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两种教育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是校长的那种暴力行动派,二是马修的宽容人性派。看完这部电影后就来说说你的观后感吧。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
Les choristes(2004年),中文译名《放牛班的春天》,又译《歌声伴我心》、《唱诗班男孩》。它是一个关于爱与教化的故事。整个电影都像沐浴在春光里一样,柔和恬淡。没有美女帅哥,没有动作暴力,不悲情,不煽情,甚至于连色彩都很节省——没有很明亮的色彩,即使是春天里常见的黄色和绿色都不明晰,像是掺入了淡淡的灰色。在这样的色调里,却又让人感觉到法国农田里缓和的春风,不可思议的温暖。背景的音乐也是同样的色调,无论是纯音乐还是童声,总是带着些伤感,回忆,还有夹杂着二者的欢乐伴随着电影的节奏缓缓前行。
“我们是池塘畔底辅育院的精英,正因如此我们才让人伤透脑筋……”
1949年春天,法国乡村,过气音乐家克莱蒙·马修来到了池塘畔底辅育院,成为一名代课老师。
池塘畔底辅育院是一所问题男子寄宿学校,问题儿童——孤僻,偏激,叛逆;冷酷的校长——把学校比作监牢,只想升迁,自己是失败者,却把孩子们当做失败的根源;麻木的老师——整天都处在紧张之中,防范着学生们,奉行着“犯错——处罚”的原则,禁闭、体罚司空见惯,悲剧不断上演。学校里整天死气沉沉,能打破这沉寂的,只有从校长室里传来的惨叫声。
第一节课,对于孩子们的捉弄,他没有向校长打小报告,而是选择了掩饰;莫翰奇在黑板上画他的秃头画像,他没有发火,却在黑板上画了莫翰奇的侧脸,还加了小丑的红鼻头……最不同的是,当麦神父被学生的恶作剧伤了眼睛,马修查明了事实,却请求校长不予处罚,他让犯错的盖赫克去照顾受伤的神父。面对学校里唯一温和的麦神父,盖赫克悔恨地说不出话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马修在学校里所扮演的,就是父亲。
“感受着午夜的激情,希望的波动,生命的热力,感受着路途的荣耀……”
午夜电灯下谱曲的身影,白天阳光里孩子们欢乐的歌声,莫翰奇的声音是上天赋予的奇迹。孩子们真的成了一个集体,高音部、低音部,五音不全的郭和颂是乐谱架,年龄过小的贝比诺担任团长助理——一个也不能少。孩子们在变,就像马修所说:“从孩子们的眼神里,我忽然领略出了很多东西,有着骄傲,被宽恕的喜悦和一种新的东西,人们对他们的肯定。”
“冬天稍纵即逝的风,总算远离你的气息,也远离了高山,在风中盘旋展开双翼,在灰暗晨曦破晓时分,寻找奔向彩虹的道路,发现生命里的春天和浩瀚海洋的宁静……”
马修被开除时说:“不是你赶我走,是我辞职了。”
被禁止去看马修的孩子们,把自己反锁在教室里,唱着歌,为马修洒下纸飞机。当马修孤零零地走在院里,看着纸飞机载着祝福漫天飞下,是一种怎样的喜悦。
贝比诺每个星期六的等待是值得的,因为他和马修一起离开的时候,就是星期六。
马修和孩子们,在春天里相遇,在春天里分离,他们的故事,弥漫在春天里……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
“啊,黑夜,如此的温柔……”这优美的天籁之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挥之不去,那一双双真诚炽烈的眼睛仿佛就在眼前……
马修,到一个寄宿学校报到上岗,成为一名地位平凡的学监,这的校长势力、虚伪,特别是这里的学生,顽劣、叛逆。但马修,他是可爱的,他用智慧与胸怀“破解”了学生们一次次的嘲弄。以此换来了学生们的刮目相看。他更是伟大的,在他眼里,学生们的劣根性只是表面,他们骨子里都是纯真的天使。他处处为学生着想,并倾心爱护他们、教导他们。
在教育一个故意伤人的学生时,没有粗暴的采取“行动反应”,而是用语言用道理真正疏导了学生,使其真正懂得了责任与爱。“天使眼睛”是一个外表冷漠叛逆的孩子,马修真诚地与他沟通,却屡遭钉子,但决不放弃,并在合唱中是男孩儿找到了人性的美丽与人生的价值。更是在犯罪少年身上,马修仍然采取了他一贯的原则,用爱给予引导。当少年被误判再次入狱后,他与校长开展了唇枪舌战,为此,他也失去了工作,但他,是毫不反悔的。
人常说“将心比心”,但马修用他的善良及真诚与学生的敌视冷漠作交换,最终换来了漫天飞舞的纸飞机。他成功了,无愧于伟大这个词。他是我们的榜样,为人师表,就应本着不离不弃的原则,用爱心与真诚引导学生认真谱写他们人生的旋律,这才是老师的首要职责。
电影中还有一个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修在孩子们睡下后,独自一人在微弱的灯光下写日记,那黑夜,是如此的温柔……
观看《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
在校长布置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真的不以为然,在我潜意识里,这一定是一部“老八股”电影。我甚至在想,到网上看一些这部电影的影评,凭我的水平写一个观后感,相信不会太离谱。
因此,在校长布置了四天后,我依然没有看那部《放牛班的'春天》。在办公室里,我甚至调侃道:你今天放牛了吗?
