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说课稿模板集锦8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三袋麦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三袋麦子》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吃;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小猴则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表达了同样是一袋麦子,各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中心思想。“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人物个性鲜明”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很适合儿童阅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掌握多音字“磨”“干”的用法,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讲讲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涵,能够根据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体会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由于本课注重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人物情感,从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地读课文。
因为三种小动物在得到麦子后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各抒己见,并在讨论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和情感,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比较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一、设疑导入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一模一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小动物眼中是一样的吗?从“黄灿灿的麦子、饱满的麦粒、上等的麦种”体会到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后,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体会他们得到一袋麦子后的想法,以及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的做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他们的体验与感受。
二、从“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否一样”切入,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等词语来体会三个小动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通过比较,小猴看问题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做事有远见的优点昭然若揭。
(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三个小动物处理麦子的方式
(1)小猪看到这袋麦子后,有什么表现?(重点突出“开心”、“喊”等词语。)
如何处理这袋麦子的?(重点突出“迫不及待”、“各种各样”等词语)
(2)小牛看到麦子后,有哪些想法?(突出小牛的“勤劳节俭”方面的优点)
(3)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的?
延伸:这部分内容写的很简单,但实际包含的内容可不少。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才决定把麦子全种下了地?这样,小猴遇事多动脑,为长远利益考虑的优点就完全显现出来了。
(二)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主探索
土地爷爷一年后的再次拜访,对三个小动物的反应是怎样的?通过“哈哈大笑、点点头、抚摸、高兴”这些词体会土地爷爷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从而找出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
(三)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回忆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把课文故事完全消化,也为课后习题1“讲述这个故事”奠定基础,虽然没有在课堂进行练习,但也做了“回家讲给父母听”的要求。
三、说一说、写一写:假如,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为什么
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从每只小动物的身上得到启发,都选择了最合理的做法。这个练习,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得到了提高,同时也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揭示出本文中心。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三袋麦子
(小猪)——吃光——哈哈大笑
(小牛)——保存——点点头
(小猴)——播种——夸奖
我们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说教材
《肥皂泡》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是关于冰心的作家作品单元。前几篇课文让我们了解了身为作家的冰心。其实,儿时的冰心同我们一样,也吹出过梦幻般的肥皂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课文《肥皂泡》拉近了学生和作家之间的距离。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儿时的作者是怎样玩“吹肥皂泡”的游戏的。
2、体会游戏过程写的有序、细致。
3、体会由游戏产生的美好想象。
4、联系自己的游戏体验,进行口语交际及小练笔。
说教、学法
本课的学习以读为主,用读感悟。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抓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老师用富于趣味的语言,引导理解、想象,体会玩的乐趣,体会玩中有美。努力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见过肥皂跑吗?吹过肥皂跑吗?你觉得怎么样?可是你自做过泡泡水吗?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的肥皂泡吹的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她的嘴一吹,不仅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样吹肥皂泡的吗?赶快打开书,自己读一读课文。
(从兴趣出发,激发玩的兴趣,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预习字词的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对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形式理解。)
肥皂泡:指导“皂”字的书写
渡过:补充词组“渡过------”
扯成、骄傲:给“扯”字和“傲”字组词
溶化:和“融化”通过造句比较。
屏、悬:回到文本,体会对美丽的肥皂泡的期待与害怕它破裂的心情。
三、品读感悟
1、冰心奶奶是怎样做泡泡水的?你这样做也不一定就能吹出许多的泡泡,冰心奶奶可细心了,她把做肥皂泡的窍门在文中已经告诉大家了,谁能找到?(不仅理解了“黏稠”一词的意思,学到了做泡泡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找关键词语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写作的细致。)
2、心奶奶又是怎样吹肥皂泡的?(指明几个学生读)
用“先……然后……再”说一说吹肥皂泡的过程。(体会写作的有序性,锻炼语言词表达能力。)
3、冰心奶奶不仅做了,吹了,还认真欣赏了自己吹的每一个美丽的泡泡。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找找冰心奶奶的肥皂泡美在哪儿?
抓住重点段落第四自然段引导理解:
课文从颜色、形状两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学生能在读中体会出来说出来最好。如果不能,就用“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肥皂泡的美丽?”这样一个问题引导。同时抓住“玲珑娇软”和“颤巍巍”两个词。“玲珑娇软”的小球是什么样的?引导感受肥皂泡的小巧柔韧,体会美丽可爱。“颤巍巍”:什么情况下遇到过这个词?怎样理解?引导体会肥皂泡给人梦幻的感觉。
4、冰心奶奶不但吹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情趣,还吹出了遥远的想象。小小的肥皂泡让冰奶奶想到了什么呢?
抓住重点段落第五自然段引导理解:
指明读冰心奶奶想象的语句。
请一名读的好的同学范读或老师范读,引导想象: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会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引导:你能带着你的想象读读吗?
5、这是美丽的肥皂泡,神奇的肥皂泡。那么在吹肥皂泡的过程中,冰心奶奶有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态度?为什么是充满快乐、骄傲、希望?(达到与冰心奶奶情感上的共鸣。)
四、回顾整体
只有心中有爱,才会留意那毫不起眼的肥皂泡,才会在转瞬即逝的泡泡上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文章吧!
五、作业
课下玩一玩吹肥皂泡的游戏或者其他游戏。这次要有意识的去玩,留意玩的过程,按顺序记叙下来。玩儿时还要认真观察,积极想象,像冰心奶奶那样把想象的内容记录下来。(玩与学,读与写的结合)
六、总结
冰心奶奶说“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让我们把童年美好的回忆记录在笔下,珍藏在心中。
板书
肥皂泡
做:黏稠
吹:蘸——吹——提
赏:颜色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