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古诗两首说课稿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两首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两首说课稿1

  教学要求:

  1、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阅读译文弄清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歌的意境。

  2、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3、收集一些自己能读懂的古诗,增加语文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故事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交代时代背景,便于学生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有重点地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古诗,并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第二课时

  学习《出塞》

  1.读课文,解题。

  塞:关塞,边塞。你怎么理解题目?

  简介作者王昌龄,唐代著名的诗人。字少伯,很有才华,曾中进士,擅长七绝,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今天学的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课文。

  3.交流自学体会。

  4.提出问题,教师归纳,集体解决。

  (1)秦时明月汉时关:(学生理解不了。教师提示讲解)这一句应用了一种古修辞方法(互文),应当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也就是说,明月照在关塞上的景象,自秦汉一来,一直如此。

  (2)万里长征人未还;表面意思是,万里远征的人还没有回来。实际上是说,战乱终年不止,远征的战士还没有返回家园。

  (3)教师简介龙城飞将胡马阴山等词语。以利于学生理解这两句诗。

  5.体会诗的意境。

  (1)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古代战乱不断发生,百姓苦不堪言;盼望能有飞将军重出,救百姓于水火;这首诗意境深远,言少意多。)

  (2)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渴望出现英勇善战,体恤士卒的将帅,巩固边防的心情。

  7、布置作业

  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出塞》。

  板书设计 :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以景抒情)

  但使不叫 (联想言志)

古诗两首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

  第一教时:

  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

  第二课时:

  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习《咏鹅》、《春晓》。

  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出示课件画面并板书:锄禾)

  《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

  1、 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

  2、 能说出这首古诗的意思。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练背诵古诗。

  4、 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5、 懂得农民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二、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运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诵诗句”这四个步骤来学习。

  2、学法

  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学会共享知识,在交流中得到知识。

三、 基本教学过程

  大家都知道,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是实际教学中能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低年级孩子,对于学古诗感到枯燥、深奥。因此,我把教学过程分为这样四个步骤(出示投影)。

  下面我有侧重地作个解说。

  1、解诗题

  首先出示锄禾的画面,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自行弄懂“锄禾”的意思。教师在过程中适当提问点拨,同时进行生字“禾”的教学以及检查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诗文是否正确连贯。在这里,教师可以渗透一点,如果碰到题目意思不懂的古诗,一般先理解诗题,举例说,学《悯农》这首古诗时,一般先弄懂“悯农”的意思。

  2、知诗人

  接着,向学生介绍本课两首古诗原题就叫《悯农》。《锄禾》原为第二首。都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同时强调李绅是我们无锡人,他的诗很有名气。

  3、明诗意

  我先请学生回忆一下已经学了哪些古诗以及在课外已经掌握了哪些古诗。再回忆学习古诗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因为实验班的孩子对于古诗的积累比普通班的孩子要多得多,所以,通过这一环节,激活了学生记忆仓库中的信息为今天的学习所用。接下来,我就请学生自由读诗句,尝试理解字义。在自学基础上,请他们讨论学懂了哪些,还有哪些字词不懂?估计学生对“当、皆、粒粒、锄禾日当午”这些字句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在教师点拨的基础上讨论解决。“点拨”在什么地方呢?“点”在学法上,“拨”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上。比如,我可以请他们说说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查字典、请教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学生查阅字典,联系诗句,知道“皆”的意思是“都”,而对于“当”的教学可以渗透在“锄禾日当午”这一句的教学中:问“锄禾”已明白,看图,这是什么时候?(中午)从哪里看出是中午?2。出示“日当午”,讲“当”,请学生用“当”找朋友(当时,正当)。3。看看图,读读句,说说“日当午”的意思。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句的意思。(在这里,要告诉学生:为了使句子说得清楚、明白,可以颠倒古诗中词语的顺序,并且引导学生按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顺序将第一句说完整)。剩下的诗句也以此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先通过自学以及教师点拨解决字义,然后尝试串讲诗句的意思,这是教学的重点。(课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逐步展示,生字的教学也穿插在其中)我告诉学生串讲诗句可以变换次序,也可以添加字词,我对于串讲只要求意思基本到位,句子通顺连贯。在此过程中,学生先逐句串讲,讲后先让他们自己评议,最后我再纠正。这样通过生与生、生与师之间的交流,比较正确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从而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4、诵诗句

  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分4步进行教学:

  1、教师示范朗读,确定基调:严肃、较沉重。(教师范读)

  2、采用尝试法,让学生自己标上停顿、重音记号,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进行适当的技巧指导:比如:读“谁之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一句,我要求学生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减慢速度进行朗读。(教师范读)

  4、反复练读,采用个别读,小组读,男女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直至熟读成诵。最后,教师向学生进行归纳式提问:通过学习《锄禾》,你懂得了什么?学生可能会给教师不同层次的答案。有的是对内容的掌握,有的是对中心思想的理解,还有的会是学习古诗的方法等。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思考。当然,要求不能很高,能够大概说出意思就行了。因为毕竟才一年级,还是学习古诗的起步阶段,在今后漫长的求学道路上,他们会慢慢感悟的。

四、 作业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和设计作业时的“基础性、灵活性、延伸性“这几个特点,我适量地设计了这些作业:

  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题目,巩固基础知识。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积累一些古诗词,准备进行古诗朗诵大赛。

板书:

  锄禾

  解诗题:锄禾

  知诗人:李绅(唐)

  明诗意:当、皆、粒粒皆辛苦

  诵诗句:严肃、较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