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本漫画书,书的每一页的右下角都画着一个小人儿,不仔细看小人儿都像是一样的,但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个小人儿的神态、动作都有细微的差别。有一次,我在看书时,不经意地“哗、哗”快速地翻了一遍,竟发现小人儿“活”了,他跑了起来。我怀疑我的眼睛是不是看花了,又连续翻了好几遍,发现小人儿仍然在跑,真是奇怪。
我好奇地去问妈妈:“这小人儿怎么放起动画来了呢?”
妈妈会心一笑,说:“你到百度上搜索关键词‘视觉暂留’,你的疑问就会得到解答。”
我按照妈妈的指点,在百度上查询,果然有关于视觉暂留的相关资料。哦,原来是这样:物体在快速运动时,当我们的眼睛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眼睛仍能继续保留0.1到0.4秒的图像。所以我看到了跑起来的小人儿,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画片也是这样拍摄出来的。
看了资料,我还是半信半疑,我决定自己做个实验。首先,我找来一个硬纸板和一根小棒,先在纸板的一面画个空鸟笼,再在另一面画了一只小鸟,然后把小棒固定在纸板下方。当我快速转动小棒时,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小鸟居然钻进笼子里了!这正是眼睛的“视觉暂留”变的魔术,这个实验让我心服口服,完全相信了。
这个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些听起来、看起来很奇怪的事,只要你努力寻找答案,就会觉得并不奇怪,而且还会从中获得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呢!
在我五年级的某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也可以拉小提琴拉得很好。
教我拉琴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男老师,他每次都能把曲子拉得十分美妙,让人陶醉。
那一天,太阳已经把教室照得通红了,我刚走进教室,忽然,一阵轻柔的琴声流入我耳中,我循声望去,原来是教我拉琴的老师正在拉《第五协奏曲》。他的身体随着旋律摇动着,那春天般柔和的旋律自然而然地从他的手指间倾泻而出。老师拉完了,开始活动手指,他把自己的手指往墙上推,让每只手指都能张开90度……
回到家,我就马上拿起小提琴,带着老师的这种感觉,我慢慢地拉了起来。每拉完一遍,回想一下刚才拉的好不好,不好的地方就改正过来。然后,我又试着把每段加快一些,加重这个音,放轻那个音……没想到,一次比一次流畅,以前我拉出来的是一个个生疏而单调的音符,现在竟变成了连贯而华丽的旋律!
我惊喜地发现,我也可以拉出有感情的乐曲—只要我用心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