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经历作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书经历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起我为什么会爱读书呢?可能和小时候酷爱读书有关吧,记得小时候一看到书就不由自主地坐下来,静静地看着,家长来了都不知道,那时,是我最怀念的时候了。
从上小学起,学会了汉语拼音以来,我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那时候不像这样,什么书籍都能翻阅,所以我只能找有拼音的书来读。当时我可能是想,通过拼音来认识汉字吧,小学三年级左右,我就可以不用看拼音也能认识许多汉字了,但因为语文课本总有新的生字,所以我依然还是以拼音认字为主,课外阅读遇到生字也会查字典,那时语文基础就打好了,我很感谢在二年级时教我查字法的老师。到了四年级时,每次中午都会有一位老师包着一大摞书走进来,发书给我们看。那时我很仔细阅览这本《南游记》,不一会儿下课了,我暗暗地想,下次要快点儿才好,不然最后的结局就看不到了。第二天我终于用一个中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当时因为语文课本上介绍过泛读,自后就用这种方法看书,事半功倍。而书上就说要先看目录,此后我也养成先看目录的习惯,因为这样便可知书好不好看了。也正是在四年级时,我有了一张借书证。那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想还就还,想借就借。那要定时间去的。比如:周一是一年级,周二才是四年级。我可是等不及的。也不知道我的母校到底是不是要培养我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也不管,像我这样的一个人,有书读就知足了。
那时我还订过《小学生语文学习》,从它那儿,我获得了许多有趣的语文知识,也掌握了不少成语,熟记了十多种名诗,我慢慢地陶醉在书海中。
8年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阿姨的《淘气包马小跳》风靡全国,我在杂志上看到,可惜小学里没有,这次在初二年级时办了借书证,其实我第一次在初二时借的书并不是《马小跳》,而是《小公主》。这本书让我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杨红樱阿姨的《五三班的坏小子》里我找回了自己。在《神秘的女老师一书》中,那个女老师把图书馆叫做“书的王国”,我想这图书馆一定就是书的王国,它大大的吸引了我。在图书馆里,我还发现了一部比《哈利波特》更有趣的书——《纳尼亚传奇》,虽说世上的书浩如烟海,但生来便与书结缘,与书为伴,此生已足够了!每次看书我都是狠专心地看,让我放下书去写作业根本就不可能!可是现在我不得不先放下手中的书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任务了以后我又迫不及待地拿起书来看。但现在想想我确实挺傻的,书是自己借来的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干嘛抱着它不放啊!可也有个别例外。
读书伴我成长。在我未识几个字时,我听妈妈读书;在我知道拼音时,我读带拼音的书;在我已识很多字时,我自己读一本本书。下文便是我的读书经历。
当我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便开始了读书,说是读,其实是听妈妈讲故事,每天晚上我都是在妈妈娓娓动听的故事声中进入梦乡的。妈妈讲的故事有童话、有寓言,我也记了不少,如《黑猫警长》、《龟兔赛跑》什么的,感觉可好听了,这也是我喜欢书的原因。
到了上小学的时候,我认识了拼音,会看带拼音的书了,我就自己看,有不懂的再让妈妈讲,也是看寓言、童话什么的,看过的有《培养孩子品质的108个好故事》、《让孩子受益一生的300个经典寓言》等,那时感觉能自己看书可高兴了,也从中明白了很多道理。
渐渐的,我认识的字已经可以满足我读很多书时,我便开始看一些有关科学知识、历史、小说之类的书了。
首先我看的是一些有关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知识的书籍,如《可怕的科学》、《中国少年百科全书》等,其中我最喜欢《中国少年百科全书》,这套书共有8册,其中《军事·兵器》介绍的是从古至今的军事发展情况和武器;《中国·世界》讲的是中外历史;《社会·生活》讲的是社会发展;《动物·植物》讲的是动植物的起源;《宇宙·太空》讲的是宇宙中得各种物质和宇宙的起源;《历史·文明》是专讲历史的;《科学·技术》讲科技发展;《地球·地理》讲的是地球的奥秘。这套书非常精彩有趣,我很喜欢。
然后我看一些小说之类的书,如《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史记》等,而我最喜欢《意林》,我看的意林有《长风破浪会有时》、《鸟不展翅难高飞》、《满招损而谦受益》、《有其志必成其事》、《忠言逆耳利于行》、《磨刀不误砍柴工》、《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天生我才必有用》、《采得百花方成蜜》、《初生牛犊不怕虎》等。《长风破浪会有时》、《鸟不展翅难高飞》、《初生牛犊不怕虎》写的是只要有勇气,永不言弃,就能成功;《满招损而谦受益》、《忠言逆耳利于行》写的都是只要有高尚的品德,别人都会喜欢你的;《有其志必成其事》、《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采得百花方成蜜》写的是只要奋斗就能成功;《磨刀不误砍柴工》写的是只要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有高效率;《天生我才必有用》写的是要自信,不气馁,这样才有可能成功。《意林》的最后是小小说,也是富有教育意义的。
最后看一些杂书,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提升学生EQ情商的好故事》、《让男孩出类拔萃的成功故事》等,还有一些作文书,基本上都是分类作文,记事的、写人的、写景的、写物的、童话、致XXX的一封信等等,主要是为了提高作文水平。
我看的书大概就有这些了,我看的书虽然很多,但作文水平就是没提高多少,管他呢,到底博学多才了(有点夸张了),不是吗?
