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副写景的对联
对联,有着红色的外衣,黑色的身体,都是由横竖撇点折等比划组合而成。它,是圣神而吉祥的。下面是写一副写景的对联,欢迎参考阅读!
上联:月照寒窗怜苦读
下联:风翻残卷醉吟诗
上联:不许尘封春故事
下联:何妨等待夏风情
上联:大笔如山立
下联:豪言似海流
上联:情系山川诗浪漫
下联:弦弹风雨曲清泠
上联:笔底波澜起
下联:眼中风雨生
上联:回首真情一寸
下联:感怀热泪千行
上联:我与功名微笑过
下联:心随明月把杯吟
上联:功名二字随风去
下联:风雨一帘入梦来
上联:秋句嚼来别有味
下联:霜花拂去却无情
上联:案上书多何用
下联:手中笔好才真
上联:风云凝笔底
下联:日月入怀中
上联:幸许心中留一字
下联:何堪笔下有千愁
上联:乱绪难平期夜雨
下联:愁思又起化箫声
上联:谁把真情丢梦里
下联:我将往事付诗中
上联:谁人可伴青山老
下联:诗句且吟明月悠
上联:风月一杯凭我饮
下联:功名二字任人忙
上联:指落弦音冷
下联:窗明月色悠
下联:脉脉清风千翠柳
上联:殷殷绿叶几红花
上联:小窗叠翠影
下联:静水映桃花
上联:阅尽浮生修一偈
下联:洞穿世态度余生
下联:何妨把盏斟愁尽
上联:不忍推窗看月明
上联:惜花人已去
下联:垂钓者依然
上联:风月凭心老
下联:湖山入梦闲
上联:碌碌无为似我
下联:匆匆而过如风
上联:青山打坐静如云
下联:流水欢歌闲似梦
上联:花径莺鸣柳
下联:窗前蝶舞春
上联:乌蓬满载芦花雪
下联:菊盏闲斟明月歌
上联:回头一笑青山在
下联:倚柳相看碧水流
上联:俗流休近我
下联:明月且随身
上联 : 笑把炎凉当酒饮
下联:闲将寂寞化风流
上联 : 惯看沉浮余一笑
下联:历经甜苦度余生
上联:绿水青山闲我梦
下联:苍鸥白鹭淡云情
上联 : 一夜闲庭听小雪
下联:满笺浓墨赋新诗
上联:唯有清风能识我
下联:聊凭浊酒独怡怀
上联:岁月不休息
下联:相思可寄托
上联 : 幸有闲书堆四壁
下联:但斟明月醉千年
上联:一片冰心谁可画
下联:十分傲骨笔来书
上联:一杯皓月家山望
下联:两鬓清霜老泪横
上联:小院更深诗伴酒
下联:长堤柳翠月盈怀
上联:窗外莺声轻叩梦
下联:眼中蝶舞好迷人
上联:一串相思心上挂
下联:千年明月盏里斟
上联:人生自古一台戏
下联:岁月从来几首歌
上联:一夜之间成远客
下联:三杯过后入愁肠
下联:月落杯中难品味
上联:书藏架上已生尘
上联:寒梅玉雪清香句
下联:晓月芸窗缱绻情
上联:昔日知交成陌客
下联:此时往事入愁心
屈原,战国时楚国政治家,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因遭谗害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后因楚国政治腐败,国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所作《离骚》,《九章》等篇,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有联曰:“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韩信。大汉名将,得萧何举荐,登坛拜将。萧何有知己之恩,偏后来又因萧何之计夺命无常。漂母救命在前,吕雉诛杀于后。观其一生,功莫大焉,然而憾事亦多也。忍辱胯下,成就千古佳话。舍项羽,投刘邦,堪识时务者为俊杰。而后奇兵渡陈仓,以闪电战接连平定三秦、魏、赵诸地,攻城掠地,成为汉名将之首,一跃手握雄兵的实力人物。“生死一知已,存亡两妇人”韩信祠庙上这副对联生动形象地概括他坎坷曲折的一生。
关羽。关帝庙联:“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会鲁肃江南文武尽寒心”万古丹心盟日月,千年义气表春秋
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留给后人“智慧”、“节操高尚”的光辉形象,是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诸葛亮武侯祠遍及我国各地,其中最出名、至今保存最好的是南阳和成都的两祠。两祠中的两幅楹联,令人回味。其一:“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思三顾;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幅对联巧妙地使用数字,对得工整,概括诸葛亮出山后27年的戎马政治生涯,综合世代传说的种种事迹。其二:“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幅对联道出诸葛亮治政治军的经验和他的高远境界。他的用兵之道,以功心为上,功城为下;治蜀采用严刑峻法,使蜀中风化肃然。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诸葛亮可以不是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但就凭其鞠其躬,尽其瘁,出师未捷而身先死,就可名垂华夏。后人吊曰“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据魏,常怀谨慎励臣功。”“日月同悬出师表;风云常护定军山”
韩愈,唐宪宗时,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潮州韩文公祠始建于宋,历八百年而香火不断。祠联曰“天意启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