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数位概念的起始课,是在逐一计数的基础上,积累十进制概念活动经验的重要环节。教材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20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20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11~20各数。
2、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又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十进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我们整节课设计如下:
一、课前一首歌(数字歌)
课前这首歌的选择也是为开课做铺垫的,整首歌中以1——7的数数为中心,孩子们不但放松了心情,还复习巩固了数数的方法。
二、复习导入
有了“数字歌”的铺垫,老师引导复习就容易多了,如老师问道“你能按顺序说一说你学过的数吗?”孩子们就能迅速的说出来。
三、讲授新知
1、观看视频了解古人计数方法
以一段古人计数的视频开始今天的新课,不但可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需要10以上的计数的必要性,又体现了数字的文化价值。
2、引导探究,建立模型
(1)捆一捆,认一认
教师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把10根捆成一捆的过程。体会到1捆代表1个十,一根代表1个一,合起来是11,用算式“10+1=11”来记录。学生在经历数一数、捆一捆,说一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在操作活动中变得具体直观,易于接受。
(2)拨一拨,认一认
通过微课让孩子们认识了解计数器,这一环节让学生借助直观视频,认识计数器,并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进一步借助数位理解11的组成,在充分操作后学习11的写法,加深对11的组成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对比11这个数,十位与个位上的“1”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再次加深认识,突破重点难点。
(3)我说你摆:
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重点让学生经历19~20的过渡,体会小棒够10个就可以捆成1捆,巩固10个一是1个十,计数器上满十就要进一。
3、归纳小结——流程图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一缕阳光(基础练习)
完成学习单,带着学生写一写,说一说。
你会写数吗?有什么发现?
2、光芒闪耀
猜数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这个练习让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性的练习。
3、光芒闪耀(拓展延伸)
拨一拨,给你两个珠子,你能拨出几个数。
引导学生经历“创造”数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位概念,体会的数学的乐趣。
整节课从动作认知到图形认知,再到符号认知。学生在充分认识数的过程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或三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等。
2、知道在比较高矮或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并初步学习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的方法。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的过程,实现合作性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刚入学还不到一个月,前面学习了比较物体大小、多少,是通过直观的判断进行比较。不会寻找参照物进行比较,没有抽象的思维训练。没有学习过比较的方法。本节课是在比较大小、多少之后的第二次比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抽象概括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一、“师生魔术表演活动”导入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老师想为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你们想看吗?
师:请XXX同学到前面来,其他人转过身去,闭上眼睛。(此时教师站在讲台下,学生站在讲台上老师的背后。)
师:请转过身来,睁大眼睛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学生汇报后,教师及时评价)通过变魔术的表演,你能总结一下比较高矮的方法吗?
师:你总结的真好,可以当小老师啦。下面小组开火车学一学老师的话吧。火车头在哪里?
生:开火车强化记忆比较的方法。
(这一情景活动的设计,想通过学生观察熟悉的教师身高的真实变化,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了学习比较方法的需要,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并总结出:站在同一起点,并把腿伸直才能比较高矮的办法。将生活中的比高矮的问题转化成数学的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四能中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活动2【活动】两个人比高矮活动
二、新课
(一)、看“教材情境图”初步比较高矮活动(白板出示图)
师: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今天也来到课堂,他俩请大家帮助比高矮,你们肯帮吗?请看屏幕,说一说。(学生可能说出两种意见。)
师:哦,一个认为头部对齐就可以比脚下,另一个认为让脚下的起点对齐比。看屏幕,现在两个人站在同一起点上了,结果怎样?
师:(出示对比课件进行启发)也就是说,比较高矮,不论是看起点,还是看终点,只要怎样就能比较?
师:方才的总结,你认真倾听了吗?
男生,女生:起立一起回答
师:板书之后,颁发笑脸,及时评价和奖励。
(之前的魔术表演得出的结论并不全面。为了使学生的认识再次从感性到上升理性。我借助电子白板这一信息技术,直观地展示情境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层次得到提升。)
活动3【活动】三个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二)、体验高矮是相对的活动
1、3个人比高矮的推理体验活动
师:你们想像淘气和笑笑一样到讲台前面比较高矮吗?
