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偶像1000字左右
迈克尔乔丹,随着时间的步伐慢慢挪动,这个名字在我们的耳边渐渐冷却,现在更为我们熟知的是乔丹品牌,那是不是他的英雄事迹就消失在我们的回忆里了呢?当然不是,迈克尔乔丹是我们心中的真正英雄,虽然他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NBA的比赛现场,但是他的形象,他的精神,却活在我们每一个球迷的心中。
二十年代中国有这样一个说法,你要说NBA中国人可能不知道是一个什么机构,但你要说迈克尔乔丹,他们大多数人都会说——一个打篮球的,听说很厉害。的确,这样的说法,现在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事实却是如此。是迈克尔乔丹让中国人认识了NBA,甚至可以说,是迈克尔乔丹让世界人民认识了NBA、认识了美国。20xx年梦一队代表美国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球迷对梦一队队员的的追捧,没忘吧!乔丹中国行,国家体育局局长亲自接待,没忘吧!
我个人首次看到迈克尔乔丹是在一个杂志上,上面有对他的介绍,由于以前也打过篮球,所以就比较关注,但却没有滋生“崇拜”。后来学会了上网,从那以后迈克尔乔丹才成为我我的偶像,几乎每次上网,乔丹图片,乔丹视频是必做的一门功课。也是由于迈克尔乔丹,让我越来越喜爱篮球。甚至模仿着他在球场上的一些经典动作。直到现在,他一直都是我心中的一位英雄!
二十年代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的迈克尔乔丹在球场上的华丽动作。是的,大家都一样,但我也相信有不少乔丹球迷关注过乔丹的背后故事。他一进NBA并不是顺风顺水,也并不是一直都备受关注。恰恰相反,由于乔丹超强的身体素质,大家都知道他能在球场上得分,但那时候的球迷们都认为他也只能在球场上得分。换句话说,乔丹就一个得分机器,他并不能带领球队拿下总冠军。这是当时一个最令人关注的话题,大家都知道,二十年代的NBA形势是很强的,乔丹就是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带领着球队,从根本上改变了球迷对他的质疑。甚至到最后,连续两次获得NBA三连冠。我很清晰地记得那张图片。乔丹抱着NBA总冠军流泪。我觉得用汗水代替他当时眼中控制不住的泪珠会更确切。
乔丹在40岁的时候依然选择复出,40岁的乔丹的身体素质大不如从前,大家也都知道,场上的数据并没有以前出色,但那时候的球迷对乔丹的要求并不是再让他去得两双,三双。基于球迷对他的喜爱。只要他能出现在屏幕前,能出现在球迷的眼前,我们就知足了。
这就是迈克尔乔丹,一段不老的传奇!
说了这么多,想必你和我一样,还想再看一眼昔日天王的风采吧。现在就带着所有喜爱乔丹球迷们,再去重温篮球场上的迈克尔乔丹吧!
什么是偶像,偶像是一个人仰慕和模仿的对象。或许你的偶像是某位名人、或是某个当红明星、又或是某位著名的科学家。而我的偶像却有些特殊,因为他既默默无闻,又是那样的伟大,他就是我的爷爷。
儿时的我常常住在奶奶家,活泼好动的我总是拉着爷爷陪我玩,常把爷爷弄得精疲力竭。可是无论爷爷有多累,他都不会躺在沙发上或是趴着,他永远站得笔直,坐着端正。最让我不解的是,即使我把爷爷折腾到深夜,他也总会在清晨5:30准时起床,而且精神的让人看不到丝毫困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个疑问一直伴着我,直到我六岁时翻开了一个箱子。
箱子里放着一套旧军装,虽旧了,但依然干净整洁,一个相册静静地放在里面。在奶奶的讲述中,我才知道爷爷是一名军人,一名从军数十年的军人。
爷爷16岁时便从农村里走出来参军,年轻的他怀着满腔的热血踏上了他的军旅之路,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去过。
初入军队的爷爷同其他新兵一样需要试一次枪,第一次碰到枪的爷爷,连枪都很难握稳,更别说射中靶心了。但他从碰到抢了那一刻起,一种使命感便充斥了全身,从那天起,他每天都比别的新兵起得早,用石头练准头,每次训练他都格外认真与珍惜。练步伐练准头,他的手越来越准,步子也越来越稳。在一次枪法测试里,他连续命中,居然拿到了全部队包括老兵前几名的好成绩,成了新兵的骄傲。慢慢的他也成为了教导员,开始带新兵,他对新兵严格要求,领着他们训练准头和步伐,而他也从未停止过练习。时光飞逝,他成了部队里的神枪手,他带的兵也有着比别人强的枪法和毅力。
