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必备】说课稿模板锦集6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学生已初步对岩石的形态进行观察、比较、分类的基础上,以花岗岩为例指导学生认识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并通过课文资料初步了解不同的矿物在形态、性质方面有着差异,从而引发学生对岩石的组分——矿物的关注,为下面的两节观察矿物特性的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科学概念:

  1、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2、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

  3、不同的矿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放大镜观察花岗岩的结构,以及石英、长石和云母三种矿物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特征。

  2、资料了解一下矿物的形态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矿物观察研究的兴趣,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描述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观察花岗岩,认识到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教学难点:观察花岗岩中三种矿物的形态、并把它们和三种矿物晶体进行比较,从中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面:

  本课教学,我的主导教学方法是“引探—合作”教学,并同时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根据材料独立进行探究,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参与课堂教学,自己去获得信息、经历过程。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和预设,打算把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谈话导入;观察花岗岩;观察研究物;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来展开。

  (一)谈话导入

  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花岗岩是由几种不同颜色的颗粒组成的。你想过没有,不同的岩石颜色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呢?

  学生说说自己的理由。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岩石的组成。板书课题。

  联系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探求新知的欲望,自然地引申到新课的教学中。

  (二)观察花岗岩

  教师为学生每组提供一块岩石,问:认识这是什么岩石吗?学生辨认这块岩石是花岗岩。

  教师提问:请你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看看组成花岗岩的几种颗粒是什么样的?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教师指出,这三种颗粒都是矿物。利用课件播放石英、长石和云母的矿物标本,谈话:请大家观察比较,花岗岩中的颗粒与这三种矿物中的哪一种矿物最为接近?

  学生比较、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花岗岩由云母、石英、长石三种矿物组成。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对多种岩石的观察,得出所有的岩石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这一结论,显得更科学。利用对照、比较,学生对矿物的观察更为细致,这为后续的研究活动做好了铺垫。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小学的邵英娇。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统计》。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七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一、说教材

  《统计》这一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并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认识1格代表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在编排上,本单元选择了与学生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如:学校组织学生检查身体、参加喜欢的课外活动小组活动、对街头过往车辆的调查、班级的图书角、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等。力求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既经历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又从中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不偏食,注意用眼时间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统计图(一格代表五个单位),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教学难点: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

二、说学情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的教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下册教材第9单元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在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第7单元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前一课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前的知识铺垫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三、说模式

  在我校“3161”和谐课堂教学模式原则指导下,形成了我校和谐课堂各学科个性化的教学环节,其中数学课包括0201、0202两种课型, 结合本节课的特点,及我对教材的理解,我采用0202课型,并将本节课设计模式如下:1、立体导入,明确目标。2、做好铺垫,扫清障碍。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理清思路,归纳方法。5、运用规律,应用展评。

四、说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导学过程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立体导入,明确目标。

  和谐课堂区别于其他教学模式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重视单元导入和知识树引领,学生在学之前就应该知道这节课学习任务和目标,为新课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同时,教师创设情境 ,播放各种车辆过往的录像片,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设计,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产生统计的需求。真正做到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本环节大约需要3分钟。

  第二环节做好铺垫,扫清障碍。

  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录像片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分小组合作收集、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的填写。由于课件视频中车辆过往速度快或者过往车辆比较密集,学生记录会产生困难,因此要再次组织记录,强调分工合作,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体会,从而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掌握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养成了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这一环节大约需要10分钟。

  第三环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中, 围绕“你认为一个格代表几辆车合适?”这一核心主线,我设计了一张开放式的统计图,让学生自己设计完成统计图,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是哪一种见解,都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这样,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究,使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自主、倾听、表达、质疑,而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和辅导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此外,这一环节中,通过师生双方,生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也正是师生和谐、教学和谐、优差和谐的具体体现。此环节需要 15分钟,

  第四环节:理清思路,归纳方法

  比较几种不同的统计图,明确用1个格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突破了教学难点,方法树的总结完成了“举三归一”的过程,得出结论。需要2分钟时间。

  第五环节:运用规律,应用展评。

  这个环节需10分钟。练习设计使学生知识得到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并体会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说板书

  板书不仅是传授基础知识本身的需要,而且体现言传身教并重的需要。本节课板书作用如下:

  1.辅助教师语言教学,便于学生记忆

  我在教授统计这一课时,在讲述的同时,用板书图示配合,让学生视觉与听觉结合起来,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加强学生的记忆,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

  本节课的板书,图片颜色鲜明,表格式板书信息量大、条理清楚、简约明了,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3.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

  本节课的板书,无论是图形示意法还是比较对照法,意在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起到深化、强化的作用,因此它能起到突出重点、难点,引起学生注意的目的。

六、说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本节课中我对学生的评价如下:

  一、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断进步。

  正确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多花样、多渠道、全面地评价学生又是鼓励学生爱学、乐学、我要学的手段之一。例如这一课中,在制作统计图时,有的学生涂色特别均匀,我就适时给以评价:“这位同学的统计图既美观又规范!”还有在汇报“你认为一个格代表几辆车合适?”时,有的学生坚持认为一格代表5辆车合适,并且据理力争,有理有据,我就予以评价“你通过前后对比,一下子就发现了合适的方法,同学们真应该向你学习。”此外,本节课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方式,在教学中巧用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如:“你们小组可真棒,想的办法最独特。” “你瞧,这个小组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多认真呀!”等。

  二、即时评价,适时发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即时评价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当时的表现,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比如在合作交流环节,有的同学坚持认为用一格代表10辆车更合适,这样涂色部分少,速度快,效率高,我就及时做出评价:“你很有创意,这非常可贵,能再响亮地说一遍吗?”在“理清思路,归纳方法”环节,学生进行汇报时,我就做了如下评价 “你讲得很有道理,如果能把语速放慢一些,其他同学听得就更清楚了。” “他倾听得真仔细,耳朵真灵,这么细微的地方都注意到了。还有谁能重复一遍?”学生在教师的赞赏声中建立了自信,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体验和享受了成功。

  三、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中编排的很多情境图因环境或教学条件所限,一些数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因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将主题图置换成观看一条道路上过往车辆的录像片,并请同学们帮助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合作意识,又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问题。

  2、巧用生成资源

  善于捕捉利用“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并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观点的创意和批评的价值,再因势利导,进行教学。本节课在小组汇报是,有一名学生坚持用1格代表10辆车更合适,我说:“噢,你很有独特见解,能把你的思考过程说给大家听吗”,在该生叙述时就有了许多不赞同的声音,我因势利导,问题从学生中来,在学生中解决,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碰撞中得到启发,理清思路,归纳了方法。

  3、运用媒体资源

  电教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能够有效地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促使学生在“知其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我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选择、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统计素材和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统计活动中采用了让学生主动探索、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分析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充分经历数据信息处理的全过程,突出了统计活动的本质,学生在全程参与中不仅掌握新知,发展能力,同时又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