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语文高考满分作文汇总7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高考满分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1

  在风云变换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昔日经济、政治等“硬实力”,而今大国“软实力”的分量似乎更重。软实力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国民精神风貌、思想素质,而民族文化影响力尤为重要。

  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母语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他的母语文化,势必会走下坡路,至少经济社会发展潜伏着危机。在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疯狂地学英语,却淡漠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母语:汉语。如今毛笔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过毛笔的人很少,会写毛笔字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日本人却规定每周一次毛笔字课,我们不反省一下,就这样看着汉文化衰落,对得起“炎黄子孙”这个称呼吗?

  为什么在全球掀起一场汉语热,各国大办汉语学校的今天,我们却不再重视汉语?我们没有看到语言文化的长远意义,至少没有看到眼前所蕴藏的危机。英国、美国每年输出英语所获利润占到了国民GDP的1%多。再看看国内的学生,花这么大力气学外语,若是学好了还可以,可是大学生甚至博士生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也不过如此。外语没学好,母语也差,有些人的汉语水平甚至不及外国的汉语学习者,前不久上海的一次双语互译活动竞赛中,不少人把“富贵不能淫”这句古训成“Be rich, but not sexy”(富贵,但是不能性感)。中国学生的语言功底,由此可见一斑。

  听说前不久申报文化遗产时,端午节被韩国抢先注册。我们在愤慨之余,为什么不冷静地想想:别人为什么轻易就能抢走?汉文化源远流长,先辈珍视,而子孙视之不甚惜,如弃草芥。一些重大的经贸甚至学术交流会全部用英语却不能用翻译,这可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为什么不能像法国人一样珍视母语。民族文化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法国的保守未免偏激,而我们的漠然则更令人担忧。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佳句流传几千后依然鲜活生动,在于其独特的音形相结合。我耳边始终回响着那位韩国网友的疑问:“你们的汉语我认为是世上最优美的语言,为什么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重视,你们自己却不重视呢?”

  你从远古走来,博大是你的风采;你向未来奔去,磅礴是你的气概。悬崖边缘的汉语文化,炎黄子孙到了拯救你的时候了……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2

  泱泱华夏,5000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字,博大精深。

  语文,是从我们呀呀学语时的吐字不清,到课堂齐声朗读,翻译晦涩难懂的文言古文,在到我们步入社会,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必备的语言!又是古代文人墨客,抒发自己情感节操,记录历史事件的文字!对于我们炎黄子孙来说,语文是我们从小就接触的一种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语。

  从我们踏入课堂,开始我们从课本上所学到的是中外古人,名人的一些经典诗词,文章,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在课堂之外通过读一些小说,文献,报纸之类的可以达到充实自己词汇库,这些都是能在课本上,书上能学到的东西。

  当我们踏入社会,我们跟人沟通交流,如果你自认为看的书多,按书上的语言来跟人打交道,往往你会发现死效果并不是跟说上所说的不一样,所以在外也要多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与人交流沟通的,这是一门学问。课堂上的学习,课外的积累,现实社会的运用,都是我们学习这些文字,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

  在人短短一生中是不可能完全都能给掌握通透的,学无止境,更何况是我们的母语呢,前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文学巨作,来彰显他们的各种精神,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让这些文化一代接一代的传承下去!这就是我眼中的语文。

语文高考满分作文 篇3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