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合集6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堂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午5点10分,第四节课的上课铃准时响起。
这是一节生物课,每个同学都无比的惬意,因为同学们觉得生物课是最简单最轻松的课,并且上完这一节课就可以放学了。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4页。"生物老师气定神闲地站在讲台上,班主任则在教室后面批改着昨天晚上的家庭作业,一切都显得轻松且平常。( )
突然,从不远处飘来一阵声音,这显然是老古董手机诺基亚的铃声,心中不免疑惑,一个念头快速闪过:如今,谁还用这手机?起初,老师和同学们都并没有太在意,可后来手机铃声竟然越来越响。
“谁的手机?”老师近乎愤怒的声音响起。下面没有一个人敢吱声,头都像拨浪鼓似地转来转去。铃声依旧飘荡在教室上空,坐在后边的班主任老师也站起身来,像侦察兵一样努力寻找着声音的来源。确定了大致方位后,便开始一个个询问,同学们的脸上挂着茫然的表情,愣愣地望着侦探一样的班主任。
然而此时,我已经大概知道是谁了,但不是十分确定,那个人的头依旧假装着扭来扭去,可神探一般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当老师让他把手机从口袋中拿出来时,他的手却伸进了另一个口袋,装作什么也没有。无奈,老师只好亲自下手,他终于原型毕露。同学们复杂的目光都投到了他的脸上,而他也深深地低下了头。
讲课继续进行,老师也回到了原位,同学们依旧认真听讲……只是同学们的心中不由多了一丝感慨:再狡猾的猎物,都逃不过好猎人的追捕啊!
“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做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教授认为新时代教育需要开放的课堂、灵动的课堂和舒展的课堂。
新课程培训时看到一节课《锡林郭勒草原》,老师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唤起学生学习的智力,营造了一个民主、宽松的氛围,为学生撑起了一片自由的天空,以情为纽带,在审美体验过程中感知教材,升华感情。学生情绪高昂,始终跟随着老师,老师成了课堂的魔法师。但是当老师讲到什么是蒙古包时,有一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可是老师却让孩子课下再说,这样做是否正确呢?也许老师是在讲授公开课,但是我想应该給孩子一个讲话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开口说话。
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让学生能够学习客观知识外,还应该成为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构建知识和人生的过程。教师的个人生活与经验,学生的情感、问题与困惑等都参与其中,甚至是学生的“错误”也成了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有时我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并不是每一节都能遇到的,作为教师当然要抓住他。否则活生生的、具有灵性的教学,就会变成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生搬硬套了。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讲授《草船借箭》一课时,有学生提到一个问题说:“曹操是很聪明的,为什么诸葛亮派兵来攻击时,他不会使用火箭吗?”当时这个问题我也不好回答,离下课时间很短,可是这个问题我没有让学生私下解决,而是组织大家讨论,大家讨论的非常激烈,问题也越辩越明,最后到下课了大家还意犹未尽,还在争论这个问题,放学途中还在跟我一边比划一边说着理由。幸好我没有武断地把学生提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那时还真不知道竟有课程资源的生成这一说法。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转变“教书本”的观念,我们应重视以人为本,自主选择;注重以身作则,主动参与;注重面向未来,走进生活。充分开发课程资源,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融为一体,为学生发展更大的空间,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我现在是六年级学生了,也是要即将要离开母校了。这短短的六年里,我从无知到懂事,都是由母校培育的。小学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我们也要踏入初中的阶段,我忘不了曾经教育我的老师,也忘不了和我一起共度小学阶段的同学。课堂指在教室里,老师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学到知识,懂得道理。社会上到处是“课堂”,我就经历了这样一次的“课堂”教育。
有一次,妈妈带我到公园里去玩。刚玩了一会儿,我就满头大汗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根冷饮,我撕下包装纸望地下一扔。没走几步,看见不远处,有个小女孩正踮着脚把地上的一个牛奶包装盒往垃圾桶里送。可她个子太矮了,包装盒刚碰到垃圾桶口就掉了下来。小女孩蹲下身子,又捡起包装盒往垃圾桶口送,但还是掉下来了。我想这下小女孩肯定会跑掉的。没想到,小女孩大叫起来:“妈妈,快来帮帮我!”只见一个阿姨走过来问:“怎么啦?”“妈妈,我要把垃圾扔进去,你帮帮我吧!”阿姨抱起小女孩,终于把牛奶盒扔进去了。看到这里,我脸红了,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
那天早上,妈妈让我到垃圾。我提着垃圾袋来到楼下,远远地像投篮一样把垃圾对着垃圾桶扔过去。只听见“啪”的一声,垃圾袋掉在地上,垃圾撒了一地。我一看四下没人,就逃走了。想想自己做的事情,再看看小女孩的行为,我的脸一阵阵的发烫:小女孩比我小多了,但她却知道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我真该好好向她学习。想到这儿,我赶紧回去捡起冷饮纸,认真地把它扔进垃圾桶。
公园是教室,小女孩是老师,让我知道保护环境卫生人人有责。
看了不少课堂实录,在活动频繁、表面光鲜的背后却是学生认知水平的原地踏步。老师们忙于把浮在文字面上的常识性知识告诉学生,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的个人解析思路,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枯竭,为完成任务而学习。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学生两极分化越严重了。保持着学习主动权的学生会越学越有劲头,另一部分学生则视学习为畏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