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

时间:2021-08-31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如何写读书笔记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1

  人应该怎样度过一生?这问题引起人类长久的思索,答案也有无数个,而柳比歇夫度过一生的方式独特又令人惊奇。俄国传记作家格拉宁在《奇特的一生》中描述了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将花掉的时间记载下来,看什么书,做什么研究,什么事情花掉了多少分钟,一项项记录在案,每月、每年还要做更集中的统计。人们常常怀疑,这样的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方法到底有没有实行的必要,然而柳比歇夫的人生却过得十分充实,他著作甚丰,对于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等都有贡献,他在讲台上授课,当大学教研室主任,常常去到各地考察,此外,还写下追忆许多科学家的回忆录……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和他的时间统计法密不可分。

  在我看来,这方法时刻展现出对于时间的珍视。人们有时对于时间的使用颇为苛刻,有时却放任它们溜走,好像看管不力的看守;柳比歇夫却并非如此,时间有序地流逝,他对它们去了哪里十分清楚,我相信这种不寻常的时间管理方法令他对于自己的时间有了更为精妙的掌控。

  没有被主体意识到的时间,是已被磨损了的时间,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人应以均匀的速度去使用和把握时间,而非一段时期极度节省,另一段时期又将它们挥霍浪费。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关于时间管理的灵感,主人公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也令我十分向往。人对于自己的一生不可放任,对于生命和时间不可不珍视。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2

  俄国作家格拉宁写的纪实小说《奇特的一生》,描写了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的奇特一生。

  柳比歇夫是什么人?为何说他的一生是奇特的?作者一开始便抛出问题,然后一点一点地为读者解开谜团。想要知道答案,小伙伴们最好直接去阅读这本书,因为我实在词穷,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柳比歇夫的伟大。况且,作家格拉宁把柳比歇夫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你读了一定不会后悔的。

  许多人都有所耳闻,柳比歇夫最独特之处是他从27岁到82岁去世,一天不落地写了56年的日记;而所有的日记没有一字多余,全部用于记录他当日的时间去向。这听上去好像很乏善可陈嘛!不过,在下判断之前,请你回答这个问题:你还记得20xx年12月1日,你是如何度过的么?这只是上个月的事情,我们恐怕已经没有印象了,而通过柳比歇夫的日记(可能叫做“时间账本”更合适吧),你可以知道他生命中任何一天的时间都去了哪里。正如作者所言:“柳比歇夫的时间如水晶般晶莹、匀称……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更让人惊叹的是,柳比歇夫一生专注于他年轻时定下的学术研究目标,勤勉工作,从不停歇。比如,1963年,柳比歇夫花在其核心学术工作上的时间共计20xx小时30分钟,平均每日5。5小时,这些时间都用于思考、阅读和写作。这是他人生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年,而那一年,他73岁。

  阅读这本书,读者一定会被柳比歇夫惜时如金的态度所震撼。对柳比歇夫来说,“消磨时间”是一个不可能存在的概念,因为“任何时间都是宝贝。时间是进行创造的时间,认识事物的时间,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他怎么舍得浪费呢?平常,我们好像根本瞧不上半个小时的时间,半小时能干什么呢?半小时,对柳比歇夫来说,意味着散一次步,捉几只虫,制作一个昆虫标本,读好几页书,写半封信……。他头脑里大概有一个表,时间滴答、滴答流逝的声音,清晰可闻。

  细想想,如果一个人能活80岁,他/她也只有960个月、不到三万天的时间可供使用。过一天,人的生命就少一天。如此想来,甚觉可怕。我们的时间账本上,还剩下多少天可以浪费呢?这有限的生命,难道真的就任其在浑噩中度过么?

  柳比歇夫用他独特的方法,“抓住了变幻无常、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所以,我们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下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大法呢?对此,作者的回答值得我们深思: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道德问题、生活哲学问题、人生信念问题。“命运赋予我们的生活、时间是无价之宝,应当利用它来不仅给自己(绝不是只给自己),而且是给别人,给周围的人们带来最大的利益。方法,利用时间的方法,都必须与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与道德品质协调一致”,“应当由每个人自己来制定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今天是20xx年的第5天,新的一年,你打算如何度过呢?你一生的宝贵时间,打算花在哪些事情上呢?

《奇特的一生》读书笔记3

  今年读了一本好书,是俄国作家格拉宁的《奇特的一生》。这是一本谈时间管理的书,但又不仅仅是谈时间管理,更涉及到人生的目标,纠结的状态以及个人成长等等。这可能就是其成为经典的原因,也是其从1979年出版以来不断再版的原因。从9月下旬到10月底,在长泰项目上,每天读几页,大致用了40天把这本书读完了。

  从几个方面而言,这的确是本好书。

  首先,从语言上讲,这本书是著名翻译家候焕闳老先生和唐其慈翻译的,语言上朴素灵动又不失深刻有力;读来很是享受,这在外译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其次,其主题既平实又深刻。说它平实,是因为,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与时间打交道;说它深刻,是因为,人生之本质即时间。这也是每个人必须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无论在意识上我们是否自觉自知。

  再者,书中对于时间的看法,弥足珍贵,不下《钢铁是怎样炼成》中的那段保尔的名言。最后,主人公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方法具有可效性,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利用时间、分析时间的方法。

  读完之后,尤其是对时间的看法,获益匪浅。略述之。

  第一,时间是最宝贵的资产;时间是最是客观公正,也是最无情的。时间的黑洞吞噬着一切。在树上画下年轮,在脸上刻上皱纹。然后,它又是最易忽视的,犹如指间沙,悄悄滑落溜走。草木之零落,美人之迟暮,英雄之白发……孔老夫子在川上那声叹息是何等的无奈悲凉。因此,我们更当惜时,莫负韶光。幼儿园里我们就开始背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长大后的我们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第二,时间在哪里,我们的人生就在哪里。我们把时间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把时间花在读书上,可以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把时间花在练字作画上,可以成为一个书画家;把时间花在习武健身上,即使不能成为一个武术家,也可以改善自身的健康;把时间花在家人亲情上,可以成为一个内心充盈温暖的人…….那,我们的时间又花在哪里呢?深夜无眠,扪心自问,我们时间都去哪了,也许是件有意义的事。

  第三,我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有人认为时间是成功的催化剂,有人认为时间残忍无情。时间何罪?时间就是时间。时间亦如道,视万物为刍狗,无喜无悲,既无偏爱也不挟私。你待时间如何,时间亦待你如何。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时间,善待时间,与时间为友;推而广之,我们亦要珍惜健康,珍惜亲情爱情友情,做些实实在在有益于社会、世界,有益于自己内心平静自由的事,在我们老之将至,夕阳下回首一生时能够从容不迫,自如安详,如此便是美好的一生。

  时间本身并不可管理,唯一能管理的'是我们自身而已,是为读此书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