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古之极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天古之极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详解:

1、善为士者,不武。

  白话:善于为士的人,自己不崇尚武力,不用武力去解决问题,也不宣传鼓动他人使用武力。

  阐述:士,不能简单地译成武士。因为“士”是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习六艺,即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四处游历,广泛结交,非常活跃,有的著书立说、开宗立派而成为学士,如孔子、老子等诸子百家;有的成为勇士或侠士,愿为知己者死,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有的擅长阴阳历算,而成为术士、方士,如卢生、徐福等等;有的专门为人出谋划策,而成为策士,如张仪、苏秦等。而且,各诸侯国中,一些有实力的人如战国四公子的孟尝君、信陵君、春申君、平原君等就喜欢养士,延揽人才,以备万一,门客多者几千人,真可谓是人才济济,文武备用。所以,士,作为文武兼备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老子认为,善为士者,不武。善为士者,意思是做士做得最合适的,当得最好的,不武,文也,意思是擅长通过文的方式而不是诉诸武力,暴力解决。一是自己不迷信武力、不崇尚武力、不炫耀武力,二是不宣扬不鼓动他人使用武力。老子一向认为,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提倡慈,反对穷兵黩武。对于当时战乱频发,许多士人好战尚武之风,老子提出“善为士者,不武”,不啻一声惊雷炸响。

2、善战者,不怒。

  白话:善于带兵打仗者,冷静而克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不被仇恨与愤怒所左右,不被激怒,也不宣扬仇恨,不宣泄仇恨。

  阐述:善战者,指将领、武将这个级别的人,其地位比士高。不怒,不被激怒。导致怒,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恼羞成怒,一是仇恨。战争是以死亡为代价,是国力的较量,也是智慧的较量。作为将领,一旦“怒”上心头,就会失去冷静,就不能客观地分析、研判敌我双方的优与劣,而以主观臆断和愤怒的情绪代替客观实际,这对国家和军队来说简直是灾难。不论是胜还是败,一怒,必定丧失理智、血流成河。不怒,还包括不宣扬仇恨,不鼓励仇杀,鼓舞士气与宣扬仇恨是两回事,否则士兵也会成为魔鬼,成为杀戮的机器。老子提出“善战者,不怒”,表明对待战争要慎之又慎,要冷静,不能因怒而开战,不能因怒而肆意屠杀,更不能迁怒于无辜百姓,干屠城这等天怒人怨的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但善战者不怒,无疑是正确的。《孙子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意思是一国之主不能因一时之愤怒而发动战争,三军之将帅不能因一时之气愤而出阵开仗。这与老子的“善战者,不怒”是一脉相承的。战争如此,为人处事也应如此,遇事不急躁、不冲动,不让情绪主宰自己,不因一时之愤怒而成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