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敬的评委老师:
您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义教材八年级下册18.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下面我从教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目标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会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2、经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证明和运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用意识;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确定以上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基于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提出,经历图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掌握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几何图形基本证明方法和作图技巧;本章目标要求: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探究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2、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本章是在学习了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进行探究的;它既是对平行四边形性质知识的一个延续,也是后面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
3、基于对学情的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图形性质的能力,已经接触过逆否命题的证明,具备探究平行四边形判定的基础,但在演绎推理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说教法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教法;本节课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教学片段,每个片段的教法我是这样设计的:引入新课,我采用“创设情境”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教学我采用“自主探究”的办法进行教学;定理的运用我采用“学生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办法进行教学;小结我采用“回顾总结”的办法进行教学。整堂课中,我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着、合作者” 两大理念贯穿始终。
三、说学法
有什么样的教法就培养什么样的学法。通过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定理运用教学培养学生概念运用、独立作业、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结教学培养学生回顾总结的能力、归纳梳理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
1、课堂导入。我是这样进行的“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反过来,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2、定理教学:①探究指导:学生按照提纲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进行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巡视指导,了解学情为后续的展示归纳做准备;②展示归纳:逐题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生说师写,在发动其他学生评价、补充、完善。教师画龙点睛加以强调。
3、定理运用。此处安排两道练习题,第一题:定理的简单运用,口答。第二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再进行汇报展示。
4、课堂小结。通过设计两个问题:①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②还有什么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引导让学生回顾、总结,教师画龙点睛。
5、为进一步巩固概念,我设计了两个作业题。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评委老师!
一、说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农牧文化的交融说的是两宋时期汉族与其他游牧民族文化的交融,重点讲述了宋元时期农、牧民族之间的和战,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与融合,为后面的内容的展开预设了时代背景。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名词概念模糊不清。所以在上本课时,老师应当解释清楚各个历史现象和名词,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能力。由于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时期,因此本课的教学方法以活动法为主,试图通过较为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愉快地融入课堂。
(三)教学目标
1.知道辽(契丹)、宋(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朝等政权的更替。
2.掌握澶渊之盟,岳飞抗金、宋金议和等史实及成吉思汗和忽必烈。
3.学会阅读课本和搜集、分析、运用历史资料等方法;学会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历史思维方法。
4.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认识古代民族间的战与和是农牧文明交融的途径之一;分裂是短暂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各族人们共同缔造的。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交融。
教学难点:理解农牧文化在战争与交流中融合。
二、说教法
本课所采用的教法是活动法和问题法、情景表演法的结合,通过较为活跃的教法使学生融入课堂。我的整节课堂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当时历史史实的展示,通过学生表演的方式,展示4个故事: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精忠报国、一代天骄。每表演完一个故事,即进行提问,题型有必答题、抢答题。其中的情景表演,老师事先已经将班里的同学分为四组,同时选出小组长。跟同学沟通好之后,让每一组好好准备所要表演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农牧文化交融的表现。首先通过讲解农与牧的概念介绍,在此基础上介绍文化交融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以下是两部分内容的详细介绍:
第一部分:故事一澶渊之盟。此历史故事讲的是北宋与辽之间发生战争,北宋虽战胜,却仍旧屈服议和。故事情节展现议和场景:北宋代表团和辽国代表团,坐在谈判桌上。请其他组猜出该故事,得到回答与澶渊之盟相关的一套题的回答权。该套题包括两大题,第一为选择题,包括辽国的建立者、少数民族、都城。第二为澶渊之盟相关内容,包括订立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故事二靖康之耻。情境再现:金军攻打宋朝至其都城开封,在北宋皇宫内,宋徽宗、宋钦宗及其宗室后妃等面对国将倾覆时的各种表现。人物:金军、宋徽宗、宋钦宗、后妃代表。
同上。题一为金国的建立者、少数民族、都城,以及北宋的建立者、民族、都城。题二为金与北宋关系如何。
故事三精忠报国,情境再现:岳母在岳飞背上刺字精忠报国的场景。人物:岳母、岳飞。
题一位南宋的建立者、都城、民族、统治范围。题二为对宋金和议的评价。
故事四一代天骄,再现成吉思汗登基大典的现场。人物:成吉思汗
题一为元朝的建立者、都城、民族、统治范围。题二为对于元朝统一过程的描述。
第二部分:通过展示教材P105与P107两张图片,说明北宋至南宋的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材料展示,农牧文化交融的表现,分别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这四个方面。
准备两段材料:
(2)宋朝:南宋,有人这样描述昔日汴京的臣民“黄髻小儿,但习歌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 南宋诗人林升也曾作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游牧民族:骁勇善战且注重发展军事力量,革除陈旧体制,任用汉人为宰相,实行汉人朝廷管理制度,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重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
问题:两宋为什么被北方游牧民族打败?
(3)材料一:西夏设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 材料二:西夏国王李元昊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辽国部分寨堡的民户,迁置州县垦殖,从事农耕。辽代赋税征收的依据,一是“计亩出粟以赋公上”(《辽史》卷59《食货志》。 材料三:观察图中契丹、西夏文字,看它们的字型结构与汉字是否相似?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四:西夏国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育;实行科举,以选拔人才;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 材料五:女真人最初招待客人的饮食以肉类为主。后来女真人招待客人有两盘主要食物:一盘盛肉类,以生葱、枣、粟饰之;另一盘茶食,糖粥、粟饭、麦仁饭,皆以枣、粟饰其上。
问题:农牧文化交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