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 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 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 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2. 探索新知过程:
首先,我引用课本的议一议和猜一猜中的两组式子,逐步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规律,猜出结果,并自己归纳出乘法法则。其中利用导入中所书写的式子,节省课堂时间。
对于例题的选取,我先了两个例题,例题共五个小题,我先示范做一个题,其余让学生尝试用刚学的知识自己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先示范做题的步骤和格式,再查看学生是否能正确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其中还利用例1引入有理数中倒数的概念。在例题的选取中,我还有意挑选了不同的题型的乘法计算题:例1是两个数相乘的,(1)小题是一负一正相乘,(2)小题是两个负整数相乘,(3)小题是两个负分数相乘的;例2是三个数相乘的,(1)小题含一个负数,(2)小题含2个负数。这样做既可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也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准备。我还利用例2的第2小题添加“0”改变题目,让学生了解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0,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学生了解了知识,也节省了课堂时间。
对于乘法中确定符号的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对例题中式子的观察,以及对原有乘法知识的回顾,提示学生留意各个式子中负数的个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课本76页议一议中的积的符号的确定问题。
3. 随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题的选取中,我也有意选择了多种题型加以巩固,并增加了一个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的题型,让学生再次了解要先计算小括号中的加法,明确此类题型的计算顺序。
4. 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大致回顾本节所学的内容,主要问了三个问题:
(1)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些什么内容?
(2)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
(3) 什么样的数互为倒数?
5. 作业:
作业我同样选取不同题型的五个计算题,目的是想查看学生学的效果如何,是否对哪类题型还留有疑问。
6. 自我评价:
这堂课我觉得满意的,是能够利用短暂的45分钟把要学的知识穿插在学与练当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有限的时间,并且能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
当然这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觉得自己对于课堂上学生做练习时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处理还没有能够处理得很好,我应该吸取经验教训,再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另外对于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问题,我觉得自己归纳得还不是很到位,我想解决的办法是在以后的练习中再做些补充,让学生加深理解。从中我也得到一个教训,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该多学习教学方法,多思考如何归纳知识点,才能更好地帮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系统!
一、说教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一块重要基石,它在整个计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教材根据儿童的认知规律将用乘法口诀求商分为两阶段学习。第一阶段,安排在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四册的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掌握求商的一般方法;第二阶段,安排在本册书的第四单元:“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着重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一般方法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即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2、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从而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巧设练习,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较熟练地用7、8、9的乘法口诀正确求商。
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cAI课件、实物投影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迁移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实物投影,让学生通过观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抓迁移
好奇心是小学生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往往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导火线。因而,一开课我就设计了抢答题。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地抢答,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抢答完毕老师马上设问:求商时是怎样想的呢?这样便唤起学生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回忆,为探究新知作好铺垫。当学生叙述求商的思路后教师接着说,前段时间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今天继续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从而揭示课题,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探究新知明思路
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求商的基本方法。
首先课件出示“欢乐的六.一儿童节”情境图,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发现数学信息,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叙述图意。这样可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语文数学学科的联系,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听、说能力,同时训练学生从活动中获取有效数学信息的能力。接下来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学生从主题图获取的数学信息能自然、流畅地诱发学生思考问题:平均每行挂几面?
有了问题,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去探究问题的解决
然后小组汇报,引导学生着重说出求商的思路,教师随机板书算式和口诀。当学生解决了“平均每行挂几面?”这个问题后,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条件:若挂7行,平均每行又能挂几面呢?留出空白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在主题图中分别引出第2组和第3组的主题图。引出49÷7=727÷9=3计算。在此,给足空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以上的活动,使学生真正熟练掌握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三)巩固练习,促内化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掌握解题思路、形成技能的重要环也是实践的环节。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于是我便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了形式多样、富有童趣、不同层次的练习,使程度不一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展能力,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49页的“做一做”(课件出示题目),利用实物投影集体订正。然后教师设问:竖着的三道算式间有联系吗?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同桌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揭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加深理解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形成比较牢固的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的认知结构。
接下来的练习2则显示一棵挂满仙桃的桃树,先让学生人人动笔在书上独立完成,然后分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爬梯摘桃比赛。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⑵小猪吹泡泡,这是一组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通过这个练习提高学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
⑶生活中的应用:二(2)班一共有32位同学,每小组有8位同学,可以分成几个小组呢?
(四)发展
让学生自由畅谈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给他们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其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说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想:七八五十六
56÷7=8
49÷7=7 七七四十九
27÷9=3 三九二十七
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发现“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一句口诀可求两道除法算式的商,从而归纳出“用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