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走近了才知道】
坐在阳台,捧起一本书。微风拂过脸颊,吹翻了一页书纸。我渐渐感到,书,就是生活。
小时候,因为母亲的指引,我很早便开始读书识字。可能对文字比较感兴趣,所以一天下来能认识不少汉字。每次和爷爷一起出去散步,他也会让我用几个词语造个句子。久而久之,我积累的词语变多了起来。那时候,我很喜欢看童话书和插图书,可能这也是众多小朋友的共同爱好。每当妈妈买来新的书籍,我都会兴高采烈地赶紧拆开包装,一点点地撕开包装纸,拿出书坐在沙发上看起来。
幼年时看书,只是有趣,只是好奇。
慢慢地,上小学了。儿时的童话书对我来说已经太幼稚了。我开始接触作文书,开始读别的同学写的文章。渐渐地,自己也可以动笔写文章了。在别人的文章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场景。每天晚上,我都会读一篇文章。不仅仅是为了增添知识,更是为了自己心灵的慰藉。
小学时看书,只是学习,只是欣慰。
现在,都已经是快要中考的初三学生了,我还是要每天坚持读文章。读的文章一般都是成人作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流露出的情感都很含蓄,一般都会对社会给予一些建议夹杂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如李大钊先生的《十六年前的回忆》,里面我读出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精神。书中体现的就是实实在在地生活!
在你渴望时,书它前来给予详细指引,但是从不纠缠不休。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我已经慢慢地走近它,发现它的真实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