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菱形的判定》说课稿设计

时间:2021-08-31

  1

一、说课稿:

  (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八年级的数学下册第十九章第二节第2课时,主要内容是菱形的判定,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别方法,并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经历菱形判定方法探究过程,掌握菱形三种判别方法。能力培养方面:1、经历利用菱形定义探究菱形其他判定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观察、推理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2、根据菱形的判定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演绎能力。情感目标方面:在探究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运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4)教学难点:菱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究和应用

二、说教法:

  (1)创设问题情境,恰当设疑,引发学生兴趣。

  (2)采用直观操作和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分散难点、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三、说学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学习过程直观化、形象化。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梯形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在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梯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再次将学生带入梯形的殿堂,进一步探究梯形的相关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以及解决梯形问题的策略,是四边形知识螺旋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及作用,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掌握梯形的相关概念,了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两条对角线相等的性质。

  ⑵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使学生经历探究梯形相关的概念,等腰梯形性质的过程。⑵在解决等腰梯形的应用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多样化的方法和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说理意识和主动探究的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⑵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梯形有关计算和推理中的常用策略.

  二、教法分析:针对本节课的特点,采用“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知识运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数学课程标准纲要》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采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探索的快乐,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