,找不到方向。当有同学在课堂上提出这个迷惑时,他很温和地笑了笑:“这很正常。第一次听我的课,最快进入状态也要等到三节课以后。”台下一片哗然。
他上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不会按照课本的章节按部就班,而是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层面看问题,进而探讨人的内心世界,追求人性化。对于一些历史问题,他极其认真和严肃,除了承认书本中的一些合理观点外,更重要的是他还找来很多相关的文献资料,揭开蒙在历史背后的层层面纱,还原事情真实的一面。我常常感叹:这些观点和评说在课本中真是难觅踪影!但他也常对我们说:“作为大学生,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我所说的也未必正确,你们要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听他的课,是“快乐并痛苦着”,因为听他的课是一种享受。你会为他的激情澎湃的语言所感染,为他的严谨思维所叹服,为他的良知和正义所呐喊认同。但是,课后却是“痛苦”的。因为他的课程内容庞大,思维节奏快,很难在课堂上做完整的笔记,而他要求把课堂笔记作为期末考察的一个内容。所以,我们就要用mp3录下课堂的内容,课后再听录音整理笔记。这是一个繁琐而漫长的过程。刚开始时,同学们怨声一片。他一脸认真地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且以后你们还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和困难,如果你们面对这点困难就退缩了,那以后怎么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了下来。一学期后,我发现我的听说写和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回想起来,每次上课前,同学们纷纷拿着自己的mp3像小山似的叠在讲台上,恍如开记者招待会,那是一道多么独特的风景线!
期末将至,眼看就要和他分离,而且得知他不再教授本科生的现代当文学专业的课程时,心中有一种若有所失的怅惘。于是连夜趴在窗户边的书桌上,浴着淡淡的黄色灯光,在35万字的笔记前写了一封信给老师,名为《生命的开花》。
一
常言道:
二
有句话叫做“人最怕时间,时间最怕金字塔”。时间是流动的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一切都无法使它停止。但金字塔里的时间是永恒不变的:金字塔里的时间是四千多年前的空气,文字是四千多年前的文字,一切都是历史,却又是现实。它没有被时间的长河所冲毁、淹没,是那样真实、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充满了神秘,带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三
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秒钟都如一颗晶莹透亮的水珠,排好了队,不停地流下去,永远不会停住脚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去的一切永不再来,离开就是彻底的永别。这一秒将成为,下一秒永远也无法替代它;今天升起的太阳永远不是昨天的,尽管它们看起来是那么相似……
我常说,小学六年级的时光是我最美好的回忆。没有现如今如此多的科目,没有这么大的学习压力。我有很好的知心朋友,我还和他在一起。但逝去的一切永不再来,无论你是如何珍惜。狠幸运,我在新的班级里找到了朋友,找到了心灵的依靠。但时光仍在点点滴滴地流逝,我不知道我们还有多久可以在一起,可以像现在这样谈心。生命是一个过程,一个以生为始、以死为终的过程。我们所能做的很少,仅仅是学会把握好时间,把握好每一刻,把握好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这一切……
四
一天,忽然想到了一个刁钻的物理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打电话问她。她听罢,淡淡的笑了:“你的思维还真是活跃,这个问题简直像‘人死后会怎样’一样古怪呢。”我听了,愣了一下,随即也笑道:“你也在想这个问题吗?我昨晚还在想呢。无非只有这三种可能吧:一是喝下孟婆汤,走过奈何桥,步入千世轮回;二是升入天堂或下到地狱,医灵魂的方式成为永恒;而这其三嘛,是我最不喜欢的一种,便是灵魂如同海中的泡沫一样轻轻消失,如同海的女儿一般淡淡离去,不再留下任何痕迹。哦,我认为,我已经很想得开了……”
好像这个片段与时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我却很想把它写进来,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死亡是一个不可破解的奥秘,没有人可以回来告诉我们。对一个人来说,死亡意味着时间在这个世界结束,却不知道能否在另一个世界开始。时间对于宇宙来说是永恒的,但对个人也是么?
当我们来到生命尽头,当我们感觉到空气正在变得稀薄,当我们感觉到呼吸正在减弱,死亡,是如此地迫近。我曾无数次想,死亡到底是什么感觉,阴曹地府的故事究竟是谁创的,这样玄奇的故事,难道仅凭想象力就可以构思?
对于死亡,从天堂、地府、地狱到现在科学上所谓的脑死亡,所有一切都消散无迹,人们有过很多的猜测,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猜测,我想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吧,只有不知道才会有这么多的想法。死后究竟到什么地方,知道这件事的人全都死了,于是,再多的猜测也仅仅是猜测而已。
生命,似乎是玄妙的,是捉摸不透的。其中的奥秘有许多许多,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进去了就再也出不来了,这一条条狭窄的通道,组成一个巨大的迷宫,通常在我们发现这一条路尽头的`光芒后,迎面而来的是一堵墙。有些问题一旦想不通了,也许就再也想不通了。关于生命,不知历史上有多少天纵奇才因此选择了自杀,因为有些问题睿智的他们无法解答,只好寻求解脱。在这些问题上,可能愚钝的人能想得更明白,走得更远。
一直以来流传着一种说法:自杀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年少无知,第二种是看透世界。以前的我是极认同这种说法的,我想,因为生活烦恼选择一了百了的人是极傻的,而那些名人啊,大师啊,因为想得太透彻了,觉得人生已没有进行下去的必要,于是就选择了自杀。而我现在却产生了一丝疑虑,随我懂得越多,我越发现大自然的复杂性,比如幼小的我只知道人是生物,石头是非生物,而现在什么细胞结构、DNA,将生命剖析到深处,反而我发现这一切已经不是问为什么可以解决的了,人类一直在探索,却从未到尽头,打开一扇扇门后仍旧是一扇扇门,虽然知道打开门的方法越来越多,可接着走下去,仍是各种各样的门,人的恐慌就由此而来。那些名人在尽他们所能分析世界之后,发现自己被重重迷雾包围,或者再发现的东西与他们的认知相悖,他们以为自己了解得很多,却突然发现自己什么也不知道,这样从天堂到地狱的突然反差引起的惧怕是他们所承受不了的。从某种意义上是他们懂得太多,可我觉得,更确切的是因为他们懂得太多却发现自己懂得还不够多。顾城说过:“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正是他承受恐慌的心理写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精彩不仅仅是停留在外表的浮夸,而是深入本质的玄奇。规则,大道,哲理,人类的渺小与其不相符的张力。这一切,都是令人深思的。
我想每个人都承受过恐慌,那样的迷茫不知所措,像个小孩一样。我们的心被切割成无数无数的小块,面对凹凸的世界,我们无力也无法去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灰心?我想那时候已经不仅仅是灰心了。因此,人在极度悲哀面前选择死亡也就不是那么蠢了,但在我们清醒时,就会发现这样的选择是极荒诞的,可是人不可能在每一时刻都保持绝对的理智,所以我们对于旁人的自杀行为应给予理解,至于是否傻,这只是主观认知而已。
日本人对于死亡的看法是极特别的,不像中国人,追求长寿。他们似乎从樱花悟道,认为在人生最辉煌最美丽的时刻,结束自己的生命是理所应当的,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把最好的自己留了下来,永远永远。
我们未到生命尽头,可是我们可以选择是否结束自己的一生,世上有很多很多人,当然会有很多很多的选择。选择,终究也只是选择而已,就和是选择吃香蕉还是选择吃苹果一样,有些东西就在一念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