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作文1000字6篇

时间:2021-08-31

端午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对过节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香味越飘越浓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鸭蛋》一文,平淡幽默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与儿时生活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陷进了对家乡怀恋之中。

端午节的作文1000字6篇

  家乡端午节是有非常多讲究。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芦苇叶,碧绿碧绿,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清香。端午节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女主人用灵巧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与粽子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白玉般大蒜,肉红色椭圆鸡蛋,碧绿不规则形状粽子,从颜色搭配到形状组合,都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目是什么,我是不非常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我想可能还有更多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布料做成各种形状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黎明是美好,空气凉凉,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你无意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草是有讲究,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东西啊。

端午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个流传了两千多年的民俗节日“端午节”,走过了浩瀚历史的烟云,传承着一种歌唱民族和爱国诗章的文化气息,在风风雨雨的岁月洗涤中,如一道绚丽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最早记载于《荆楚岁时记》,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端午节还有很多的别名,如“浴兰节”、“女儿节”、“菖蒲节”、“天中节”等,都是和民间习俗有关的一些生活细节而来。

  而“端午节”能在泱泱华夏流传至今,最大的因素却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伟大诗人——屈原。他的爱国忧民的情怀,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与意志,使他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首开新诗体——《楚辞》,后人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他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一部部文学瑰宝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如日月辉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以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为己任。当他的祖国面临灭亡的时候,他悲愤难捱,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节都要写诗作赋,以表达对屈原的缅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诗歌让人在节日的扼腕叹息中多了一份怀念。唐代褚朝阳也有“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的诗句,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一代爱国诗人的尊敬与纪念。

  而民间的纪念活动更加丰富多彩,逐渐形成了一种遍布全国的文化习俗。流传至今的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等纪念活动。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江河荡舟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故称“赛龙舟”。而“吃棕子”,则是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演变为现在的每逢端午节“吃棕子”的习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赛龙舟”和“吃粽子”,说明了中国人民对屈原的道德观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认同。因此“端午节”也是中华民族表达对优美诗歌、伟大诗人崇高敬意的一个节日。

  感时怀古,抚今犹叹!伟大的诗人虽然在行走在遥远的古代,但他的从“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壮丽辉煌的诗篇,却穿越的时空,以一个浓郁的民族节日的形式,与我们相连千秋万代。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穿越千古的荷风又吹过屈原故里,田野,麦黄杏熟,河畔,棕叶飘香。一个与诗歌有关的节日——“端午节”,又在疏疏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中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