一直到星期三的上午。
说实话,那天的课我上得很郁闷,一是因为自己的U盘丢了,二是上课的时候学友在讲题目,唐亚庆居然和李晓文传乒乓球拍,我让他下课和李晓文去我办公室,他居然在课堂跟我理论起来。我没有过多的计较他,掐断了他的话。课后在我办公室,我要唐亚庆给我个交代(实际我想让他自己有所认识)。冷静思考,唐亚庆是个有故事的孩子,我想请出校长帮帮我,于是我找借口说要找校长评评理,我也想以此治治他。校长很爽快地答应了,而在办公室答应得好好的唐亚庆却想反悔,我拒绝了他。
就在校长和唐亚庆交谈的时候,我心情很不平静。如果校长认为我不对,我是否真的向唐亚庆道歉呢?唐亚庆又会和校长说出什么样的话来?校长又怎样看待我呢?不经意间我就走进了三楼教室机房,坐在电脑旁,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放牛班的春天》。一开始实在是没看懂,当看到马修老师走进那所学校,面对那么一群孩子时,我一方面在为马修老师担心,一方面也为自己庆幸。从影片的第十分钟一直到第55分钟,我的心情都沉闷,为马修,也为自己,我甚至觉得,我们做教育的,付出再多不见得有回报,反思再多不见得看到成功。
56分34秒,在这个时间,在影片中的那个考试场面中,两个可爱孩子的对话让我由衷地笑了。那个片段是:
(考试时)
贝比诺:我们是朋友吗?
勒克和:是啊!
贝比诺:那你告诉我,5+3=?
勒克和:应该是53。
贝比诺:你确定?
勒克和:确定!
贝比诺:好,谢谢
此时我才觉得,再坏的孩子说到底也坏不到哪儿去,是我们做教育的人把他们想坏了。
不知不觉中看完了整部电影,或许你让我说出其中某个人物的姓名我依然无法做到,因为我觉得这样的电影就像教育一样,一次、两次是读不出他的味道的。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再重头看一遍,至少在当时我不会这样做,但我还是回过头把自己认为需要多加深印象的地方重看了一遍,马修老师的很多做法,让人回味。
镜头一:在刚组建合唱团的时候,他让小不点贝比诺作为他合唱团的团长助理,每次排练的时候,贝比诺都是看着其他孩子唱,但慢慢的,我发现不爱吭声的他也跟着动起来,尽管是很细微的表现。还有那个当乐谱架的孩子,也许他一开始觉得尴尬,但如果让他唱歌,他或许会更加尴尬。给每一个孩子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马修老师做得真棒。
镜头二:在莫翰奇用墨水泼向马修以后,马修老师在随后的排练中取消了他的独唱部分,这对一个很有唱歌天赋而且已经被赋予重要角色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打击。但没有这样的打击不足以让这个孩子自省。莫翰奇的情绪显得异常的低落。特别是全体合唱队员为公爵妇人心献歌的时候,他一个人呆在一边,我们能够体会到孩子很后悔,很渴望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甚至他对马修老师还有恨意。但没有想到的是,到了莫翰奇的独唱部分时,马修老师忽然转向他,用指挥的手势告诉他独唱开始了,此时我又一次被折服了。
孩子们犯了错误,我们需要包容,但不应该是一味的包容,适当的反省是非常重要的。但反省之后我们给孩子机会去改正,去证明自己。就像我班的唐亚庆这样的一个孩子,适时的打压会促其自省,但在你把他打压到他毫无气力的时候,你的搀扶或许能让其感动。
我渴望成为马修那样的老师,但我知道电影永远是电影,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教育将更为复杂。《放牛班的春天》改变的也许仅仅是我们的想法,教育的做法还得靠我们在不断的摸索和反思中获得。
当马修老师被迫离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他教育的巨大成功,此时,我回到现实,我们的教育呢?我的教育呢?
【2016观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