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人运用语言文字符号以记述的方式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的满分作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老师,您是辛勤的园丁,喂哺着我们长大;老师,像是我们的妈妈,关心着我们的一点一滴……我现在上六年级了,教过我的老师不在少数,但在众多的老师中,使我印象最深的老师还是她。
我最刻骨铭心的老师叫刘老师,是我的英语老师,她年纪不大,留着长发有着一双充满智慧的大眼睛,直挺的鼻子下有着一个甜美的小嘴巴,说起话来有强有力。是她教会了我怎样自信。
我生来就胆小,在课上回答问题更论不上我这个胆小得,跟在别人屁股后面的“无名小卒”回答了,可是那节课使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那一天的第二节课是英语课,我像往常一样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上课。课开始了,我也没怎么注意听讲,就在里面浑水摸鱼地跟着老师读。当老师提了一个问题时,班上顿时鸦雀无声,同学们像手残疾了一样,没有一个人举手,就连那些在课上堪称“小霸王”的人也没举手。我一看,这道题我在自己家里的试卷上做过!可我又想:万一我说错了,会在同学面前丢脸,但回答问题也是对我的锻炼呀,怎么办呢?刘老师像读懂了我的心思似的,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
最后,我决定“放手一搏”,把小手举得高高的。“xxx同学,请起来回答问题!”我站了起来,把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一一讲了出来。教室里瞬间一股热烈的掌声,在那一分钟里,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下课了,老师走过来,微笑着对我说:“回答问题错了不要紧,只要你有这份勇敢就可以了,记住,下次要有信心,加油!”听了这番话,我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从此以后,我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作业认真完成,争当好学生。
老师,您的一番话,就像蜡烛,洒尽最后一滴泪水,以不灭掉信念为我们照亮前进的道路;老师的话就像大海,我是一艘船儿,在您的怀里游荡。最后,我想对您说:“老师,您辛苦了!”
什么是成长?到底成长之后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要来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于是,我翻开“记忆录”准备寻找答案。
当我心满意足地阅读完《绿山墙的安妮》,把它放回书架时,发现那有许多熟悉的朋友:《读写天地》《儿童文学》《课堂内外》……突然,角落里的一本书吸引了我的视线——《格林童话》。童话书上有许多灰尘,外面精美的图画也变得模糊不清,再仔细一看——是注音版!顿时,小时候的情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年幼的我,捧着一本书,一字一字地拼读着,“‘zhuo’这个怎么拼呀?”我跳下沙发,朝父母跑去,待父母教完,我便急不可耐地拼读下一个字。现在的我,再也不用拼读字音了,看的书也越来越多了,我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广了。我不禁会心一笑。呀,这不就是成长吗?从童话到名著,我的人生路也越走越远。
当我在班级里,时不时听到一声声骂我们班干部的声音:“切,班干部有什么好,偏心死了,我们以后不要理他们。”“班干部讨厌死了,动不动就扣红旗,自己组又不扣,偏心!”这时,我只是会心一笑,并不理会。这不就是成长吗?要是在以前,我不非得跟人家吵上一番吗?从以前的斤斤计较到现在的宽容理解,我的人生路越走越宽。
写完作业,放下笔,揉揉写字写酸的手,眼睛随意一瞟,看到了静静躺在角落里的铅笔,又看看桌上的水笔。这不就是成长吗?从一个写一个字要擦个两三遍,做事毛手毛脚,容易出错的小丫头,到现在变成做事认真的准中学生,我,在一次次蜕变中破茧成蝶!我的人生路越走越精彩。
哦,我终于明白了:成长就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中,做到更好!
马路的尽头有一家小书店,格局独特,放置了几把供人休息的靠椅,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字画。在如此优雅、安闲的氛围中,读书是一种享受。
视线的正前方,挂着一幅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伴着悦耳的音乐和扑鼻的花香,我的心灵仿佛被带人画中——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的雾气越聚越浓,与天相接,远远望去分不清天和地。印象派大师用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一幅悲凉、冷落的景色。天空中有一层淡黄色,把人们的视线带人美丽的火云上。水波的层次感也很鲜明,明暗的变化,似乎有着乐曲的节奏,使我想起了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波光粼粼,闪烁着微微的金光,船桨拍打着水面,打破了宁静。望着那条流向远方渐渐消失的小河,我知道莫奈想表达什么,并以此引导我们去发现。那小河消失在雾气中,消失在废墟后,变成神秘的泡影。给人带来思索,体会画面中生命的冲动。
我想莫奈用强调色调明暗度的手法,是要揭露一个黑暗的社会。那些废墟在日出的映照下显得更萧条、更破败。小河上一两只小木船向港口划动,渲染悲凉的气氛,把情感发挥到极致。尤其是画上的日出,其实是在预示光明正在前方,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船上的船员都站起来,他们激动地欢呼着,因为他们坚信太阳会升起的,会升起的……
不一会儿,书店的灯灭了,那幅画也渐渐离我远去,变得模糊。然而,那阳光在雾气和水汽中微微颤动的景象,那阳光即将穿透晨雾的境界,比画面更真实、更生动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其实,对于智慧、情感几乎完美的生物——人类来说,用心灵去欣赏并不难,难的是去欣赏心灵。
在郑州演艺圈里有这么一位老艺术家,多年来在台上他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他就是艺术家王宽。退休后,老人和妻子虽生活清贫,但却陆续收养了6位孤儿。他们对待领养的孤儿非常尽职,首先保证孩子们吃、穿、住,还供孩子们都能上学,最主要的是还教会这些孩子们都有一技之长,令人最值得敬佩的是,孩子们的手艺可都是王宽爷爷亲自传授的,如今他们一家子都能组成一个小戏班子。
我认为,王宽爷爷能成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不是因为他收养这么多孤儿长大成人,使我感动更多的而是因为他在自己古稀之年,发挥余热,将自己一辈子的才艺特长毫无保留地教给这些素不相识的孩子们,并使之发扬光大。他含辛茹苦的十六年里,传递的是一种无私的温情。
王宽爷爷教孤儿们学艺的事情使我联想到了自己学琴,还有周围很多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条件肯定大大优越于那些孤儿们,可为什么我们学艺的路大部分人都会越走窄呢?坚持一门手艺对我们而言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常常以各种理由推辞练习,虽然家长、老师常说有一技之长长大了是一种福,然而我们这些没吃过苦的孩子们哪里会想这么多呢?今天看完这个故事我感到有种莫名的内疚,我已经六年级了,不再是懵懂的孩子,跟那些孤儿相比,我的'学艺之路太过被动,该给自己敲敲警钟了,学习一门技能都是为自己将来,不能荒废了自己的前程。
还有一方面,我想王爷爷肯定是一位特别有爱心,且有耐心的人,他培育的孤儿们都能上大学,走上社会后也能个个自食其力,这肯定跟王爷爷的平时教育诱导分不开。我提议爸爸妈妈们也应该向他学习,王爷爷这么忙,为生计奔波还抽空亲自教6个孩子学艺。我想我家长们肯定也有着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心愿,可为什么徐老师每次布置要家长协助的活动或作业时,结果总不尽人意。试问,家长是都忙于生计,还是不愿和自己的小孩一起加油呢?
王爷爷的事迹告诉我们,有种关爱需要的是积极向上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