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徽商能够驾驭整个商界,是因为他们具有贾儒结合、官商相联、乡党互助的特点;有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精神;有以利润为目的的经济观念;注意学习和总结从商经验,注重职业培训;有灵活多变的经营手段。
中国是一个重农抑商的社会,为了能使自己的经营活动适应这个社会,徽商贾而好儒,商而兼仕,与封建官僚或合为一体,或相互结托。他们把势力渗透到地方政权,甚至伸向国家中枢。除以“急公议叙”“捐纳”“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
为了能在他乡异地的商业竞争中站稳脚跟,徽商利用地缘和血缘关系形成商帮,互帮互助。全国凡有徽商活动的城镇,几乎都有徽商会馆或徽商公所、义园、旅享堂、思恭堂之类,有的城市甚至不止一处。徽商会馆的主要宗旨就是“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吴江县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
很多人一谈起徽商,总将徽商同奢侈连在一起。其实除个别商贾较为奢侈外,80%以上的徽商都是勤俭持家,并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徽州人经商多为生计所迫,因此作为第一代徽商,大多一贫如洗,勤俭持家就显得更加重要。婺源人李祖开始贩木时,竹头木屑都舍不得丢,加以充分利用。致富后仍是粗衣淡食,住房极其简陋狭小也不肯新建。光有勤俭思想,并不足以致富,他们还具有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歙人江遂志两次经商失败,第三次变卖所有家产一搏,终于成功。 徽商经营,以赢利为目的,什么利润大,就经营什么。如徽商习称的盐、典、木、茶四大行业,都是利润极高的。注意商品市场的选择,也是徽商追求利润的手段之一。歙商程澧因苏州等地盛产棉花便经营布业,扬州是盐业集散地便经营盐业,徽州当地贫瘠便经营典当业。在不同的地方经营不同的行业,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