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演讲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总是有不同的声音,通过影像、旋律、文字、情绪传诵同一个美好的箴言——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自己要拯救自己。

 范文1:

  不要被“国王的演讲”这五个严肃而又古板的组合词阻挠了看片的兴趣,其实,这是一部不落窠臼的文艺历史剧,有一点拒人千里,然靠近却内含别有洞天。会特别明确地意识到整部剧的各种优秀,雕塑般的立体人像,角色平民化,颇具亲和力的励志话题,立意不拘一格,传统的记叙格式布置在精细写意的英伦风光里,宫廷内外,忽视复杂的世俗凡庸,纯粹真挚的情感替代虚以委蛇的社交,等等精彩,辅佐着单一的故事线索,绽放出了一朵政剧中的奇葩。

  当然,即便没有金球奖的锦上添花,科林.费斯的精湛演技也绝对是这部剧的最大看点。因为这实在无法无视,看过科林.费斯的表演,几乎不用幻想他人,乔治六世国王就是他了。在剧中,那是个复杂的人物——口吃的王子,有被父亲与兄长光环罩住的自卑、怯懦阴影;有皇太子与生俱来的优越、单纯与任性;有大男孩儿不矫饰的坚毅率真的脾性;还具有睿智与正直的王者之风。总之,这部剧是要塑造出人物,而非单纯叙述事件,这在戏剧冲突中,外力便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演技上,考验着演员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而这部剧更考验着“模仿口吃”的天赋,还要不惧阴雨天一学就回不来的魔法(玩笑),可以说,科林.费斯为此片长足了面子。《国王的演讲》若没有如此饱满的性格特征展现,不至于二流,但也只能算佳作中泛泛之类了。

  除了乔治国王鹤立鸡群的风光,你会发现,配角们亦表现了不甘落后地群芳斗艳。正如导演汤姆.霍伯所言,他精挑细选的演员,都有着一股复古韵味极浓的独特气质,置身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他们的脸就将带领观众走入故事情境中,彻底打碎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屏障。这里当然也有杰出代表,饰演语言治疗师的杰弗里.拉什,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海伦娜,对爱子“恨铁不成钢”的老国王迈克尔.刚本,要美人宁舍江山的爱德华八世盖.皮尔斯,还可以加上最开始第一次演讲的镜头中那位老迈的教皇,虽然,各位戏份有限,却也松弛得当地把握了个人的角色。而且,海伦娜的表演我并不怀疑,能在体现大家闺秀的得体与优雅中,让观者感受到此女随性的自由、热情与平凡,把王的女人演成贤妻良母,很不错了。

  角色如此,回到剧情上,意外的惊喜是电影想要使人思考的意图。虽然故事沿着乔治六世如何矫正口吃,如何获得王位,并如何雪耻九年前演讲的轨迹行进,但隐含的寓意却包罗万象。或许乔治六世不是王子,是你认识的某某某。从小在重男轻女或被冷落中长大,成年后发现自己不得已“小心谨慎”“乖巧听话”的生存态度竟然早在父母心里赢得了肯定,而此时,父母已不在,自己也在压抑的成长中伤痕累累,严重缺乏自信与斗志。瞧瞧,可以随便找出类似的人物与故事,多么现实而又平常的事例。

  即便不是那样的,还是有可合并的同类项。“惩罚教育”“否定教育”显然是错误的,结果导致的不只是独立人格的残缺,还会引发各种生理疾患。口吃是复杂的语言失调症,与后天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各种负面的心理情绪与外部压力,都会加剧症状的恶化,所以首先要纠其病因,要打开心结,治疗心理创伤。这不单单表现在说话上,我曾经见过一个小朋友,他的妈妈责备他学习成绩差,他就会用课本敲打自己的脑子,一敲就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无法阻止。总之,《国王的演讲》另一方面也探讨了任何家庭中都存在的育儿教子问题,乔治六世给两个小公主讲故事的那段,温馨提示了不再“重复错误”的现身行为。

  除此,国王与治疗师之间踏破阶级界限的友谊,感动人的瞬间,却揭露了尘世的冷酷复杂,或许都不是故意的,但“人心隔肚皮”想来已经在普通的人际交往上有了用武之地。治疗师面试舞台剧演员,插入的这段无关国王的情节,是最好的说明,有时不是不能欣赏肯定,是不愿欣赏肯定,是无心欣赏肯定。再说国王乔治六世,唯独在面对妻儿时可以不设防线的他,终于又找到了一个让自己百分百信任的人——语言治疗师。因为他赢得了乔治的心,靠真诚宽容的情,靠毫不吝惜的赞美与鼓励。做一个“懂得赞美的人”让身边的人因你的存在而倍感幸福,也让身边的人因你的真心赞美,学会赞美别人。

  反战的寓意是因升华全剧而被利用的深刻主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这说起来只有坚持正义的大话,没有模棱两可的立场。可是,话题不在对与错,这里要探讨态度。融入了人的真情实感,“演讲”这工作就能做得出彩。情节中有希特勒的史料视频,那斗志昂扬的演说是一种武器,而乔治成功的讲演,那深沉悠缓的语言同样是一种境界。情到深处就能忘我,就能彻底放松心情,就能流利地说出任何一句你想说的话。

  当然,明显的教育意义还在打通所有人“自立自强”的脉络。克服恐惧,认识自己,面对并不完美的自己,更要爱自己。人是群居的物种,不论多么鄙视红尘俗世,人依然渴望被别人需要,渴望拥有“存在感”。其实,坚不可摧的“自我”永远存在于自己的心里,无关别人一时的热情与冷漠,只要不抛弃它,等待知己也好,寻找伯乐也罢,成功指日可待,总有一天能看到闪光的自己。

  故事大概如此了。最后说说视觉享受,电影的画面可谓带给我意犹未尽的无限遐想。伦敦灰蒙的天,稠湿的雾,雕塑、鸽子,整齐干净的街道,绅士们的风衣、礼帽、雨伞,在雾都上空被云层遮掩的逆光中,极具魔力地呈现出赏心悦目的美感。在背阳的古旧公寓楼房外取景,街道穿进一束金黄的光线,就像一张明信片一样精美。而那仅仅几秒钟远景里的雨,仿佛已让人闻见了那个时代大英帝国依然彰显的凝重与冷傲,即便“日不落”的现实在德美俄崛起中已处境尴尬。

  那是室外的艺术映衬,室内创作点缀就更不在话下了。在语言治疗师“商住两用”的工作室,对比富丽堂皇的宫廷,展现了另一种英伦风情。风蚀的斑驳多彩的墙面,远观真有一种抽象湿壁画的面貌。现代的灯饰,破陋的沙发椅,飘香的咖啡,推窗涌进来的潮湿的空气,到处留下了悠长古老的岁月痕迹,关于这片土地,关于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王与王的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