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长城的作文七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城的作文9篇,欢迎大家分享。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到迁安的白羊屿长城去旅游。
早就听说过白羊屿长城,今天,我有机会亲眼目睹,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啦。
一路奔波,我们终于来到了目的地。车刚一停下来,我们便争先恐后地下了车。
攀长城得先要过延年桥。在过桥的时候,我不免有一些害怕。因为桥的底板是用木板做的,下面还有一米多深的水,再加上我不会游泳,因此,我紧紧地抓住妈妈的手,丝毫不敢放松。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过了延年桥。之后,就要走山路直达长城。途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前来这里游览的人,他们说说笑笑好不热闹。看还见了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像和两座漂亮的小亭子。在半山腰,一个石雕的笑佛不停地冲着我们微笑,仿佛在欢迎着我们的到来。在离笑佛不远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摘了许多野枣。最后,我们一直向上攀登,登上了白羊屿长城。
站在长城上,我仔细地瞧啊看啊,发现这里原来的许多石块已被扒去,像是后来补上的。还有许多地方都已坍塌,只有一小部分是存留下来的古迹。
望着白羊屿长城,我不禁浮想联翩:多好的古建筑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用心血和汗水凝结而成的。想到这儿,一股敬佩之情便油然而生。
我们在长城上待了许久,之后便按原路返回。在回来的路上,我们还照了许多相,记下了那幕幕最真切最美好的回忆。
下午四点半,我们坐上了回程的客车,伴着山谷中那一阵阵欢笑声,客车渐渐驶向了远方……
秋风从历史的缺口徐徐灌入,暮色隐约在天际闪烁着白光。仰望高耸的长城,一种压倒性的雄伟令人肃穆,在苍劲古松的衬托下更加威严。这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无数亡灵的血汗。作为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剪影,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它有自己的骄傲。
踏上长城,浑厚而庄严的历史积淀从脚下蔓延上来,感受到这不仅是砖瓦石块的堆砌,更是亿万人世世代代辛苦积累下的血汗。遥遥上万里,矗立在崇山峻岭之间,它是中华民族渴求和平的象征,是先辈用血肉之躯铸成的钢铁长城。看着蜿蜒曲折、恍若无穷无尽的石阶,心中难免酸涩。只是无法察觉,这悲凉到底是看这绵绵无期的跋涉的绝望与疲倦,还是对那些修筑长城的先人们的敬仰。路漫漫,我的心早已飞到那最高处与红旗一起迎风摇曳。然而,气喘吁吁的我,也难免不为迢迢的跋涉路途的艰辛困苦所征服。只得安慰自己,心在,又何必身在。但是,我却也不甘心就此罢手,带着“能爬多远爬多远”的思想,缓步向更高的巅峰走去。
奋力向卜爬,直到双腿酸痛。靠在冰凉的墙壁上,擦拭脸颊的汗水,向上望了望才发现,原来自己所处的不过是万里长城的脚下。此时,也更加钦佩古人居然有如此毅力,用手搬动千斤巨石,修筑万里长城。但是,随意一瞥,那巨大砖瓦上是触目惊心的、密密麻麻如疤痕般刻下的字迹。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到此一游”令人心生厌恶。有的被时间冲洗干净,剩下的就残留在这伟大的建筑上默默嘲笑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人群。突然觉得这些镌刻不仅不美丽,反而让入觉得讽刺。这毫无意义的行为让我费解,这既不能表明这里的一砖一瓦属于任何人,更不能证明什么。没有谁是历史的主宰,在永恒面前我们都十分渺茫,我们只是这永恒长城上的一位过客,没有人是真正的主宰。这无谓的留念无非是别人的笑柄,永久留在那里耻笑你的不文明、不道德。我想,总有一天,长城会在伤痕累累中轰然倒塌。
秦时明月汉时关,时光一去不复返。从秦始皇到孟姜女,流年带给长城的,除了风霜雨雪,还有一圈圈不规则的“年轮”。顿时觉得,长城千百年来,肯定是寂寞的。深夜,独自对月,风吹枝叶发出窸窸的声音,仿佛叹息:白天,承载着成千上万中外游人,只是他们除了象征性的`赞叹,剩下的就只有无休止的伤害。轻拂并不光滑的墙壁,嘴角勉强勾起一丝苦涩的笑,我听到了长城在低声地呻吟,心沉重得隐隐作痛。
休息一会,又缓缓向上走去,迈过一层层石阶。我发现原来长城和人生一样。番越崇山峻岭恍若我们解决一个个困难,到最后,都会有最辉煌、值得插上一面红旗在地方。每迈动一步,都向人生的终点更靠近一点,却仍有人死命向前奔跑着。我随意地迈着步子,欣赏着周围美景。忽然,听得后面有人高声呼喊:“快点!快点!借过!借过!”我突然为他感到惋惜。放着良辰美景不去欣赏,一心只想去红旗下面拍照留念,真是本末倒置,令人贻笑大方。
慢慢的,在走走停停中不知不觉地我也就爬到了很高的地方,正所谓高出不胜寒,一阵凉风吹过,有点瑟瑟发抖。回头,站得高看得远,一片片青葱翠绿,苍劲的古松挺拔地傲视群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全然忘记了刚刚的疲惫,身心完全沉浸于这优美的自然之中,一片寂静。听得到枝叶颤动的“沙沙”声,听得到野花的耳语,感受得到风的芬芳。微笑不自觉地挂在了觜边。
长城,威严地耸立于天地之间,在历史的见证下,永恒。
战国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首先,它表明,只有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才能限制游牧民族的快速机动能力,防止北方游牧民族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没有长城,即使有大量的步兵和骑兵,仍然是防御不了的。战国时代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因为长城是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因而后来为秦始皇所采用。秦始皇在驱逐匈奴到漠北以后,下令蒙恬立即修筑新的长城。
其次,战国秦、赵、燕所筑的长城,是相当科学的,它基本上是利用山川形势险要而建,在山口与平原地区,都建筑高厚的城墙,截断匈奴、东胡骑兵进出之路。除了长城之外,内外制高点还建有烽火台,进行侦察敌情和传递消息,让长城上的驻军作好准备;在交通路口和谷口,都建筑障城,派军驻守,以加强长城的防御能力。在长城以内,每隔一段距离,都修建驻军的大城,并设有迅速传递消息的通讯网,以便统一指挥和互相支援。这条三国长城及其烽火台、障、城等配套建筑,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这套军事防御体系是合乎科学的,防卫是有效的。它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蒙恬所筑的秦长城,虽然全系新建,但是很明显,他是在参照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的基础上设计的,同时进行了取长补短。例如,他利用山川地形,因其险阻建城筑障。他把长城建于高山之上,尽量利用山脊、峰峦为城,使匈奴骑兵无法越过;尽量利用河流作屏障,尽量把长城建于河流之北,使敌人得不到水源。在丘陵、平原,则筑成高大城墙,或用土石夹筑,或用土夯筑,而把各段长城联结成一条气势雄伟、隔断南北的巨龙。秦长城的烽火台,较三国长城有了改进,都建于长城外开阔的山上,而且根据地形,每隔10里、20里、30里就有一座。障城也有改进,在交通路口或谷口,都修建南北两座障城。驻大部队的城,都建在长城之南,并与长城紧紧相连。可以说,秦长城建筑体系的高度科学性,是战国秦、赵、燕长城建筑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最后,战国秦、赵、燕长城的历史价值,不仅表现了22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伟大气魄,而且显示了当时中国人民的高度智慧、不怕苦的精神、高超的军事科学水平、高度的科学文化。
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後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还不是防御的最前线,而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虽然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於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地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