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作文

时间:2021-08-31

关于爱国作文10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国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国作文 篇1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邓小平爷爷的一段话,也是多少华夏儿女内心的真实写照。是她,孕育了五千年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她,历经多少挫折和磨难仍屹立东方,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中国。

  回溯历史,我热泪盈眶,无数的志士用血泪谱写了爱国之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心怀楚国至死不渝,屈原抱恨而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不忘国家统一大业,陆游临终写《示儿》;“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精忠报国,奋勇杀敌,岳飞北伐斗志激昂。这不就是中国人民的爱国赤子心吗?这不就是中国精神吗?爱国,报国,强国,从来都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的,无论天涯海角,都不能阻隔中华儿女对祖国的热爱。冲破重重险阻,辗转多地,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大批科学家毫不犹豫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一种永恒和炽热的信念让他们无所顾忌——祖国需要发展,祖国正在强大。承担,是国人的责任;智慧,是集体的结晶。面对着崭新的国家,无数的中华儿女投身祖国建设的洪流,舍生忘死,只有前进,没有退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爱国的丰碑,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报效国家。我渴望长大,成为疫苗的研发者;我渴望长大,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我渴望长大,倾毕生之所学,燃烧青春而不悔。我要做新时代的好少年,认真读书,勤学苦练,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的家园。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高举爱国的旗帜,深爱脚下的这片土地,深爱飘扬的五星红旗,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爱国作文 篇2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成“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在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北方和中原人民趁金朝后方空虚,纷纷起义。济南府有一个农民叫耿京,也聚集了几十个人举行起义,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两座县城。耿京的队伍很快就发展到二十几万人,成为各地起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

  投奔耿京起义军的人,大多是在金朝统治者残酷压迫下的贫苦农民,也有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他就是辛弃疾。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在耿京的起义队伍里,像辛弃疾那样有文才的人是少有的。耿京见他前来投奔,十分欢迎,派他负责起义军的文书工作,掌管起义军的大印。

  辛弃疾告诉耿京在济南附近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他熟悉的一个和尚,名叫义端,不料,义端来到起义军后竟偷走了辛弃疾保管的起义军大印,逃奔金军。

  耿京认为辛弃疾引进了奸细,大为发火,马上要把辛弃疾处死。

  但辛弃疾说要耿京给他三天时间让他把义端抓回来,辛弃疾得到了耿京同意后快马加鞭向金营追去,赶了一段路后,果然追上了义端,他当场砍了义端的头,把他拴在马背上,回到耿京营里。

  采石大战之后,金兵被迫北撤。金世宗一面跟南宋讲和,一面在北方使用招抚和镇压两种手段,企图瓦解北方抗金的义军。耿京的义军受到了严重威胁。

  辛弃疾跟耿京说:“为了抗金,咱们一定要和朝廷取得联系,南北呼应;万一咱们在这里呆不住,也可以把人马拉到南边去。”

  耿京同意了他们的计划,在计划完成时,辛弃疾听到了耿京已经被害后,他大发怒火,决定把杀耿京的人给抓回来,得知杀害耿京的人是个义军的将领张安国后,他立马组织了五十个人去把张安国抓回来辛弃疾的队伍到了济州官府,叛徒张安国正在里面设宴请客,一听是辛弃疾来了,有点心虚,但是一时还弄不清他们的来意,就吩咐兵士让他们进来。

  辛弃疾和同去的勇士闯进大厅,看见张安国跟一些叛将正在宴席上喝酒作乐,气得眼都红了。他们也不跟张安国说话,拥了上去,七手八脚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等济州兵士赶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张安国缚在马上。

  济州的兵士见了辛弃疾威严的神色,没人敢动手。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说:“朝廷大军马上就要来了。大家谁愿意抗金的,参加到我们队伍里来吧!”

  济州的兵士多数原来跟过耿京,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有上万人愿意跟他们走。辛弃疾立刻带着义军,押着叛徒,直奔南方。

  辛弃疾把叛徒押到建康行营,南宋朝廷审清楚张安国的罪行,立刻把他砍头示众。

  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开工兴建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根据带湖四周的地形地势,亲自设计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庄园格局,并对家人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因此,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当年农历十一月,由于受弹劾,官职被罢,带湖新居正好落成,辛弃疾回到上饶,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

  1188年秋天,陈亮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但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这年冬,到了相约之期,辛弃疾正染病在床,于瓢泉养息等待陈亮。傍晚,雪后初晴,夕照辉映白雪皑皑的大地,辛弃疾在瓢泉别墅扶栏远眺,一眼看见期思村前驿道上骑着大红马而来的陈亮,大喜过望,病痛消散,下楼策马相迎。两人在村前石桥上久别重逢,感慨万端;伫立石桥,沐浴着雪后初晴的夕阳,纵谈国事,为金瓯残缺而痛心疾首,爱国之情汹涌澎湃于胸,拔剑斩坐骑,盟誓为统一祖国奋斗不止。辛弃疾在与陈亮别后写的《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中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呐喊,正是这种豪情壮志的写照。

  辛弃疾和陈亮这次会晤,瓢泉共酌,鹅湖同游,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乃别,成为文坛佳话。后人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志士,将这次会晤称为第二次“鹅湖之会”,将期思村前的石桥称为“斩马桥”,并在桥旁建了斩马亭。至今,当地还流传辛弃疾和陈亮“斩马盟誓”的故事。斩马亭还在,虽经历风雨,仍有不少刻有“斩马亭”字样的釉瓦覆盖其上。

  1194年夏,辛弃疾又被罢官回上饶,住在瓢泉,动工建新居,经营瓢泉庄园,决意“便此地、结吾庐,待学渊明,更手种、门前五柳”。1195年春,瓢泉“新葺茆檐次第成,青山恰对小窗横”,瓢泉园林式庄园建成。

  1196年夏,带湖庄园失火,辛弃疾举家移居瓢泉。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在瓢泉过着游山逛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园的恬静和期思村民的质朴使辛弃疾深为所动,灵感翻飞而歌之,写下了大量描写瓢泉四时风光、世情民俗和园林风物、遣兴抒怀的诗词。

  1203年,辛弃疾先后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等职。1205年秋,又被罢官,辛弃疾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1207年秋,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这年农历九月初十,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遗愿离开了人世。死后葬在瓢泉瓜山山后的阳原山。

  每次想到辛弃疾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他的一句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