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民俗民风的作文汇编九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蒙古族将过春节称为“白月”,原因可能与其崇拜蓝色和白色有关。蓝色代表蒙古民族自身,而白色代表纯洁、吉祥和神圣。
腊月二十三以后,即准备过春节。衣食住等方面皆与平日不同。食物方面,要制作炸油菜子,花样繁多,尤其是供佛之物,力求美观。其次是包饺子,俗称“黄馍馍”或“扁食”。
年三十是最为热闹的一天。全家人皆着新制作的蒙古袍,显得精神焕发。上午,先要上供祭佛,在佛祖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形状,上面还要插上特制的金银花。再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贴对联。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席,开始祭祖。长辈复诵着祖先名字,将酒一杯杯洒在地上,洒向天空。祭祖毕,全家上席。晚辈给长辈敬酒称辞岁酒。此日,全家不分男女老幼,皆可尽情娱乐,男人多下蒙古象棋,妇女儿童玩“羊拐”,一夜不睡,直至天明。
初一凌晨,摆上宴席,先由晚辈给长辈敬酒,行跪拜礼。男人们跨上早已备好的骏马,三五成群地奔向村镇,逐个地串蒙古包。按习惯此酒每敬必喝,通常是载歌载舞,气氛热烈。串包男女经常利用此机会赛马,尤其是青年男女更不相让,茫茫草原,纵横驰骋,冰冷大地上奔淌着生命的热流,预示着来年无尽的希望。
“二十四,烧纸钱,接了祖,过小年”家乡一直就有着这风俗,然而往年由于不太注意的缘故,总难窥全貌。世事变迁,倘不是我稍微对民俗产生了兴趣,倘不是亲族纷纷举迁却载不动先祖的牌位,可能我游离于接祖文化之外的缺憾将永远持续下去。
中国人是一向规矩传统的。也不知自哪个年代传下来的,但祖祖辈辈都这么做了,后人自然无权间断或废除,只管照旧就是了!
中国人是很重情敬上的。没有祖先辈,哪有子孙代。尊崇自己的先祖也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
中国人是很迷信功利的。逝去的先人的灵魂总会围绕在他生前的屋宅,后人去孝敬他们,自然就能够得到庇佑的。
中国人是很讲究礼仪的。事关民族精魂的接祖之风变少不得一些必要的繁琐,且每一节程序都赋予一定的意义。
腊月二十四这一日的傍晚时分,家家户户都燃起香火,点响鞭炮。人们总是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精心觅一处所在(决不能靠近草堆的),谨慎地将一叠早已裁好的草纸摆好,一大串或大或小(切忌响得不亮的假货)的鞭炮栓在手中,点燃草纸,当他趋向旺盛的当儿,放响鞭炮。在一阵阵烟香弥漫之中,仿佛现出了几张张慈祥而又熟悉的脸影,正籍着飘飘的炮乐涌进了堂屋安身。纸烧得差不多的时候,要记住翻上一翻,任那腾起的灰烬夹着一丝鬼魅飞舞。这也算是把祖宗接进门了。于是,晚上的饭菜自然要别致一些,平时舍不得吃的鱼肉要拿出点,说是给祖先吃的,顺便自己也可以解解馋。饭菜弄好了,要先给列祖列宗摆上三碗饭,三碗菜,三盅酒,三双筷,且口中须念念有词,大抵是恳请先祖回来过来赐福家人等语。然后才是家里人吃饭。饭毕,撤下供台上酒菜时定要等到饭桌上的收拾干净,否则便有不敬之嫌。大概从今日起,祖先们就在家里“逗留”些时日了。确切地何时送行似乎很模糊,或许正月十五闹元宵就是为他们饯行的仪式吧!
“接祖”虽不是难事,但必须谨慎细致。毕竟,其中每一举动都意义非凡,都蕴着美的因子。“燃纸放炮”理所当然是为了驱邪避祟的,防止某些凶魂恶煞也混进了先祖们的行列,而据说先祖们虽亦是鬼魂,却并不怕其后人的鞭炮。所以你大可不必须顾虑会惊跑你的上客,更何况,即使有特殊胆小的先祖,只要接进了门,自然会有美酒洗尘压惊。做仪礼时,纸的放姿要齐整,烧的要稳妥,鞭炮燃得要利索,响得要脆利,似乎都要尽着顺眼顺心。否则便有了晦兆。然而,总会生出疑问:“炮仗烟火有时是抵不住煞气重的鬼怪的,倒是“鸡血粪污”驱鬼最具法效,何不改用“鸡血粪污”?曰:不美甚矣!泼出了一堆触目恶心,臭气四溢的污物,哪管得了鬼了,倒先将人自己给“驱”了。无论从视觉、嗅觉、感觉来说,这都是有违人性,绝不倡行的。我不由得又想起人的心灵在挣扎和抗争的样子了,大约是附带痛苦的吧。“饭三,菜三,酒三,筷三”要求摆放得齐整上眼,力求显出对称美拉,至于何以皆为三?这倒让我觉得愈钝起来。从“三生三界”到“三纲三从”联想开去。依然觅不出极佳的阐释。权且谓之“传统文化底蕴的习惯性使然”。
敬祖孝宗本中华传统的美德,“承之则荣,废之则耻”。接祖程序做了,先祖接来了,便可以成全我们的孝道了,还能在心中政治总生发出福佑祥安的幻愿。值得乐而为之呀!当人的心中愉悦了,舒心了,满足了,则定然是美善的无疑了。
当然,一方水土,一处习俗,地大物博的祖国各地接祖风俗可能各有千秋,但都很郑重则是无疑的。人们那不知所云的喃喃低语迸发自颗颗质朴敦厚的心灵,在芬芳的土地上静静流淌着,亘古不移。
我的心绪在暮色烟火中变得虚无飘渺起来,似乎这接祖还接来了另外一种着实的存在——它不好定出名谓的。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其它的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惯,我只介绍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与殷商时期。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春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比如我家今年的对联是由书法家亲自书写在红纸上的。有的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即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这些都是要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听说妈妈单位的一个北方阿姨介绍,他们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在十二点准时吃的。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们有过年吃年糕、包粽子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说了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当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的看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