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恰自来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恰自来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诗歌《苔》。讲的是苔藓自是低等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活的勇气。它也被一位普通的支教老师改编成歌,给山区孩子们的歌,希望他们能够像诗歌中描写的那样,无论环境如何,都要通过自己的奋斗,像牡丹那样盛开。
生活并不是坦途,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总是在风雨过后。我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比起很多贫困山区的孩子优越了很多。他们的教室也许没有我们的明亮,他们学习资源肯定也没有我们的丰富,即使没有这样的优越条件,他们的拼搏动力丝毫不比我们少半点一分,努力学习的韧劲也强大于我们。那个一头冰霜的“冰花男孩”,不畏冬日的严寒行走十里山路去上学,他说:“上学冷,但不辛苦”;那个正在工地干活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云南男孩崔庆涛,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北京大学,走出了大山。他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停止学业的脚步,并表示学成之后还要回到大山。他们就像苔花一样,没有在卑微的环境中挫败,而是不留遗憾,吐露芬芳,是像牡丹那样盛开的苔花。
出生的环境虽不能选择,后天的努力定能改变周围的一切。每个人的起点都是从微小开始,只要具有奋斗的勇气,青春恰自来。
即使无人喝彩,生命也会以最美丽的姿态悄悄绽放。
——题记
一株小小的苔,生长在墙角石缝中,它从未与其他植物争夺阳光雨露,它只是静静地待在那一方缝隙中。在其他植物硕果累累的季节,它依然一片墨绿,甚至不结出一个果实。它甚至没有根,没有归宿,比起那些在果园中蓬勃生长的果树,它显得那么孤独,那么漂泊。
可是,就是这样一株渺小的,不起眼的苔,却执著地开出了花,那花如米粒一般大,但却顽强地屹立着,就如国色天香的牡丹一样,即使被下令斩除,也依然自豪地盛开。那一朵小小的花,不引人注目,更无人欣赏与喝彩,但它丝毫不自惭形秽,尽心尽力的为大好河山增添一丝美好。
人们常说,踩到苔藓就会滑倒,但人们从未想过,苔的这种特性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尊严。当生命和尊严受到践踏,它们的反抗又有什么错呢?它们不奢求人们能够欣赏它们,称赞它们但它们决不允许人们践踏和摧残它们!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宣言!这是生命生生不已的宣言!他们虽平凡,但它们充满了对生命的自信和热爱!
而身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它们的美好品质呢?世界上平凡的人有很多,但又有多少人能够全心全意地奉献自己呢?苔在逆境中开花,它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充满积极的态度,认真地把自己最美的瞬间,毫无保留地绽放给了这个世界。苔在压迫中抗争,它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自己不起眼的身躯书写了热爱生命的辉煌篇章!只要那些平凡的人拥有了苔的精神,便能在平凡中造就出不平凡的人生。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青春是有限的,而智慧是无限的,趁短暂的青春,去学习无穷的智慧。——高尔基
青春是什么?是勇敢、是担当、是奋斗,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在我看来,韶华易逝,何不借着青春年少奋力拼搏一把,也不辜负青春少年一场。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袁枚的《苔》也许在诗词中籍籍无名,却在《经典咏流传》这个舞台上绽放着属于它的光芒。这首诗被支教老师梁俊与孩子们用歌的方式唱了出来,是无数人禁不住潸然泪下。是因为这首歌太好听了吗?并不是,是因为孩子们发奋读书,想走出大山的梦想而令人感叹。正如梁俊所说:“我们即使拥有的不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他们虽然生活在贫困的地区,也要如苔花即使缺少光照依然努力生长那样用心学习积极向上;即使不引人瞩目,也无人厚爱,也要尽自己所有的能量去拼搏去开放。
我常感叹青春,为何它总是如白驹过隙,流逝飞快。两年前步入中学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而明年七月就要踏上中招的考场。我一直在抱怨为何每天的生活都是枯燥无味,如今学业加重,作业也增多,总是挑灯夜战,亦或者起早猛赶。虽然每天都有听课,作业也都悉数完成,成绩确是毫不见涨,身体和精神上的劳累使我苦不堪言。而今听到这首歌后,确实发现这一切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枷锁,都是自己给自己不肯吃苦,不肯努力地找理由。若想成功,没有一颗上进之心,又怎么可以“青春恰自来”呢?
世间万事也都是如此,只要有着一颗永不放弃的奋斗之心,什么事不可以勇攀高峰呢?
春风阳光不到的地方,青春照样萌动。哪怕那如米粒一般微小的苔花,依然像那美丽高贵的牡丹一样,自豪地盛开——题记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藓是低级生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他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向往,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的勇气。清代袁枚的这首诗,近日忽然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原来这首近300年前的小诗,经由一名乡村教师弹奏,一群来自贵州山区的孩子们吟唱,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舞台,感动了许多人。
他们因何而感动?
视频中简单的旋律固然上口,天籁的童声固然动听,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经典的诗词与背后的故事,引发了人们的共鸣。对许多人来说,这首诗歌,所以动人是因为在这首诗中看到了自己。
苔花虽然十分微小,但他用自己的信仰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也能坚强的生存开出花来。这正像有些在外打拼的人,他们每天在外工作,仍用自己对生活的向往不断激励自己,绽放出青春的花朵。还记得中国诗词大会上第三季夺冠的雷海为,他小的时候,虽然非常喜欢诗词,但他工作后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干起来送快递的行业,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诗词的喜爱,仍用自己送快递的空余时间不断地积累,就算在等红绿灯的时候也要掏出笔记和诗词巩固积累。终于在节目上大放光彩,让人们感受到了他青春的力量。
也许有些人的青春是美好的,也许有些人的青春是闪光的,也许有些人的青春是充满挫折的。但每个人都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散发出自己青春的光彩,绽放出最美的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