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前方》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三专题《月是故乡明》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中的第三篇课文。这个专题通过古今中外有关家园的文本来表现“家园之思”这一永恒的主题,一共有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重在阐释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等,第二、三板块进行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祖国与精神意义上的皈依,是人生命的确证。《前方》是一篇新入选教材的文章,布满现代人文气息,对阐释本专题的人文内涵有重要作用。同时这篇课文在体裁上是摄影散文,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兼有摄影和散文的审美特点。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第三专题的主题内涵和本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感受对课文进行鉴赏,理解“家”、“路”、“眼前和心中”等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
②学生能够理解立意上的反弹琵琶和写法上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与文本、老师、同学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够对文本进行评点。
(3)情感与价值观:
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让学生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
(2)弄懂课文中几个核心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1)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2)写法上的虚实结合
二、说学情
教学班学生的入学成绩不理想,基础较差,理解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上比较有依靠性。教师应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疑难。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在老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下,力求学生能够积极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教学法
(1)教法:课文中的语句往往兼有实指意义和虚指含义,布满了浓郁的思辨色彩,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呢?我的方法是:大处着眼,细部入手,从文本的个性出发,设置教学过程和步骤。具体来说,就是从摄影散文的特点入手,梳理文章的基本思路,抓住三个核心观点,多层次多角度来讨论分析,教师相机点拨,生成丰富的课程意义
2)学法:本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在文本创设的情景中进行对话,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想,并做出评点,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 说教学过程(1课时)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2、介绍摄影散文的特点
(摄影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兼有摄影和散文的审美特点,既有摄影艺术瞬间画面的震撼力,又具有散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自由运用语言的优点。)
(设计意图:介绍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了解作者曹文轩的生平、代表作(学生课前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学习习惯)
4、让学生观察照片,说说画面上的情景。
(照片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所拍,画面上是一辆破旧的汽车和一群在旅途上的人们,给人印象尤深的是画面上靠近车窗的一位男子,手托下巴,两眼望着窗外,眼神里布满了对前方艰难旅途的惶惑和茫然。)
引导学生思考:画面是静止的,但是联想和想象却是丰富的,作者曹文轩想到的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5、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文章实写的是什么,虚写的是什么?如何安排写作思路?
(实写的是照片上的画面,而其余的内容都是作者的联想和想象,也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先由照片的`画面入手,切入话题,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最后又归结到照片上来,即“总——分——总”结构)据此文章可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第一部分为第一段,第三部分为最后一段,中间为第二部分。
(2)作者表达了哪几个主要观点?
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②人生是一场苦旅
③人的悲剧性实质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练习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整体把握文章)
6、研读课文,探究疑难
问题1):人为什么会有离家的欲望?
(要点:古老的习性、外面世界的诱惑、迫于无奈、追寻理想等)
问题2):如何理解“人生是一场苦旅”?
(要点:有的人承受皮肉之苦,如照片上的情形、《围城》里的描写、丰子恺散文里的描写;有的人物质条件优裕,却承受精神之苦;有的人两者皆有。肉体上或精神上的磨难在人的一生中永远都摆脱不掉。)
问题3):人的悲剧性实质体现在哪些方面?
(要点:一是“人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家园。”、二是“人无法还家”、三是“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4):研讨:“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一说 法看似矛盾,该如何理解?
(前一个“家”指具体的家,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后一个“家”指抽象的家,有“家的温馨和安宁”,是人心灵的寄托,精神的归宿。)
5)、类比、引申:“路”、“眼前和心中”的深层含义
“路”实指道路,虚指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眼前”指现实,“心中”指人的理想和追求。
(设计意图:突出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讨论分析,大胆发言,培养学生探究疑难,合作学习的能力。)
7、归纳小结;
1)主旨
(本文表现了人对精神家园的苦苦追寻,也表达了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各自心灵家园的美好愿望。)
2)写作特点
①、本文主要表达“家园之思”这一主题,但却从离家起笔,而离家是为了追寻理想,找到精神的栖身之所,也是为了回家,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板书:立意上反弹琵琶)
②、实写的只有照片上的画面,起到了线索的作用,而揭示文章内涵的主要由联想和想象来完成,体现了摄影散文叙议并用,虚实结合的文体特点。(板书:写法上虚实结合)
8、拓展延伸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鼓励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勇于追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设计意图: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及教化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9、布置练习
1)积累课文中关于“家园之思”的诗句。
2)再读课文,对课文进行评点。
五、板书设计
离家……苦旅……追寻……精神家园
(立意上反弹琵琶;写法上虚实结合)
(设计意图:简洁、直观地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又体现了写作特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
【《前方》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5.《前方》教案范文
6.《前方》教案
7.《前方》教案
8.《前方》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