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8-31

【热门】小学学作文1200字锦集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学作文1200字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1

  我不太懂花,也不喜欢养花,从来就没有附庸风雅地写过有关花的文章。我在水仙花的故乡漳州市生阿活了四年,看过水仙花,谈不上观赏。水仙,被高雅的人称为“岁暮清供”,放置在书桌上,我没有这份雅兴。

  读二年级的女儿放寒假了,教师布置一道题就是观察水仙花,写日记。于是农历二十三那天,我第一次买花,买的就是水仙花,养花的任务就交给女儿了。

  我以前读过一些写水仙的诗词,印象比较深的厦门诗人舒婷的《水仙》:南方盛产一种花卉被批发被零售到遥远的窗口借一钵清水答以碧叶玉芩金盏银托\可怜香魂一脉不胜刻刀千凿万琢……诗人借水仙写女人的柔情和命运,突出的是她娇柔多情的一面,但我有点疑问,如果水仙不经雕琢,还会有这样的美丽吗。女儿小心翼翼端着水仙花盆,脸上洋溢着笑意,我自然想起大学时读过的这首诗。

  水仙扎根的土壤就是洁白的水仙花球,用水滋养自己,没有枝干,只有绿叶伸向天空,然后自然披拂下来。同样是生长在寒风凛冽的冬季,腊梅铜枝铁干,像刀像戟,对抗着寒风;水仙叶子细长葱翠,像衣袂翩跹,风拂过,就舞影横斜。

  农历二十四,女儿换水时,发现叶子的顶端吐出了花苞,惊奇地叫了起来。我看见叶子簇拥中有几枝花茎,原先我还以为是叶子的,现在她的尖端处腾出一朵或两朵的小花苞。二十五日和女儿再去看水仙花苞,小火苗似的花苞已经变成鼓起的嘴唇的形状。我教女儿一个成语:含苞待放。女儿把它写进了日记。我仿佛看到这些鼓起的嘴唇一吹,就会花朵吐露出来,就如女儿以前吹肥皂泡一样。

  农历二十六早上,女儿欢呼:“爸爸快来看呀,水仙开花了!”女儿拉着我的手来到阳台上,我看到两朵细小的花在风中摇曳。花六瓣,色白里泛些微的黄,六棱的玉盘;盘里的花心是金黄的,形状像酒杯,盛满了女儿的欢乐。我想起人们比喻水仙为“玉台金盏”或“金盏银台”,真贴切极了。这水仙花也开始盛上我的欢乐了。

  晚上,女儿沉睡在梦中,她大概会梦到这冰清玉洁的水仙吧。我埋头写作,突然想起了水仙花,查阅了一些水仙的资料。我的莆田老乡、宋代词人刘克庄在《水仙花》这么写:岁华摇落物萧然,一种清风绝可怜。不许淤泥侵皓素,全凭风露发幽妍……从来不养花的我,心中对水仙有了爱怜之情。去女儿房间帮她盖被子,看她睡态可掬的样子,真想亲上一口。但我不习惯这种表达爱的方式,默默退出,我的心中充满了柔情。

  水仙花的笑很有感染力,没两天又有四朵开放了,我写作累了,看阳台上的水仙花,仿佛能够听到她们一起发出的咯咯笑声。厅里,女儿正在看电视,剧情逗发她不时欢笑。我起身,厅里的电视正放映《西游记》,剧中一点新奇的情节都会引发她的欢呼和开心的笑。无忧无虑的童年,真好。我抚摸着女儿的头,又回房埋头工作了。

  水仙是女儿的花,也是我的花。我决定写一些文字把这段岁月的流痕记录下来。幸福并不短暂,但容易被遗忘,我写这篇文章,也是在文字中留下这段幸福。

  我想起在漳州的时候,看过花农种植水仙。很多人都不知道,水仙起先并不是长在水里的,而是埋在泥土之中。花农用刻刀雕刻水仙花球,然后埋进泥土,等到她长出根须和茎叶,再挖出来,用清水滋养。

  水仙花的美丽是经过细心雕刻的,泥土曾经给她最早的养分。开放是水仙自己的事情,就让我做这最初的泥土好了。我找到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轻声朗诵:

  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

  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

  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

  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我的心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窗外的阳台上水仙又有一朵开放了,叶子和花在寒风中翩然起舞。我就如华兹华斯一样找到心灵寄托,闻到生活深处散发的水仙花般的清香,重新充满了欢乐。

小学学作文1200字 篇2

一、教师下水,师生同作

  教师下水和学生一起作文,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对此有一段十分精辟地论述,这就是希望老师深知作文的甘苦,无论怎样布局、遣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非常熟练,具有敏感,几乎不假思索,而自然能左右逢源。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点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心领神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诚如斯言!教师下水指导学生作文,一是不但使教师切实不忘作文甘苦,而且由于经常下水磨刀,还可使教师的老刀不老,具有进取性;二是可给学生起表率的作用,使学生明白,教师并非是只说不练的天桥把式,具有求实性;三是可以使学生怀着敢跟老师争高低的心理来饶有兴趣地写作文,具有启发性;四是教师身临其境,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讲评作文的主动权,具有权威性。为使同学过好写记叙文这一关,我曾来个现场练兵邀请一位事迹突出的小学教师给同学们做报告,并要求同学们听完报告后,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人或记事的记叙文,同时我也声明下水作文,和同学们一道探讨、交流,以便提高。任务完成后,我针对同学们的作文情况,既讲了他们从立意、选材到组织、表达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也讲了自己在这几方面的情况,还将文章读给他们听。经过对照交流,使同学们在不知所措处豁然开朗,在力不从心处大受启迪。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辅导,那些原来怕写作文的同学不怕了,原来不感兴趣的同学则兴趣大发,而原来写作基础好的同学,更是突飞猛进了。

二、先议后写,相互借鉴促进

  凡是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学生的作文步入门道之后,往往都存在一个一般化的问题,即内容空泛,表达一般,技巧不高。如何突破这个一般化呢?经过分析研究,我发现学生作文水平之所以处于这种状态,关键是生活单纯,阅历不足;环境狭窄,借鉴过少。于是,我便除了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同学尽量接触实际(如实地观察,听报告等),增强生活体验外,还特意采用了先议后写法,来弥补同学们的先天不足。

  所谓先议后写,就是先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共同讨论,然后再让大家取长补短,分头去写。显然,这种方法具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特点,完全可以达到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这种讨论,既可围绕一个命题进行,也可分拟两个题目,犹如辩论会,让正反两方相互驳诘问难进行;既可适用于记叙文,也可适用于议论文和其他类型的文章。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既可讨论为何写和写什么的问题,也可讨论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说,既可讨论审题、立意的问题,也可讨论选材、组材的问题,甚至还可讨论表达、技巧等问题。但是,不论哪种讨论,教师都要善于组织和诱导,要求要明确,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一材多篇,提高整体能力

  首先必须明确,我这里谈的一材多篇与一题多写决不是一个概念。它是指面对一种材料(或叫题材),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要变换角度写出不同体裁的各种文章。采用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打通学生的思想,使他们懂得如何适应社会生活,能就一种题材写出不同类型的各种文章。从而使每个同学都能有个扎实地整体写作能力的提高。

  我曾在配合应用文单元的作文教学时,采用了这种方法。在听取有关报告后,我要求同学们就听报告这件事和报告的内容,分别写出记叙、议论、说明、应用文四种体裁的大小十三篇文章,尽管这种要求有点苛刻,但同学们觉着新鲜、有趣,又考虑到实际需要非要这样做不可,加之我也声明要下水作文,便都乐意而为,结果都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