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决定一个人人格与品德的基础,做不到宽容,就不能说是一个有礼貌、有文明的人。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宽容的作文,欢迎欣赏!
古之有人曰,泰山不辞呸土,亏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宽容之于一个人,如天空之旷达,似海洋之无际。宽容在你气愤时,像一阵春天里的清风,吹散所有怨气,和为贵,宽容在你犯错时,向来自曙光女神的宽恕,照亮你暗黑的心房,改为重,宽容在你的敌人面前,将一把利剑瞬间熔为一阵淡淡的花香沁心肺,化为干戈。
宽容使人豁达。
宽容不是先天生就有的,它关乎人的品质,人的德行,人的见识,人只有在思想它方面识进,识进时量进。人总是慢慢长大中学会隐思,学会宽容。因为有了蔺相如的宽容,所以找过才能有一文一武,使国家强盛,因为有了管仲的宽容。所以管鲍之交的故事千古传世,因为有了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大度,所以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
宽容使人明智。
但宽容和助恶是不同的。宽容是原谅一个人的过失,使犯错之人可知错就改,而助恶是推动一个人的恶劣行为发展,所有宽容之人非助恶者。拥有宽容的胸怀的人,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友爱的心灵渴望。
宽容是人格升华。
然而宽容是一种人生智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的修行才能获得,随着人们的成长,度量也在长大。小时候,有人冒犯了我们,定要不惜代价时还回去,再大一点,开始学会忍让,然后再心里克制忍让,时间久了自然习惯不与人计较,度量何尝不是学来时?
宽容从见知中获得。
世间的所有人都是过客,世间的所有事都是浮云,计较一时又有何用,人的最终不过只是三尺之地。我们为了不在世上的白走一遭,要学会宽容,人总不能一生都是计较。我们经历很多人很多事,开始变得温和平淡。
宽容从经历中获得。
我们一生都在经历着生死荣辱祸福,没有人不宽恕别人,也没有人不被人宽容。学会宽容让生命更豁达 。
容是什么?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传出了各种回答……
蔺相如三让廉颇是宽容,诸葛亮七擒孟获是宽容,鲍子牙不计前嫌举荐孙叔敖也是宽容,这些君子的风度,智者的作为,在历史的银河中,如璀璨的星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今天,翻开历史的长卷,重温春秋时期“楚王断缨”的故事,我恍然发现,楚庄王的宽容,其实也是一种智慧。
一天,楚王大宴群臣,王后斟酒助兴。大殿之上,红烛高擎,君臣觥筹交错,意兴正浓。突然,一阵大风吹来,熄灭了灯盏,大殿一片漆黑。接着,王后一声惊叫!“谁?!”
原来,一位将军趁乱袭扰王后。王后慌乱之际,扯断了他的帽缨。只要找到断缨之人,就可以查出凶手。
面对此情此景,如果你是楚庄王,你会怎么做?彻查凶手,将这个好色之徒揪出来,就地正法,以正王威?
楚王没有这么做,他缓缓地说:“诸位爱卿:今日,寡人与众卿欢宴。君臣之礼勿论,大家只求尽兴!卿等定要喝个断缨散发,一醉方休!”说完,添酒回灯。但见众人衣衫不整,帽缨尽断。宴会一片欢乐祥和。
后来,楚国攻打郑国,楚庄王几乎被擒,正是这位昔日袭扰王后的将军,舍命相救,誓死保全了楚王的性命。
楚王获救,表面上是那位将军的功劳,其实根本就是得益于楚庄王自己宽容的气魄和非凡的度量。
昔日宽容的智慧,救了今日楚王的性命。
反过来想,假如,楚王当时“冲冠一怒为红颜”下令彻查凶手。结果又会怎样?帝后的颜面和威严狼狈扫地;那位日后救王于危难的骁勇战将也会人头落地。一场意兴勃发的欢宴变成了败兴杀戮的悲剧。一念之间,楚王断送的又何止是颜面?更是自己的性命和江山啊!
梭罗说:“宽容之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之让路,因之改变。”宽容与人与己都善莫大焉!宽容他人,也是善待自己。
让我们共同拥有这种宽容的智慧,赢取美好的人生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总离不开宽容二字。因为宽容可以减少相互间的矛盾,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有一天,学校正在举行消防演习。再跑的过程中,有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不小心踩到了一位六年级学生的鞋子,小学生立刻抬起脚说:“对不起,把你的鞋子踩脏了。”那位六年级的学生说:“没关系,只是以后要注意一些。”于是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避免了。宽容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所以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怆惶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的修炼,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若干年后,成为这儿的长老。
无独有偶,有位老师发现一位学生上课时时常低着头画些什么,有一天他走过去拿起学生的画,发现画中的人物正是呲牙咧嘴的自己。老师没有发火,只是憨憨地笑道,要学生课后再加工画得更神似一些。而自此那位学生上课时再没有画画,各门课都学得不错,后来他成为颇有造诣的漫画家。
通过上面的例子,设想一下除去其它因素,归集到一点:主人公后来有所作为,与当初长老、老师的宽容不无关系,可以说是宽容唤起的潜意识,纠正了他们人生之舵。宽容不仅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事实上只有那胸襟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反之,长老若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也就没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通常”了,就很难取得“不通常”的效果。其实这都涉及到一个问题即管理,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上档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