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的方程说课稿(精选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直线的方程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法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选自苏教版数学必修二,其主要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将迈出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在“数”和“形”之间建立联系。这为后续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备一次函数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还没有尝试过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同时分析论证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二、教学方法:
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积极主动、勇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是本节主要课采用“设问-探索-归纳-定论”的探究式教学,结合分组讨论的环节,营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乐学课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叙述直线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能运用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解决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体会直线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形结合、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独立思考与分组讨论,培养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激发努力思考、获得新知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节课是首次学习直线方程的表示方法,因此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概念设置为教学重点。
同时,直线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超出了学生对代数和几何知识的原有认知水平,因此教学难点便设定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与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五、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1、以旧带新,设问激疑:
第一个环节是以旧带新,设问激疑。在回顾之前学习的直线的斜率知识后,我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条直线的斜率及直线上一个点的坐标能否确定直线方程?通过这一问题,激发起学们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探究问题,获得新知:
第二个环节是探究问题,获得新知。我在ppt上展示2组直线方程及其图象,并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中直线的斜率是什么?
图中定点的坐标是什么?
如何用已知的斜率和坐标来表示直线?
这一过程中,通过问题链来引导学生用已知点的坐标表示直线斜率,再将所得的关系式转化为直线方程,完成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类比相同方法也完成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推导,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分组讨论,内化提高:
第三个环节是分组讨论,内化提高。我将给出几组针对新知识的细节,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坐标轴所在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直线都具有点斜式方程?
通过分组讨论的环节,培养了学生们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达到了情感与态度的教学
我本节课说课的内容是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我将以此为基础从教材地位和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重点和难点分析,教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这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地位和内容分析
直线方程初步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实质——用代数的知识来研究几何问题。直线作为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在生产实践和生活应用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直线的方程是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后续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等内容的学习,无论从知识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识记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了解其推导过程
2、会根据已知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方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重点与难点分析
重点:会根据已知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方程
难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本节课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2、学法分析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职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思维习惯还有待教师引导。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1、温故知新
上课前复习特殊角的正切值以及斜率的求法,为研究新课打下基础。
2、创设情境
直线是点的集合,求直线方程实际上就是求直线上点的坐标所满足的一个等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探究的过程变成一个问题来进行。
问题:已知一直线过一定点,且斜率为k,则直线是唯一确定的,也就是可求的,怎样求直线L的方程?
3、探求新知
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在此基础上,找学生在黑板上讲解其推导过程,师生共同点评。
注:在求直线方程的过程中要说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也要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在直线上,即方程的解与直线上的点的坐标是一一对应的。为以后学习曲线与方程打好基础。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这一点就可以。不必做过多解释。
教师点明:上述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斜率确定的,叫做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方程.
4、深入探究
问题1:X轴所在直线方程是什么?与X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注意点斜式的特殊情况。
问题2:Y轴所在直线方程是什么?与Y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注意点斜式直线方程的.使用范围:即在斜率存在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
问题3:如果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b),求直线L的方程。
通过这个问题引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教师说明:我们把直线L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这个方程是由直线的斜率K与它在Y轴上的截距b确定,所以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注:(1)截距可取任意实数,它不同于距离。
(2)斜截式方程中的K和b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3)斜截式方程的使用范围和斜截式一样。
5、应用举例
求下列直线方程:
(1)直线经过点P(1,2),倾斜角为
(2)直线经过点、
学生相互讨论,自主完成。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其思路,纠正其错误,并规范书写过程。
6、反馈练习
P53:3、4,B组2
7、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8、布置作业
必做题:A组2(2)、4
选做题:B组1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由两点求直线斜率让学生自己导出直线点斜式方程,再有直线与Y轴的交点和直线斜率导出斜截式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
2学情分析
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底子比较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才能完成课堂学习过程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点斜式方程、斜截式方程
教学难点: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4教学过程
4.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有l1‖l2k1=k2.
垂直:如果两条直线l1、l2都有斜率,且分别为k1、k2,则有l1⊥l2k1k2=-1
条件:都有斜率
活动2【讲授】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果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某条直线上,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那么,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活动3【活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已知直线l经过已知点P1(x1,y1),并且它的斜率是k,求直线l的方程。
活动4【活动】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当直线l的倾斜角是00时,tan00=0,即k=0,这时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l的方程:y-y1=0或y=y1
(2)、当直线l的倾斜角是900时,直线l没有斜率,这时直线l与y轴平行或重合
l的方程:x-x1=0或x=x1
活动5【练习】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例1:一条直线经过点P1(-2,3),倾斜角α=450,求这条直线的方程。
活动6【测试】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活动7【测试】说出下列点斜式方程所对应的直线斜率和倾斜角:11;
活动8【活动】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已知直线l的斜率是k,与y轴的交点是P(0,b),求直线方程。
活动9【讲授】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直线l与y轴交点(0,b)的纵坐标b叫做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方程是由直线的斜率k与它在y轴上的截距b确定,所以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
活动10【讲授】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斜截式方程:y=kx+b几何意义:k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活动11【练习】例2:斜率是5,在y轴上的截距是4的直线方程。活动12【测试】写出下列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活动13【作业】总结作业
①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在直线斜率存在时才可以应用。
②直线方程的最后形式应表示成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直线的方程说课稿(精选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