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马》的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有关写《马》的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写《马》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写《马》的说课稿1

  一、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设计

  (教材的处理)

  布封的《马》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语言文字优美,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在无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思考和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感悟动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可贵精神。

  (二)知识和能力。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提高对不同体裁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三)过程和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根据单元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特点:制订以下三方面教学目标:

  1、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2、品味积累文章中的精彩词句。

  3、深入领会文章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

  4、领悟和初步掌握对比手法(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其一“家马”与“野马”的对比贯穿文章始终。通过品读分析,得出“野马比家马更美”,探究概括出两种马的特征。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可以感受到家马的苦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抓住后半部分疑难重点句深入品读探究,进一步感受家马被人类摧残、劳役,沦为人类恶性的奴隶的悲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的教学目标。另外一处对比是“野马”美貌部分,作者用它和另外七种动物作了对比,盛赞马的高贵姿态。突出野马的外形的美,从而反衬人类扼杀了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我把第4点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第3点:疑难句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做为本课的难点。采用一课时完成。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词汇丰富,对动物的描写精当、传神。语言文辞优美,含义深刻,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等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我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应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创境激趣法,问题引导法,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三、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圈点批注法(预习笔记),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语言赏析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迁移性练习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听背景音乐二胡曲《赛马》问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了什么画面?然后幻灯打出辽阔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出示课题及作者,让学生从听觉、视觉各方面获得直观感受,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为文章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础。

  其次,感知文章,把握主题。

  第一步,先在二胡曲《赛马》的背景音乐下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第二步,然后检查学生预习(预习时要求学生读通文章,并画出自己喜欢语句,作批注写出喜欢的原因,即采用圈点批注法做预习笔记),疏通字词,本文生字词较多,须落实。这是读通文章的前提。

  第三步,接着课堂提问:

  ①布封为我们介绍了几种马?谁更美?

  ②他们分别有什么特征,文中具体表现在哪里?

  第四步,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由读,主体思维,组织语言回答。第一个问题较简单,可点名让学生直接回答,第二个问题较难,可提示学生从文章中找重点词句回答。因答题信息较广,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后共同汇总归纳的形式,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学生充分交流反馈后归纳用幻灯显示出来)。

  第五步,紧接着提问:如果你是一匹马,你会选择哪种生存方式,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作者布封也与我们一样,在文中,无不显现出他对“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再次,质疑探究,深入品读。

  在学生基本把握文章主题及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重点词句含义,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达能力。

  出示四个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这句话?

  2、第二段中为什么说“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项鬣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稠和锦毡,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3、家马的苦难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4、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写“家马”部分的几个句子是难点,只有读了这几个难点,才能深入领会家马的苦难,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及本文主题。让学生细读,从读中品,从品中读,教师可巡视并寻机参与其中点拔引导。回答前两句的基础上,从部分到整体,整理出第3题答案,最后用幻灯归纳打出。对比是本文最为突出的写作方法。最后一题培养对这种手法的把握能力。

  接着:赏析语言,积累迁移。

  1、赏析精美语言。用“我喜欢一句,因为”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预习的圈点批注充分准备)。第二步,由文本迁移,通过问题的思考,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2、有人说,马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结合本文谈谈的你的看法?(培养学生自由表达能力)

  3、延伸练习,课后作业。

  介绍你熟悉的一种动物,请抓住其特征(可仿照文中用对比手法),并在描述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写《马》的说课稿2

  说教材:

  《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0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个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以一句“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善意谎言实现了一个极其喜欢看书但又没有能力看成书的孩子愿望的感人故事。文章文字朴实无华,却处处蕴含着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作者“我”对残疾青年万分感激之情。

  用“别饿坏了那匹马”做题目,至少有两层主要意思:一是这是文中残疾青年一句善良的谎言。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我才会心安理得地去读青年的书;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故事才会显得如此的动人;正因为这句善良的谎言,青年的形象才会如此高大。二是“我”就是一匹“饿坏了的马”,青年知道,后来我自己也知道。

  说教学目标:

  一、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句子中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在朗读中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说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说教学难点: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说教学:

  1、注意导读的引入。

  每个人都不希望被欺骗,谎言可能会带来很大的伤害,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一起来学习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

  2、设计好细读的问题

  学生读了课文后,读出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我顺势提了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找找看,同时写上自己的体会”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划出相关句子,词语。(略读课文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但并不是说,有时间给孩子就行了,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

  3、感情朗读,情理交融

  文章很长,我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青年品质的语句来读读,在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理解。

  4、安排课外拓展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朗读,当一切真相大白时,两位主人公心灵相通了,学生也与文中的主人公心灵相通了,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口语交际:

  课文几次提到的马,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可是我们仔细想想,这匹马似乎又是存在的。对追求知识如饥似渴的我,就是那匹饥饿的马,为了不让我“饿”坏,残疾青年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感觉到了关心和温暖。你身边有这样感人的事迹吗?

  5、安排小练笔,填补文中空白。

  “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会有什么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有关写《马》的说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1.有关写《马》说课稿

2.有关写《马》说课稿范文

3.有关写马的作文

4.有关写马的精彩作文

5.《马》说课稿范文

6.《马》说课稿

7.《马》说课稿

8.《马》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