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说课稿集合六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题在本书中的地位

  初二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我与他人”,而本框“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就是“我与他人的关系”的相关部分,即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的“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这框是第三课的落脚点,主要说明了应积极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担负起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的义务,本框在全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

  本框的要求是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根据这一教学要求,确定具体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表现,引导学生知道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义务,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懂得关爱他人、乐于助人,同时注意自我保护。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积极正确地行使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会用法律武器与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作斗争,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和活动,让学生懂得尊重、珍爱生命健康权,体会这不仅是一项权利,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和人生观;引导学生自觉地尊重他人生命与健康的权利,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增强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最高的价值,生命安全是公民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前提和基本条件,因此正确、积极地行使生命健康权是本框的重点。针对当前由于暴力文化泛滥,部分学生暴力倾向严重,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等行为,加强关爱他人生命健康的教育很有必要,但也有一定难度,因此,就把“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确定为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法律知识,只认识到关注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是个人的权利,却没有意识到这也是一种责任,部分同学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提高这一责任的意识非常有必要。

  2、初中生做事容易冲动这一特点,常使法制观念淡薄的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加强关爱他人生命和健康的教育有助于避免或者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侵犯的行为屡有发生,但学生对生命健康权了解不足,不能维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掌握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本领十分必要。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材的第九册第七组课文。本组五篇课文都是写景物的记叙文。《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课文依照“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别对桂林水和山的特点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最后又用“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和“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时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两句作结,使读者对桂林山水发生了一个完整的美好的认识,既照应了课文开头,又丰富了“甲天下”的内涵。

  重点段分析: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这两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独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组成,第一句都以别处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较来映衬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个分句以“却从没看见过”这种转折语气的句式来强调、赞美桂林的山或水,并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个并列分句组成,具体地从三个方面,运用排比、对偶和比喻的手法来描写桂林的水、山,每一个分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小句组成,而且前半句写出山水的特点,后半句补充描写前半句的特点。第三句都写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写水句的前半句点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险”,而后半句以二三个比喻短语组成排比句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相结合组成补充描述句,写出了桂林山的形态奇、色彩秀、山势险。

  难点分析: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时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身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时的画卷,沉溺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同学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整篇文章构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诗句,以“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开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首尾照应,结构浑然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课文按“总……分……总”和按特点记叙的构思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

二、说教法

  文章是写景的抒情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这一方法进行教学。

  语言文字具有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许多妙词佳句往往讲也讲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词造句严谨,语言优美,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热情。假如老师讲得太多,文章会搞得支离破碎,整体的美被破坏。只有通过多读,反复读,读出语感,以读代讲,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读者的感情溶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我是采用“以读代讲”布置教学环节的:A、范读课文激发感情。揭示课题后,老师马上以丰满的感情范读课文感染同学并激起朗读兴趣;B、自由朗读酝酿感情。当同学激起朗读兴趣后,通过自由朗读酝酿出与作者爱在一起的感情;C、抠字眼体会感情。老师紧扣“甲”、“静、清、绿”,“奇、秀、险”等重点词,读读议议,个别读、齐读、引读、议读,文中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完全被同学体会出来了;D、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节共三句,第一句话要注意长句的自然停顿,“却从没看见过”合度的重音,才干在比较中显示出漓江水的独特风格;第二句读好“啊”的音变[静啊(nga),清啊(nga),绿啊(ya)]和三个并列分句的递进语势(声音由低到高,语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才干表达出漓江的水“静、清、绿”到极点的特点;第二句到第三句语气的转入要稍停长些,语气转入平稳。因为,这时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连自身乘坐的船在前进,还是停泊着都没感到,许久许久才醒悟过来;E、品读课文抒发感情,通过前四步,同学已经掌握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恋之情,最后同学循作者思路,以真挚的感情齐读课文,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使小朋友们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可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重点段两小节的结构、写法颇相似,因此采用“举一反三”法。

  “举一”即揭示规律,掌握方法。学习第二自然段“漓江的水”。按这四步来学习。

  (1)这小节分几层写?

  (2)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

  (3)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4)反复诵读。

  在第二自然段学完之后,让同学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分几步用怎样的方法的学习,现在用这样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异。因为“举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时按图索骥,多数同学并不会感到困难。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们的相异之处。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内容不同:写水时,写水态,水色的特点,而写山时写山态、山色、山势的特点;写法不同:写水时后半句用述叙式,写山时用短语排比和两个四个字的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上段学到的适当的停顿,合度的轻重,语调的抑扬,音色的处置与朗读技巧,反复育读,使教师、同学与作者的感性融为一体。

  这样,从扶到放,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

四、说过程

  1、揭题谈话:

  让同学说说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体裁,简介作者和有关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师范读课文,同学听后谈自身的感受、想法。

  3、入境动情:

  自由读后逐段指导读,带同学入境动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义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轻声读课文,讲讲第二小节分几层写?每层各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老师引导同学一层一层地读读讲讲,讲讲读读,进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读把自身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第三小节运用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朗读技巧,放手让同学自身理解语言文字,入境动情。

  第三段:老师诵读配上图画带同学入境,让同学图文对照,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发生共鸣,抒发自身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师总结:作者按总分总的结构,抓桂林山水我构思方法,写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表达了自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班女同学齐读,把这种热爱之情表达出来,感动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