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1000字

时间:2021-08-31

春节的作文1000字锦集八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作文1000字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作文1000字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1

  春节,应该算是中国人最重要也最隆重的节日了。在春节期间,几乎所有人都会回老家过年,与家人团聚。

  春节是响亮,明亮的。提起春节过年,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鞭炮烟火。大的小的,长的短的,令人眼花缭乱。小孩子们多是拿着外面包着彩色纸的细长的竹棍烟火,一点着,就喷出会变色的火焰,伴随着孩子们童真的笑声,与年味一起,在空中酝酿。大一点的孩子已经不稀罕小孩的玩具了,他们点响较大的烟花。说时迟那时快,细小的火花冲破纸筒的束缚,飞上比墨还黑的天空,绽放出朵朵绚丽的花。红的,金的,蓝的,像星星,像笑脸,点亮了天空,点亮了新年。大人趁着难得的假期,也像孩子似的,在长长的铺了一路的条状鞭炮唱起欢快的噼啪之歌时,拍着手快活地笑。

  春节是喜气洋洋的。过年,就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儿女回家探望老去的父母,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也得以相见。老人与难得一见的儿女们围坐在桌旁,嗑着瓜子,聊着家常。大人们难得的清闲,因为孩子们自得其乐,不用他们操心。新年时,桌上总有一堆一堆的零食,几个孩子一起坐在旁边,一起分享一年一次的盛宴。他们嗦着糖,数数赚到的压岁钱,盘算着该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时不时瞄几眼电视,还挺悠闲。在过年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成人为家人团聚而喜,孩子为好吃的好玩的而喜。这些喜与春节一起在人们心中化开。

  春节是红彤彤的。贴对联,年画是春节的一大特色,意寓祝福新年吉祥,万事如意。血红的纸上有着金光闪闪的花纹,衬上墨黑的大字或画工精细的门神,说不出的大气喜庆。窗花也是新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灵活灵现的图案,生动形象地映出春节的欢乐。除了烟花爆竹,在新年照亮夜晚的还有灯笼。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在街上玩耍。红底金花的,金底红花的,都印着祝福语,绽放着它们的色彩。在新年的夜晚,灯笼们用火光照亮了人们幸福的笑脸。在新年,人们用穿新衣的习俗,红色的新衣为主。大街小巷上,总能看到穿着火红新衣的人们,就像一簇簇火焰。孩子们最喜欢的,大概是红包了吧。一个个红色纸包装着一张张红色的钱,它们用得孩子高高兴兴。

  春节是香喷喷的。春节时,为了庆祝、待客、送礼,人们往往会准备很多食物。有时是自己家做的地方特色,传统食品;有时是商场里精细包装的零食补品;有时是过年必备的酒水饮料。总之,过年总是有吃不完的好东西。但春节传统的美食,才是最具代表性的。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一家人围坐在桌旁,聊着天,一起动手包饺子。小孩们自然包不太好,饺子煮出来往往是各种奇形怪状,漏馅的漏馅。但是不管卖相好不好,一大家子人团聚吃饺子,总是很愉快的。饺子的香,从家家户户的窗户飘出,弥漫在街上。

  春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值得让我们流传下去。请大家不要总是太过注重过国外的节日,反而忽视了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日,因为老祖宗把它们世世代代传下来的,直至今天,定是有道理的。

春节的作文1000字 篇2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人们称它为“祭灶节”。每到这个时候,人们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种活计,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动。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

  古代的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视儿子如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无以糊口,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儿子久去不归,老人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嘱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片的同路人,两人越走越熟,相处十分融洽。闲谈之中,老汉得知光脚片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光脚片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片慷慨应允,嘱他不要告诉别人。

  见了儿子,老汉佯装害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

  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风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走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

  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便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渐渐拉开了帷幕。

  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马”。

  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

  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爷的嘴巴。传说灶爷是玉帝派往人间监督善恶之神,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在玉帝面前多进好言。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灶君奶奶的嘴。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人们挤拥不动,争买祭灶火烧。农村大多是自己动手,发面、炕制,一家人热热闹闹,很有过小年的味道。

  在河南,人们把祭灶节看作仅次于中秋的团圆节。凡在外地工作、经商、上学的人,都争取在腊月二十三之前赶回家里。能吃到家里做的祭灶火烧,便会得到灶神的保护,来年家人就能平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