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端午节的作文800字合集十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作文800字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往今来,关于“端午”的传说很多。我翻了一下书,大约有纪念伍子胥的,有纪念屈原的,有纪念孝女曹娥的,有纪念女诗人秋瑾的,但主要还是纪念屈原的。
屈原何许人也?屈平(约前340年_约前278年),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后来,屈原因政治斗争,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的传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的《荆楚岁时记》。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他的尸体。他投江时,正是农历5月5日,其后人们每年都在这一天煮粽子来纪念他,这就有了端午的来历。关于这一传说,可以用唐代文秀的《端午》诗为证,诗云:“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对于屈原的遭遇,历代文人感慨万千,写了不少诗词歌赋。如唐朝卢肇的《竞渡诗》、宋朝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宋朝苏轼的《浣溪沙》、宋朝欧阳修的《渔家傲》、老舍先生的《七律。端午》等等,或直抒胸臆,或借景言情,或寓古于今,或凭吊,或追思,或喟叹,都是难得的作品。但我更看重一个无名氏做的《满江红·端阳前作》。这阕词的原文是:“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这阕词既写景,也写人,情景交融,如诉如泣,是一阕脍炙人口的佳作。
其实,无论抱负,无论秉性,无论才华,无论修为,屈大夫都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因仰慕屈原,今年4月份,我与几个朋友游览三峡,到了屈原的故里秭归,探访了屈原的遗迹,倾听了屈原的传说,加入了纪念屈原的龙舟竞渡,感受了纪念屈原的民俗歌舞。身临其境,才感觉“神矣绝矣,叹为观止矣”。
又逢端午,吃着粽子,想着屈原,写下这些文字。
对于节日的印象在我已是很模糊了,常年在外的奔波,为的是能让日子往好处奔,人也活得能走到街上去,常常把时间就给淡忘了,只是某月某日某一节日的到来亦或是已经过去,我才恍然明白,这已是该过端午节了。
在我的印象中过节大多是孩子们喜欢的事,因为我小时候就喜欢过节。
记得那已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一年的端午节我们院子上屋的来友哥要结婚了,那几天整个小院像是沸腾了,全院所有的人都在忙碌着,就连街上的四邻也前来帮忙,最热闹的还算是我们这些不干活白吃白喝还闹事的孩子们,在我的印象中那几天真的比过年还要热闹。
大人们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有包粽子的,有做绿豆糕的,还有炸油糕的,大人们一见到我们孩子就往我们的身上挂一个香包,有几次我们几个孩子为了那个香包香,那个香包好看而闹得不可开交,大人们不管我们的吵闹,看着我们只是在一旁笑,但他们的手脚是不会停下来的。
前来道喜的人们挤满了我们的小院,不管是大人和孩子来的都是客,最让我们这些孩子们高兴的事,那天来了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刚开始大家还比较拘束,一旦玩熟了,那些孩子比我们更加的能疯,我们很快和他们成了好朋友,有几个孩子在分手告别时哭的哇哇的,大人们只好留一两个孩子在小院过夜,几家的孩子都在抢和自己最好的朋友到他家去住,这时的大人们笑得更加的开心了。
我那是时搞不清人为什么要结婚,端午节刚过不久,我们几个孩子就问大人,来友哥什么时候还结婚呢?大人们说:人一辈子只能结一次婚,你来友哥不再结婚了,那还有谁要结婚呢?大人说:你们问谁结婚干什么,结婚就有好吃的,好喝的,还有好多好多的小朋友和我们玩,大人们笑着逗我们说:等你们长大了就可以结婚了,我们就问大人:我们什么时候长大,我们什么时候能结婚。
在我的印象中,那时的人们前来道喜,大多有前来帮忙的意思,礼品的多少都不会受到人们的耻笑或非议,特别是人们一见面时的道喜场面显得更加的融合,亲切,吉祥。就如同大家是一家人似的,我每每想来心里总有一种难于言说的留恋,那情景在我已是很久远,很久远的事了,就如同已故的亲人们,我只能想念他们,而永远也见不到他们一样。
我记得那天的晚上,来友哥的爸爸还给我们这些孩子们讲起屈原的故事,也许我是从那时起喜欢上了屈原,后来又喜欢上了屈原的(橘颂),特别是经过郭沫若改编的新橘颂,更使我永远记住他。
一条江,因为容纳了一具忠骨,从此荡漾了英雄无数;
一方地,因为见证了一份屈辱,从此悼念了风流一柱。
一条江,一方地,一个人,一段风尘屈辱,
也造就了如今这华夏的端午。
也许是母亲的熏陶,从很小开始就对五月初五的端午,有着浓厚的情谊。
最初的认识,便只是那艾叶爽、雄黄香,那诱人的双黄鸭蛋。其实,当时的我只知道母亲到了那天会很忙,一年一度的艾叶水洗澡清凉舒爽,至于那端午的历史渊源,也就模模糊糊地记得一个屈原。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碧水,他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初三的那首《淡水河边吊屈原》留给了我第一丝对屈原的文学记忆。
一湾清凉的江水荡漾着一个诗化的民族,千年风雨的洗礼孕育着一根永恒的傲骨。你没有心怀楚国之怨,翔游在他国,你选择了江水的洗礼,因为你相信,你的傲骨千年来也不会被江鱼吞噬。
抿一嘴香茗,徜徉漫步在汨罗江畔,拌上江水的清凉,来一场文化的圣餐:吟《离骚》《橘颂》,听龙舟竞渡,食咸蛋角黍,奠三闾大夫。
也许是受这位中华诗祖的影响,我荡漾起了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从起初的“伏天独爱岸边依”,到后来的“雾笼洞庭云宇下,烟波湖上泛轻舟”,再到每逢佳节的楹联,屈原给了我太多的文化积淀。
高一时的那首《离骚》节选给了我更多的屈原情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彳亍于汨罗江畔,仰叹民生的艰难,国事的沧桑和成败。终刚强兮不可凌,是你人格的吞吐;魂魄毅兮为鬼雄,是气节的担负。你凭着你清高圣洁的为人和气质,吞吐着自己的人生,担负着国家的命运。楚国抛弃了你,你却没有背离楚国,投江自尽是你人格的超脱。
几天前,重拾起端午情结是在《20xx中华长歌行——我们的节日端午》的栏目上,这次文化之旅给了我太多的端阳认知。好不容易得来的端午佳节假日里,又有多少人同徐涛一同高歌《端午大江赞》,与余光中一同回味《淡水河边吊屈原》,与屈原一同诵读《橘颂》?恐怕是寥寥无几吧。但是,诚实地说,我做到了。
在中华长歌行的引领下,我嗅到了汨罗江水的寒凉,心中流淌着屈原的爱国的鲜血,源远流长。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以抒发对屈原的凭吊。
沁园春吊屈原
两楚风光,汨水流殇,傲骨如常。
忆《离骚》问世,闻名华夏,《橘颂》作罢,誓避肮脏。
携志《涉江》,含屈投水,魂魄毅兮刚自强。
行吟处,听师宗高颂,浩气回肠。
忠贞洁白长扬,叹青史屈原放耀光。
品投江角黍,咸皮双蛋,雄黄溢气,艾水盈香。
江水滩滩,龙舟竞渡,风雨端阳启序章。
终难忘,吻楚泽芬芳,湘水寒凉。
我将充斥着对屈原怀想,鼓起爱国的风帆,奋勇前行,因为屈原告诉我们:这才是生命的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