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观后感如何写

时间:2021-08-31

  话剧指以对话方式为主的戏剧形式,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中国。与传统舞台剧、戏曲相区别,为大家分享了话剧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话剧《雨花台》观后感

  艺术上是优美的,技术上精美,表演上接近完美。雨花台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表现了全中国的革命形势;时间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和土地革命前期,却反映了百年来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前仆后继的愿望和斗争;具体展现的人物不多,但是可以让我们看到革命形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像“宝尔”这样优秀的地下工作者简直就是炸弹了。全剧遵循三一律(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所以戏剧冲突十分强烈,人物形象相当鲜活,情节特别生动,悲剧效果极其强烈。监狱正像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逃着黑暗的坑。

  值得称赞的是,创作者机器巧妙地消解了过分的悲剧感。许包野和施滉“智斗”敌方两个情节,十分风趣;许包野和施滉梦中会见妻子的场面具有梦幻效果。这样,观众就可以从悲剧氛围抽身出来,转而进入感动中。在探监环节,许多革命者的家属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亲人,极力劝解他们屈服于黑暗的现实,过自己的安稳日子。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农妇,跨着一个篮子进来看望自己的儿子。她只是简单地问一句,儿子你做的事情是对的吗。儿子说是的并且是我必须做的。其实这意味着儿子坚决选择了死亡,母亲还是故作镇定的拿出一个梨子,说我带了你最喜欢吃的梨,我和你一起吃。说完就咬了一口,我立马流泪了。我旁边的一个男生更加是涕泗交流啊。我觉得这一场景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知识分子和工农的融合。因为有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支持,革命过程中可能失去一些同志,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我们。

  这就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从恽代英到刚刚“赤化”了的张班长身上都有一股正气:蔑视邪恶,坚韧不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觉得这就是诗经时代人们的刚健活泼精神。孔子当年编定诗经就是为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以恢复仁义礼智信的理想社会。我在这部话剧中就感受到了这样的理想精神!

  《雨花台》话剧巡演作为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之一,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相结合,并纳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话剧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1906年,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春柳社成立,到今天已经110周年了。早期的话剧叫做“文明戏”,是同盟会进行革命宣传的工具。

  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想象的共同体》里面提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主要通过文艺进行想象。在观看话剧的时候,观众全身心投入戏剧演出,观众变成了演出的一部分,要配合这个演出。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相当于上课教育。现代化的精髓就是通过各种途径把社会成员组织起来,高效地用一种思想统一去教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就在于其拥有严密的组织性。从话剧里,还有《红岩》的文艺作品里面,我们可以知道,即使在敌人的监牢里也存在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至于可以在敌人眼皮底下“赤化”一个监狱警察班长。

  不仅如此,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很重视领导文艺事业,以此来教育民众,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沈雁冰的弟弟沈泽民说过“文学者不过是民众的舌人,民众的意识的综合者,他用敏锐的同情,了澈被压迫者的欲求,苦痛,与愿望,用有力的文学替他们渲染出来。这在一方面,是民众的痛苦的慰藉,一方面却能使他们潜在的意识得到了具体的表现,把他们散漫的意志,统一凝聚起来。一个革命的文学者,实是民众生活情绪的组织者,这就是革命的文学家在这革命的时代中所能成就的事业。”

  具体来说,中国共产党从来就很重视通过话剧来团结民众、教育民众、组织民众,从而从民众中获得澎湃的力量,实现革命的胜利。抗日战争期间,戏剧界人士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汇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论是重庆、武汉、桂林这样的大后方,还是各个解放区和根据地, 抗战话剧运动都蓬勃发展。在这期间,涌现出了大批为抗战呐喊的戏剧界人士和鼓舞人心的戏剧作品,对唤起民众的爱国意识和一致对外、不做亡国奴的战斗情绪,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揭露日寇的罪行、反对外敌入侵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因此,话剧《雨花台》必将对我们产生极大的教育作用,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继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戮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凝聚磅礴的力量。

  再者,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中国共产党员几乎都是知识分子,早期的党员中不少还是北大出身的呢,而且有些人家境很好,收入很高。他们为什么要跟工农走在一起呢?他们为什么要追求共产主义呢?如果他们不参加革命,也许他们可以在大学里获得丰厚的收入,可以在海外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事实上这样的日子只是一种苟且。鲁迅先生当年在教育部工作,一个月赚300大洋。但是政府经常拖欠工资啊,有时候军阀打胜仗了,掠夺了一些钱回来,便部分支付教授们的工资,还得先到先得。这说明了国家不光明,谁的日子也难得安稳。同理,自己的国家羸弱,也难免在海外被人欺凌。当然他们战斗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知道中国的出路在于解决农民问题,解决土地问题;他们知道共产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契合点,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代以来,自此中国陷入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中,知识分子就开始前仆后继地探索救国之道。所以,当他们在监牢里各自阐述的理想,那也是近百年来仁人志士的共同理想和追求:为了天下人将来能过得更好。他们每努力一分,中国未来就更加光明一分。剧中***反动派认为共产党员违背了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是罪大恶极的。岂不知他们自己才是真正违背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背叛者。国共两党本来是合作的一家,在中山先生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发动革命打倒军阀除列强。但是在1927年,***反动派就公然背弃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且大肆屠杀继续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和***正义人士。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山先生革命理想道义正统继承者,中国共产党才是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寻求民族独立的抗争的道义正统继承者,也是近代以来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领导者。然而,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反动派忝然把自己当作政权的正统,疯狂压迫并屠杀革命的火种——中国共产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剧中的许包野和施滉在听着肖斯塔科维奇,谈着普希金的时候,他们没有沉醉在浪漫的享受中,他们听到的是十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的欢呼,他们谈论的是最祖国最深沉的热爱和最美丽的想象。

  然而许包野和施滉又是浪漫的。我觉得他们在梦幻中与各自的妻子相见真是神来之笔。革命者不是没有文化的,更不是冷酷无情的,革命者也是有着浪漫情怀和缠绵的爱恋的。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革命者是关注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疾苦的,他们是有良心的人,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是多情的,所以他们也是心最软的人,最懂得浪漫的人,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心最软,骨头才是最硬的!

  《雨花台》讲述了雨花台就义的烈士们为了信仰,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体现出来的信仰力量和人性光辉,从不同侧面歌颂了雨花英烈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生为民、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崇尚英雄,传承和发扬雨花精神,更加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 更加坚定坚定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