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迷路的孩子后有感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教师,往往不自觉地会暴露出一种习惯,凡事都想得很周到,根据自己的个性经验和学校的校风校纪,事先预测学生们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期间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制定出相对完善可行的班级或课堂治理规则,与学生们一起学习,教育学生最好不要来闯这些底线,以此预防各类违纪事件和不良行为的发生。
也常见这种现象,一旦有的学生不小心触犯了学校或教师制定的规则,教师常常就行为而论行为,简单作出判断,把这类行为归位到校纪班规当中,给予当事人一定的惩罚意见。即使是采取宽容的处理方式,也会因各种理由无暇思考事件之所以发生的本质原因,不懂得去捕捉、运用行为背后的教育契机。
教师根据学生行为处理问题时,教育并没有发生,真正教育的发生,是在行为出现后的时间里。因此,当不良行为发生时,最好不要马上干预,直接处理。所有做父母的可能都能回忆起这样一种场景,当你的`孩子被你管教训斥以后,孩子会抹干眼泪,主动走进自己,表现出对父母的爱,而此时,才是最佳教育机会。
在第31个教师节那天,我认真看完《教师博览》杂志首部微电影——《迷路的孩子》后,更加理解了我提出的这一观点的内涵,体会到了这一教育智慧的力量。
微电影中有这么一个事件,女主人公秋恬是一名到大山深处志愿支教的女大学生,她喜欢在上课时包里装一瓶花露水,用来提神。有一天上午下课时,她忘记拿回花露水了,等下午上课时,发现花露水不翼而飞。
秋老师在处理该事件时,采用的是常规的办法,在课堂上直接当着全体学生的面,问大家谁拿花露水了。使用的策略是用一句话"诚实的孩子,应该自己承认,不应该偷偷拿走别人的花露水".秋老师要求拿花露水的同学明天自觉放在讲台上。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怯生生的望着秋老师,没有一个站起来承认的。
接下来发生了这样一幕:从男孩小辉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好像知道内情,想站起来说话。但是旁边的男孩火根却突然说:"你不能乱讲话。"此时,秋老师说:"我知道就是你拿的。"火根从自己的座位上站起来辩解道:"老师,我没有偷你花露水",说完离开了教室。
其实真相是这样的,几个女孩课间拿花露水互相传递着玩,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
随着剧情地推进,学校校长到教室告诉秋老师火根失踪的消息,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找火根,花露水又回来了。
这一件件事情的发生,原来都是火根不想让老师伤心,发动同学集资买花露水,因为去山外购买,结果因天黑迷路而耽误上课。
秋老师因"花露水事件",同学们的纯朴而善良的行为,被深深地打动了。她说:"大多数人认为,支教志愿者如同福音般地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点亮希望,为他们指明前行的方向,但我的支教故事恰好相反,朴实的孩子们教会我放下功利,真诚地生活。"
孩子们行为背后的故事最终融化改变了秋老师起初支教的动机:表面支教,实为考研。
可见,学生的一些看似不能让人理解、甚至让人气愤的行为,其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感人的故事,隐藏着一些高尚品质、一些敏锐的情感、一些极其珍贵的正待孕育成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时刻记住:永远用理解的目光看待孩子的各种行为,关注他行为背后的思维、观念与故事,甚至有必要还要追溯到他的童年生活和生命背景里去理解教育,寻找教育的机会。
【观迷路的孩子后有感】相关文章:
2.观红孩子后有感
7.观《异形》后有感
8.观《后宫》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