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冬至的作文800字6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冬至的作文800字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老人们常说,冬至一到,一年中最冷最难熬的日子就到了,数九寒天的日记就开始了。可今天并不算冷,但真的是冬至节.古老的节气,遥远的由来,却是今天的好节日!
早晨,我刚起床,看见姥姥买回了许多的菜:香菇、白菜、葱、羊肉……我好奇地问:“姥姥,买这么多的菜干什么呢?”“后天就是冬至了,我们先包饺子啦。”姥姥说。我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以前,虽然常常吃饺子,可从来没有亲手包过饺子,今天正好让我小试牛刀一把!吃过早饭,全家人就开始忙了起来,姥姥调好饺子馅就开始和面、擀皮。等一切准备就绪,爸爸妈妈开始包起饺子,只见他们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摊平,然后夹了一些馅放在上面,把两边对齐轻轻一捏,一个饺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学着妈妈的样包了起来,结果刚上“战场”就败下阵来。我把我包好的和妈妈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妈妈包的饺子饱满、结实、整齐,像一只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饺子却像一个个“伤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伤”、有的……实在是有天壤之别。我只好向妈妈虚心求教,妈妈看了看我包的饺子,告诉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为馅放得过多或过少,包的时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听了妈妈的话,我又重新开工了,根据妈妈指出的原因,终于亲手包成了一个“神气十足”的大饺子。
在包饺子的过程中,爸爸给我讲了冬至吃饺子的来历。相传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当他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时,正值冬季。他看到乡亲们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饺子”。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听了爸爸的讲述我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人们说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了。
第一次包饺子,不仅使我学会了包饺子,而且让我明白了冬至吃饺子的由来,真是一举两得呀!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春节联欢晚会好像昨天才播放着,冬至一眨眼就又来到了。香甜好吃的汤圆直在我眼前晃,搅得我连上课都快不专心了。
往年的汤圆都是奶奶做的,她是几十年的汤圆老师傅了,做的汤圆那叫一个好吃,我是吃了一碗还想一碗,最后连装汤圆的碗都得舔一舔。今年我们家搬到漳州来,妈妈说我们要自已学着做,味道如何,我倒是蛮期待的。
晚饭过后,我们一家子就迫不及待的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爸爸被派去煮姜糖水了。这是最简单的活儿了,只要在锅里装上足够的糖,加上不多的水,再加入几片姜片,用小煮开备用就大功告成了。我早早系上围裙,把手洗了一遍又一遍。妈妈把中午买回来的糯米团放到一个大盆子里。
因为有点干,一掰都散成粉了,所以她边往盆里加水边揉,那动作就跟洗衣服一样,经过一番又搓又揉,糯米团变得结实有弹性了。
接着妈妈从大糯米团上掰出一块,在手心里搓成长条状,再把米条分成一个个大拇指大的小块,放在洗干净的案板上。接下来轮到我开始动工了!我挽起袖子,把一个小米团放在手心正中位置,小心的来回揉搓,不一会儿,一个圆溜溜的汤圆就从我的手里诞生了!
好可爱的汤圆,白嫩白嫩的,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放到案板上!刚开始我搓得很慢,有一次竟然把汤圆弄掉到了地上,后来就越来越熟练了,甚至能同时搓两个。看来熟悉能生巧这句话说得可真是没错。不一会儿,一个大糯米团就都是被我搓完了。瞧!一个个小汤圆排着整齐的队伍,“站”在案板上,跟阅兵仪式上的队伍一样整齐威武呢!
可以煮汤圆了!一个个汤圆,像跳水运动员一般跳下滚开的水中,潜了下去。没过一会儿,我就急不可待的想马上捞起来!妈妈笑着说:“汤圆浮起来才有熟!”
我只好忍忍我那急性子。终于汤圆像游到终点的运动员一样,一个个探出头,我把它们一个个捞起来放到旁边那盆满是姜香的姜糖水里。妈妈用勺子把汤圆搅动了几下,一个个白汤圆像是换上了黄衣裳,更漂亮了!
我被那股浓浓的姜香深深吸引住了,简直快“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我连围裙都来不及脱就迫不及待地装了一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哎呦!my god!(我的上帝)舌头被烫到了,不停的扇动着,一副痛苦的模样。爸爸妈妈直笑我:“人家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是‘心急吃不了热汤圆’”!不过他们很快也加入狼吞虎咽的行列,一股香甜、幸福的味道溢满了我们温馨的小家。
汤圆真好吃!我爱汤圆!我爱冬至!
冬至快要到来了,经过同学们的提议和老师们的协商,我们班开展了一次别开声面的包饺子活动。
活动时间定在12月2日(周五)下午,老师先让我们自由组合分成小组,每组六——七个同学。我们小组六个人。提前我们就分好了工,有拿面的,有拿馅的,有拿擀面杖的,有拿箅子的……
我的任务是拿馅。这馅完全归功于我的奶奶。馅中有纯瘦肉、洋葱、红萝卜、黄瓜,白、红、绿搭配,色、香、味俱全,营养也搭配得十分完美。
等到第二节一下课,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做好准备工作:把桌子四张四张拼到一起,把东西摆上去,把手洗干净……
“叮叮叮……”上课铃响了,我们不约而同地忙碌起来,切面的切面,擀皮的擀皮,填肉的填肉……忙的不亦乐乎!我们组唐振波和何明洋是负责切面的,只见其中一个拿着面块搓来搓去,一会就成了长条。另一个则拿一个锋利的小勺子眼疾手快地切,“嗒、嗒、嗒”,一下一个。我和王子衡是负责擀皮的。我们把面球在面粉中一滚,放到案板上,用面杖擀成手心那么大的面片,扔到周夏航和吴泽楷那儿,他们是负责包的。只见他们把皮铺在手上,另一只手用小勺子挑起馅,放进皮中央,再把两边向中间折,一折一捏,小花边就出来了。这样,就包好了一个饺子。
一段时间过去了,当我们组第一个喊出“包完了”时,同学们都很吃惊,老师过来给我们和小组照了相,我们就去煮了。当热腾腾的饺子盛在碗里,其他组的同学都跑来抢饺子。而我们一边用手往嘴里塞着饺子,一边用手护着。最后,一人才吃到一个。后来,同学们都开始陆陆续续地煮饺子。
结束时,我们的饺子被评为最好吃的饺子。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会到分工合作的重要,也让我们了解到家人们包饺子的劳累。老师也正是这个用心。分工、团结、协作,是我们每个人做事时都要注意的,让它们伴随着我们以后的路吧!
后来我才知道为什么冬至要吃包子。相传是因为东汉时期的名医张仲景在一年冬天回家的路上,看见路边有许多耳朵冻烂的穷人。于是回家后,就和徒弟们在路旁支起了一口大铁锅,把羊肉、辣椒等驱寒的食物放进去煮,然后再捞出来,用面皮包成一个个像耳朵的东西,再回锅煮,熟了以后分发给烂耳朵的人们吃,还起了个名字,叫做“驱寒娇耳汤”。不出半个月,那些人的耳朵都好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医,用面皮和肉做成了“娇耳”的样子,据说,吃了可以不冻耳朵。而张仲景做“娇耳”的那天就是今天的“冬至”。所以,人们在冬至那天一定要吃“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
小小的饺子,寄与了我们的期待,在活动中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的`友谊,好温暖的饺子,让我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