也许是暑假的缘故,自己的空闲时间更多了。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左手一壶好茶,右手捧一本好书,神思随着茶香书香升腾,就有了“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忘我之境。
我之所以将茶与书放在一起,不只是因为我喜欢读书时饮茶,饮茶时爱读书,实际上两者脾性相同,神韵相通。
茶,清香扑鼻,给你提神醒脑;书,墨香轻飘,让你明理益智。当你将茶叶放到茶具里,冲上开水时,茶叶犹蜷,茶汁尚苦,茶水微浊,喝一口不得其中真味。当冲第二杯时,茶叶浮浮沉沉,逐渐舒展,茶汁微浓,轻啜一口,满腹生香。当冲上第三杯时,茶形完全展开,叶脉一目了然。此时茶水碧绿,如初春枝头嫩芽;茶色清澈,像一块透明翠玉;茶香袅袅,似有若无,似无若有,微闭双目,细啜慢品,妙不可言。故坊间有一说:头道叶子二道茶,三道喝得痒巴巴。到这个时候,你欲罢不能,不来几杯,不足以解心头之痒。
读书何尝不是如此。
当我们刚刚读书时,如蜷之茶,不得要领,不明其理,迷迷惘惘的,感觉很苦。到再读时,慢慢有些明白,如茶叶缓缓舒展,书中之事,书中之情也能了解个七八分,也同时有了“布衣暖,菜根香,书中滋味长”的感觉。可读书要想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就如饮三道茶,似佛家仙人。
反过来,读书也如饮茶。读书之始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如茶一境;再次诵读略知其义,嚼头十足如茶二境;反复品读彻悟其理,訇然中开如茶三境。
“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清明茶太早,立夏茶又迟,只有谷雨茶其时适中。给我的感受,清明茶如蒙学读物,浅显而少味;立夏茶如甲骨鼎文,艰深而晦涩。只有谷雨前后的茶叶,脱尽幼年之稚气,没有老年之迂腐,有的是谦谦君子之风,翩翩少年之态。读一本好书与饮一杯好茶,都是让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我记得张源在其((茶录))一书中提出茶中有“内蕴之神”即“元神”,发抒于外者叫做“元体”,两者互依互存,互为表里,不可分割。其实书也是一样,其蕴含的道理,就是书的“元神”,其字词句篇不过是书中精髓的载体,也即“元体”。品茶与读书都是从“元体”
入手,而发掘“元神”的。
饮茶与读书的方式也有相似之处。饮茶时大口倾倒谓之牛饮,读书时粗枝大叶谓之吞枣;饮茶时前斟细酌是品尝,读书时细嚼慢咽是品书;饮茶时讲究程序讲究茶器讲究水质是艺茶,读书时讲究环境讲究心境讲究圈点时研书。饮茶饮得全身通泰飘然如仙是茶道,读书读得全心舒畅视界澄明是书道。
空闲时,泡一杯茗,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营造了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捧一本好书,目视其行,口诵其声、鼻识其香,手翻如帛。胸有千壑,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在书边品茶,人心脾;在茶边品书,甘之如饴。茶道融书道,道法自然,道道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