生:被叫到后,自己找一位。
师;再为其找另外一位。保证这三人的个子是高、中、低。
中间的生:汇报
师启发思考:他一会说自己高,一会说自己矮,这是为什么?
(学生立刻会发现,由于比较的人变了,所以高矮也变了。)
师概括:这说明高矮是相对的。相对于xxx,中间人高,相对于xxx,中间人矮。
师引导推理:大家看,左边的比中间的人高,中间的人又比右边的人高,那么左边的和右边的人相比,谁高呢?
师:学生推理后,教师适时地渗透思想教育。(你们现在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只要好好吃饭,不偏食,多锻炼都会长大个的。或许今天最矮的人变成了最高的人呢?)
活动4【活动】小组比高矮体验活动
2、小组每人比高矮的体验活动
师: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六个人互相比高矮,请按照这样的句式进行汇报。看屏幕:()和()比,()高,说好后,组内的学生可到前面来汇报。
小组:到讲台前汇报
师:评价小组的汇报,及时地总结。
(为了让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高矮的相对性,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的能力,我设计了3个人比高矮,4个人比高矮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倾听、思考、汇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思维活动得以显示,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活动5【活动】比长短
(三)、比较长短
师:手里拿着跳绳,启发学生观察:这两根跳绳,我们还有必要比较他们的高矮吗?比什么?
师:引导思考:“谁来说一说,比较绳子的长短要注意什么吗?”
师:指导操作活动。由于跳绳太长,我们就用短绳来代替跳绳,请组内两人合作。
1、动手操作活动
教师课前将粉色和蓝色的彩绳发给各小组,学生两两地操作后,再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叙述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最后教师总结。
(由于前面已总结了比较高矮的方法。因此在这一活动中,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6【活动】比谁走的路长
2、比较“谁走的路长”,总结比较方法。
师:不论是比高矮还是比长短,都只需要伸直,将一端对齐就能比。那么,现在打开教材20页,观看“谁走的路最长的情境图”,他们两个走路的.起点相同吗?到达的终点相同吗?仔细看看,中间走的路是否相同呢?
师:(学生可能有两种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走的路不能像绳子一样拉直,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的呢?
师:出示课件,演示数格子。
师:引导总结“现在,你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了吗?”
师:一端对齐,伸直比较高矮方法同样适合比较长短,但如果起点和终点都对齐的时候,我们需要看中间部分的曲直,采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板书)
(为了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为了引导学生发现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长短。教师借助电子白板的投影,直观地将数格子的方法展示给学生,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7【测试】闯关游戏
三、应用知识,开展探索(闯关活动)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进行物体的比较,都是在两组物体的比较中得出结论。
下面请同学们比较下面的两组物体,进行闯关游戏:(PPT),时间6分钟。
生:做题后汇报。
第一关:21页的第1、2题。
(学生汇报时,教师用教具演示2题展开的结果:圈数越少绕的线越短,圈数越多绕的线越长。线越短绕的圈数越少,越长绕的圈数越多。)
第二关:21页的第3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让小汽车从桥下通过呢?
第三关:21页的第4题。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了三关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课堂的时间内,能闯几关就闯几关。为了理解绳子的长短与绕圈数的关系,教师利用食物教具演示缠绕铁丝;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启发学生看着课件图片思考。)
活动8【作业】课后实践活动
四、课后实践活动
师:回到家里,比较家里人个子的高矮,比较腿和裤子的长短。
活动9【活动】拓展延伸
五、课外延伸(借教材的下课情境图)
师:(投影下指着书)下课后,同学们可以在操场上做玩“情境图上的这些正当游戏。”如比个子、跳绳、踢毽子等。不过在玩之前先比跳绳的长短,踢毽子之后比谁踢得高?在玩中学数学,在游戏中学数学。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下课了。——板书“下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