爷爷虽然没上过战场,却带出了几批英雄,当然这也成了他一生的遗憾。可我觉得他虽然不在前线,却是后方的一股强大力量,他用他的努力与热血,为前线的战士们送去强大的力量。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偶像,爷爷身上的执着、努力值得我学习。
爷爷和奶奶也是在军中结缘。奶奶是知青,就在部队旁的村里帮农家干活。那天奶奶去砍柴,在下坡的时候脚下突然一滑,箩筐里柴掉了出来,人往下滑。爷爷和队里的一位战友刚好路过,眼疾手快的爷爷接住了奶奶,由于冲击力过大,爷爷也被擦伤了。爷爷和那位战友一起帮奶奶把柴拾起来,送奶奶回去。后来奶奶去部队感谢爷爷,在岁月的磨砺中,他们也慢慢的成为了彼此信任,支持的夫妻。
爷爷爱这个家,爱他的家人;爷爷也爱国,为国付出了整整一生,从黑发少年成了白发老人。爷爷给我的陪伴,我一生难忘。爷爷的精神也刻在我的心中,他是我一辈子的偶像。
这个不为许多人知道名字的人对我的文学基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对文学产生强烈兴趣过程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先生强调文学是自由的,文章的感情是真实的。
那天,先生左手捧着教科书和讲义,右手握着眼镜盒,大踏步地走上讲台,把教科书和讲义放在讲桌上,翻开眼镜盒,拿出眼镜戴上,扫视了一下在座的我们,然后点了点头,道出一个“好”字,顺手从粉笔盒里掏出粉笔,接着转过身去,在黑板上方方正正地写出五个大字——孔雀东南飞。向后退一步,顿了顿后又道出一个“好”字,才转过身来,把额前的头发向右一捋,微笑着朗声说:“我就喜欢瞧见你们这样朝气勃勃的样子!你们是自由的,不要被教条束缚了。”扭过头去看了一眼写在黑板上的五个大字,提高了声调说:“今天我们要学习《孔雀东南飞》,让你们知道封建礼教能束缚得住躯体,却束缚不住灵魂。”说完走下讲台,在桌道之间踱起步来,行至最末桌,用抑扬而顿挫的声调读起文章。语调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急促,时而缓慢;时而温和,时而暴躁。先生的肢体语言更是丰富极了,一会儿双手在背后交叉,一会儿右手在前捶胸,一会儿左手食指指冲天空,一会儿右足重捣地板。若到精彩慷慨处,声调便提高十二分,躯体也随着手之足之舞之蹈之了。约摸三十分钟过去,先生随着最后一个字舒出一口气,先生的《孔雀东南飞》就“表演”完了,此时他的额头早就渗出了珍珠般的汗水,欲流过眉梢之间却被先生一手帕抹干净了。先生这样的讲授激起了我对古文大大的兴趣,独处时,常常放声朗读含蓄押韵的文章,遇到激情昂扬时也常常手舞足蹈,进入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感情。
我把第一篇诗呈给先生看,再次拿到手稿时令我大吃一惊,先生用红笔给出的评语竟比我的原创还多出两百多字,先生在评语中指出我使用的一些词的特定意义和用法,分析了诗的感情和格调,最后写了一句很激励我的话,欢迎收到你的再创。或许吧,正是由于这句勉励,我便步入了疯狂写诗的道路,尽管现在的原创很跛足,但我仍会坚持下去的。第二天,先生派学生把我叫到办公室,腾出一个椅子说:“坐。我看了你的诗,文笔是可以赞扬的,但意境和情感存在很大的问题。文学是自由的,感情是真实的!千万不要落入俗套,更不能矫揉造作。你生硬地把自己都弄不清楚实义的词组在一起,能表达出什么真情实感呢?最刺人眼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有什么大悲伤足让你泣血?!这样写太做作,也是做文章最大的忌讳。”先生端起书桌上的茶杯呷了一口,很郑重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览群书或许是做好文章的捷径。去吧,以后做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拿来我看。”之后,每一提笔写作,我就想到先生说的话——文学是自由的,感情是真实的。修改时,我便把不自由,虚假的东西通通删了去。
梁舒生先生是我学做文章的启蒙老师,尽管他只教授我高一一年的语文学习,但他对文学的思想在我作文的土壤上扎下了深深的根,他在我心里是我文学上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