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思念。莺归燕去,春去秋来,不惑之年,儿女一天天长大,母亲却一天天衰老。想起白发苍苍忙碌的母亲,我们为母亲的身体健康担忧。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父母的年纪,我们做子女的不能不可不知啊,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为人子女需常常记在心里啊,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很难想象,如果母亲不在了,我们的情感何以寄托?我们的思念如何表达?
十多年前,母亲离开了乡下,和小弟生活在一起,而母亲在哪,家就在哪!母亲,这两年的身体明显的不如前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啊!他们还能有多少年为儿孙操心?还能有多少年在耳边唠叨?还能有多少时间可以操劳?真不得而知啊!为人子女的我们,有多少的温暖话语可以陪父母说说,平时多给点耐心沟通,多给点好脸色好心情,多给点时间听听父母唠叨,不要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父母的牵挂!
是啊,在这充满浓情而温暖的五月里——母亲节,我享受和体验着母爱的点点滴滴。
随着母亲年纪的一年年增长,平时和母亲聊天,她老喜欢回忆当年的事情,回想当年生产队干活的种种人和事;回想当年的历史潮流和他们战天斗地干活的激昂场面;回想当年改革开放的分田到户;回想当年生活物质贫乏的艰辛和无助……说到伤心处,母亲眼泪就会夺眶而出,看到母亲老泪纵横,安慰母亲好好保重身体,过好现在的每一天。母亲是一本浑厚的历史!
母亲对我们全家20个人的生日都记得清清楚楚,她牵挂着每一个亲人。每到家人的生日,母亲都会打开日历查看,母亲她想预知未来,提醒家人趋吉避凶,好好工作生活;她也想更好的安排着每个亲人的事情,她担心着儿孙的工作;她牵挂着亲人的健康,她期待着子子孙孙都过得好,都有满意的工作,都有健康的身体,都有幸福的家庭。母亲的爱是一条河!
端午节,我们家都要包粽子,小时候很期待端午节的粽子。母亲打电话说:“今年粽子请宝宝外婆过来帮忙包,宝宝外婆会包各种形状的粽子,今年的粽子是花生红豆馅的,到时候你们来了多带些回去。”一种浓浓的亲情,母亲辛劳了一辈子!
每年五月的端午节,母亲的生日也如期而至。今年母亲刚好七十大寿,以前对母亲的生日从来不记住,现由于国家给端午节放假了,兄弟姐妹到了母亲生日的时候都相约聚会在一起,以庆贺母亲的生日和给自己忙碌的身心完全来个放松。见到了老妈,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儿时……
容颜渐老,白发似霜。母亲真的老了,可年老的母亲,一样还为儿女们劳累着身心!在属于母亲的节日里,我祝福母亲健康长寿,节日快乐!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很多的时间,教你慢慢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梳头;教你拧鼻涕,擦屁股……
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
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再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请体谅我,让我继续沉醉在这些回忆中吧!
孩子,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儿歌
你是否还记得,你每天都逼着我绞尽脑汁回答你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所以,如果我罗罗嗦嗦重复一些老掉呀的故事,如果我情不自禁地哼出哦孩提时代的儿歌,请不要怪罪我.
现在,我经常忘记系扣子,绑鞋带,吃饭时经常弄脏衣服,梳头时手还会不停地颤抖……
不要催促我,不要发脾气,请对我耐心一点,只要有你在眼前,我的心头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我的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地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地向前走,就像当年我牵着你一样……
以上文字是我在读者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是一位孤苦老人写在敬老院砖墙上的留言,不知道你看时会是什么感觉,我和一样心里一阵阵悸动,麻木的神经被这曾经经历过的往事蓦然触动,如果你将这段老人的留言认真地,用心地读上几遍,你或许会更深了解我们上了年纪的父母,或许想到我们年迈时.我仿佛听见了父母在对我说心里话,很伤感,想流泪,于是我打开的电脑以我的方式给母亲以回音.
妈妈,原谅我,我已经记不清楚您是怎样教我如何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我如何洗脸,梳头了,在您的精心照料下除了身体的成长外,还有对您所给予的关爱理所当然的接受与司空见惯的麻木.
妈妈,我们都很平凡,我们不会创造大恩惠,大感动,假如是以前,您为我所做的平淡不过的小事,我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绝对不会知道,我是您生活的目标,当我开始站立,您已走向衰老.为捧给我一缕芬芳,您远植千株花苗,为劈一块净土,您愿锄一片杂草.为了播一段我爱听的音乐,您宁愿哼自己唱腻的小调.为了我眼中的大自然,您宁愿拨节或折腰.
妈妈,如今我与您有着一个世界上最美的称号----母亲.我与您扮演着同一个角色,如今,我每天在温习您曾经的功课,我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做起来原来是如此顺理成章,如此义无返顾,如此责无旁贷母亲祝你节日快乐!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她给他讲一些他小时侯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林林总总,他都已经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心,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晶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颗一颗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颗,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们洗得纯粹而有洁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儿侍侯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罐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花瓷碗,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也变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并且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又迟钝,她摇晃的脑袋已经白法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扇子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着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流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的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他儿子讲着他小时侯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大清晰的说了声:“妈妈,我要和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他自从医生宣布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样的情况,只有十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那天吃到了母亲熬的粥,粥其实并不像她描述的那样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带有咸咸的眼泪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不平静。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三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撒手人间。临走时,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后的一年多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却伟大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