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抢滩的成功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同样,通往柏林之路也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铺筑成的,在《拯救大兵瑞恩》里,鲜血同样成为了战场上最醒目的主角。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观后感一:

  故事的开篇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美国二等兵詹·瑞恩的三个兄弟全部阵亡,将军派出八名战士寻找瑞恩并将他送回母亲身边,战士们找到他后,随即与德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八名战士全部牺牲。

  争论的问题是:用八个人的生命换一个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

  这个问题在八个人开始寻找瑞恩时就讨论过,瑞恩是死是活尚且不知。而寻找一个士兵如同大海捞针。况且八个人也都有母亲,只为了安慰一个母亲,做如此大的牺牲。从人道主意或数学比较大小上看,8>1,这当然不值了!既然不值,他们为什么还做呢?而且是那么毅然决然呢!

  记得影片中,当两个同胞牺牲后,团队中出现了矛盾,八个人的上尉,米勒给出了答案:“活下去,回家。”米勒抛开了明面上说的“任务”啊,“崇高的事业”啊“为了和平”等等诸多光彩的理由。而是从自身出发,回归到人的本性——真实!这个理由也成为了战士们坚持下去的信条。

  “活下去,回家”这句话也暗暗透露着米勒对战争的反感,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正是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在大段血腥的镜头下,观众从心而发地感受到了战争就是地狱。

  接下来,六名战士好不容易找到了幸存的瑞恩,他们的任务总算快完成了,可是瑞恩却因要参加一场重要战役而拒绝回国。米勒上尉再一次面对选择,如果现在放弃,不管瑞恩,他们也算完成了任务,可这又算什么?难道之前两位同胞战友就白牺牲了吗?决不能留有遗憾!战士们重回到战场。兄弟间的心紧紧相连。他们为了让更多的人自由,能回家,战士们艰守阵地。战友情、兄弟情在本片中又是一个亮点。

  最后牺牲的米勒上尉临死前嘱托瑞恩:Earn it中文译成:“别辜负”,也可以理解为“好好的活着”或者“值得”。我个人理解为“值得”。它为本片起了悲壮的一笔。为了让这一行动“值得”,瑞恩必须要好好的活着,必须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米勒以此告慰战死兄弟们的在天之灵,也是对自己说,“这一切都值得!”

  八个人的生命换来一个大兵生命,这只有在战争中才会出现的局面吧?是战争把人们推到一个圈中,圈中的生命的价值在改变。

  或许一文不值,可任意践踏,记得在抢滩登陆时,前排的士兵被机枪扫射,一排排倒下去;

  或许生命是惨不忍睹,苟延残喘的,忘不了那些断足断臂的伤兵、那些向外蛹动的内脏,士兵们那绝望的神情;

  或许生命是捡来,是幸运女神主宰着生命。一颗子弹打在士兵的头盔上,幸运的士兵欣喜地拿下救它命的头盔欣赏。

  或许生命是换来的,正如本片所讲述的故事……

  应该说一下,团队中先牺牲的两个士兵中,有一个在临死前把自己写给父亲的信交给了战友;另一个高呼“妈妈,回家!”那场景,不能不让人心酸落泪。影片中有句名言

  “对世界,你是一个大兵;

  对母亲,你是整个世界。”

  亲爱的读者,如果你还坚持说这场任务“不值得”。那么从现在起,你好好的生活,做个好人,善待你的亲人。用你的实际行动让“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观后感二:

  曾执导过经典战争片的美国导演萨姆·富勒说过:真正的战争片是让观众感到有人对自己射击!在他说这番话的若干年后,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诠释了前辈的这句话。

  对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我并不十分的了解,仅有的一点印象也只是历史教科书赋予我的。我还清楚地记得那节课本有幅插图,上面画的是几个美军士兵笑吟吟地拎着箱子上岸。那也许是在抢滩成功之后的情景,斯皮尔伯格的贡献就在于把整个抢滩的过程精确地、完整地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第一次感觉到战争离我们是如此的接近。

  抢滩的成功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换来的,同样,通往柏林之路也是用无数战士的鲜血铺筑成的,在《拯救大兵瑞恩》里,鲜血同样成为了战场上最醒目的主角。

  事实证明斯皮尔伯格对场面的调度是成功的,对画面的理解是生动的。米勒上尉的出场就是其导演手法的典型。

  出现在观众面前的米勒不是脸,而是手,是颤抖的手——这只手是有内涵的。它意味着什么呢?显然,战争使人终生活在恐惧中,长期的战争生活使他们的精神时刻处于紧张状态中,正是由于这样没有规律的生理情况,造成了他们的外部反射,必然就会遗留下许多病状,米勒上尉的这只手就是一种病,这是米勒的手,但却是代表了战争中所有人的手,观众由此从健康的角度对战争提起了抗议,因为这支手告诉他们,战争中的人是很容易受伤的,无论是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米勒上尉便是代表,由于紧张以致于大脑难以控制行动,结果是得了一种类似“帕金森”综合症式的怪毛病。另一方面,这支手还暗示米勒是一位老兵了,打了许多的仗,也就弄得一身的不舒服。这就是这只手的名堂,也是斯皮尔伯格的名堂,用小的、细节的东西抓人,与此同时还顺便表现了不少东西。

  接下来的画面上,米勒上尉用抖动不止的手抓起水壶往嘴里灌水。在这一镜头中,当米勒提起水壶的时候,演员“正好”用手遮住了他的面部。待喝完水之后,他将水壶从脸上拿了下来,并很快地低下头,接着又把头抬起,露出了那张脸,从而显示出了米勒的“庐山真面目”。其实此时大多数观众头脑中的这个形象并不是米勒,而是他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也就是影片的主角。这又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商业手法,用一系列镜头来引起观众的注意,在几秒钟的时间内,表现出人物的动态、形态。另外,汤姆·汉克斯在美国拥有极大的票房号召力,很有观众缘,所以他的一露脸,就会让人有种兴奋与期待,从而达到了导演为下面的剧情作提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