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摆渡人作文800字_初二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青春摆渡人作文800字_初二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受人滴水之恩,当与涌泉相报。”父母赠于我们的,那可不比滴水这么简单。有人说:“积水成海!那片海不比大平洋小。那时父母就像你的左右护法,轻轻摆渡,让小舟在海洋中缓缓滑动。这不是你无知,而是你的双眼被淡雾所朦胧,而不曾发现……
梦里,摆渡人依旧坐在那间朝阳的房子里,任阳光洒在你的脸颊上,倚在椅上,读着书!那就是我的母亲,心中的摆渡人。
母亲已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人了,在长长的黑发中,已有了几根白发。两弯淡黑的眉毛,那双眼睛已不像往日那么灵动,眼角边长出轻而浅的放射纹路。她可为我操碎了心,为我的一次成功乐开了花,为我的一次哭泣而落泪。
一次放学后,我按时到了校门口,等着妈妈到来。眼看着校门口的同学们一个个被亲人接走,唯独我孤零零地等待着。我心中一阵阵埋怨随之而来。我皱了皱眉,不时向校门口张望,不停地跺脚,徘徊了许久。“第一天就这么误事。”我心里有了些愤怒。
本来昏沉沉的天,渐渐地飘起了雨,夹着清风,那轮红日顿时避而远之,悄悄躲进了云层之中。树叶也被沉重的雨点打得低下了头,校门边巨大的遮阳伞也是嘭嘭地响着。
心中越想越气,决定戴上帽子走人。冲出伞外,雨点打在帽子上每一颗都是那么的沉重,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大约离校门口八百米,一个矮小的身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见那人加快步伐,我便放慢了脚步。
越来越近,我定眼终于看清了她的脸,是妈妈。她把我罩在伞下,用满怀怜爱的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头:“儿子啊……对不起!我来晚了!”我看了妈妈一眼,什么也没说。“今天第一次来接你,走得急,眼看要下雨,又返回拿伞……”“好了,好了!不用说了!”我不耐烦地打断了妈妈的话,见妈妈张着嘴,像还有话说。心一紧,把书包往她手里一扔,夺过另一把雨伞,冲进雨雾。
回到家,我穿了一件很薄的衣服,趴在窗上,风儿不时裹着雨丝,抚弄着我的脸颊,心中一阵一阵地凉。轻轻咳了一声,这时一件外套披在身上。“天冷,多穿一点,小心感冒。”是妈妈,碰到了妈妈的手,那手像一截枯枝。心中百感焦急,转身扑进妈妈怀中。
风随势带走了云,阳光反射在海洋上,小舟不再摇摆,它平顺地向前滑动,比以前更快、更稳。心灵的摆渡人,在青春世界中,一片灿烂阳光,无边无际,广阔之洋……那一刻眼前的淡雾散尽了。
谁的青春不迷茫,迷茫之后是彩虹。
——题记
白驹过隙,时光如流,青春期的我,时常被一种莫名的烦恼所萦绕,整日心不在焉。他的出现,将我从深渊中拉出,使我重新找到了航向。
进入初中以后,繁多的课程,成堆的作业弄得我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甚至轻重倒置,忽视了对语文的学习。每每提笔写作,更是冥思苦想,无从下笔,即便写出来,也是内容单一,落入俗套。我徘徊着,失意着,直到我遇到了他。
别看他个头不高,打扮也不洋气,但他满腹经纶,总给人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你看,他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讲起课来生动有趣又富有哲理。他告诉我,“同一件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学会用发散性思维,见解要独特,才能避免千篇一律。”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开始试着换个角度看问题。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不断调整自己,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我豁然开朗。
从那以后,我就仔细领会他所说的话,聆听他传授毕生所学,在写作的路上找寻真谛。
他说:“写作文要以小见大,融入真情实感。”我如迷路的小孩在黑夜中找到了光亮,原来的我以前总是被惯性思维束缚着,写作文也多用拼揍法,矫揉造作,他的话如醍醐灌顶,一语点醒梦中人。从此,在他的淳淳善诱下,我如冬天的小草遇到了春天的甘露,尽情地吮吸着、滋润着,渐渐地,我不再害怕写作文,甚至有点小小地喜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考的脚步近了,我仍一如既往地向他学习,向他取经。因为我知道,他始终在默默地为我加油,为我奉献。
闲暇之余,他也会和我交心谈心,为我的人生把脉定航。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一次全国性作文大赛,我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着荣誉证书,我知道,他功不可没;看着荣誉证书,我仿佛看到了他的笑容,那么温暖,那么和煦……
感谢他,我的作文老师,是他用毕生所学摆渡我的人生,摆渡我渡过那波涛汹涌的迷茫苦海,穿过泥泞,我相信,迎接我的将是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
我的青春,一路有他,真好!
许多人说我老成,不苟言笑,怎么会的!十四五岁正是激情如熊熊烈火,热情似滔滔江水的时候,我怎么就老成了呢?但,他们说的也有道理,确实,我至少不会动不动就跟亲友拌嘴,再所谓的“叛逆期”里我从未表现过“叛逆”。究其原因,还是汪曾祺,这个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深刻地影响了我。
初二时胡乱写些东西,惜无师承,显得很散,而冗杂啰嗦,老师建议我读汪曾祺,苦读好一阵子后,写了一篇练手。老师看毕,说“更啰嗦了。”
这个怪老头的文章与选入教材的文章是格格不入。没有苦大仇深,没有惊天动地,亦没有最后一声大喊:啊!然后空发一阵好像很高深的议论。小说、散文总是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让我这个受过多年良好“语文教育”的人有些无所适从。他的《五味》、《故乡的吃食》、《昆明菜》之类,既没有人,也没有事,只是单纯地写这些吃食。这有什么劲啊!别说,多读读,好像有那么些味儿。细数一下:东北的李连贵大饼、北京的豆汁儿、无锡的炒鳝糊、广西的酸笋肉丝汆汤下面、贵州的鱼腥草、山东的锅盔……从北到南,自西向东,全国叫他吃了个遍!半夜被勾引得涎水直流,赶紧拿来一个咸鸭蛋解馋,却总感觉没有“高邮咸蛋”那样细腻,以致曾梦想周游全国。母亲问为什么,答曰“增长阅历”,“还有呢?”“吃!”
汪老小说中,常可以嗅到旧社会的气息,阴湿的江阴小镇,店面灰暗的保全堂,落魄的“岁寒三友”,憨憨的明子,古怪的高北溟……当然,也有开国后的羊舍一夕,在油中滋滋作响的黄油烙饼,被的沈沅……,都是那样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事物。有些作家认为旧社会是落后的,“文革”是残酷的(的确如此),就主观的把丑处放大,胡乱推出来一些丑陋不堪、难以入目的浆糊,义正言辞地告诉你这就是当时的社会。汪老像是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坐下来,一张一张地给你看过去的写照,自己在一旁静静地解说……却更让人心动。我的老成,也许是从此而来吧。
在滔滔不绝的热情的骇浪中,理智的孤帆不知何时就会被一个浪头打翻,所幸青春得遇汪老,他的幽默,他的恬淡,他的中正平和,使我的河流改道,山川变色,既不失大江东去的豪放,又不失小桥流水的细敏,使我一个为学业所累的学生,可以学会细嗅生活,品味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