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要说的是苏教版第一册语文教材中第6篇课文《东方明珠》。 课文介绍了上海东方广播电视塔的雄伟壮观。课文语言优美,充满美感,配有3张插图,反映了上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突飞猛进的新面貌,是一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能力、陶冶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材料。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和方法,学会“头、是”等8个生字,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课文插图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欣赏东方明珠的雄伟壮丽,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其中,根据第一学段的要求,1、2两个目标是教学重点,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东方明珠”缺乏感性认识,要在语言文字中把握所蕴涵的情感,有一定困难,因此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从而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深化学生的阅读感受是教学难点。

  我准备安排二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通过图文对照,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在语境中认识生字,指导学生端正、匀称地书写“东、方、电、有”四个生字。

  下面,我着重讲第二课时的教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字词

  用开火车、摘苹果的形式复习本课的生字,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遵循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游戏尤为感兴趣,既巩固了生字词,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图片导入,引入新课

  以导游的形式带着学生观看上海外滩的优美景色,引起他们的兴趣。最后到东方明珠结束旅行,以图片直观的色彩及教师富有影响力的语言吸引学生的目光。当他们初步感受到东方明珠的雄伟壮丽,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然后顺势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自己的感受,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

  三)精读感悟,悟中生情

  1、 在学生自读第一段,交流东方明珠在哪里,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引发学生质疑: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她美在哪里?

  2、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课文的第二段是写东方明珠最具体的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我将以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先立足于学生自己体会,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东方明珠到底美在哪里?”引导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读有关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在全班交流时,以学定教,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词句,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点拨。

  本自然段中“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 我估计学生对此较难理解, 因此在指导理解这一句时,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联系句子感悟。此时,教师边叙述边配以动作表演引导学生理解“顶、踩”两个动词,通过直观感受到了东方明珠塔的雄伟壮丽。另外这句话也是本自然段中修辞的难点,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句式。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请学生交流“这座塔哪些地方你觉得象一个巨人?”最后结合图片进一步感知,此时,朗读训练也就水到渠成,能真正读出美的味道。

  本自然段中词语的难点是”五光十色”一词,在交流“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一句时,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东方明珠的夜景图,联系图片展开想象,通过直观感受,学生就很容易地理解“五光十色”,同时也感受到东方明珠的壮丽。

  考虑到全文要背诵,学生的回答是零星的、琐碎的,因此请学生再读读第二段,配以表演和插图引导学生朗读背诵。

  3、 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道出了真切的感受,通过欣赏组图,通过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4、 最后,让学生齐读二、三段,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座塔叫她“东方明珠”?再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就是一名导游,正在向游客介绍东方明珠的美景”这样一种情感进行练读,配以东方明珠的美景和优美的音乐,学生朗读时自豪、喜悦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对情感的体会也得到提升。

  四):个性作业,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此,我还布置了自选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2、当小导游领父母或同学到课文中的东方明珠去游玩。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让学生个性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出示“头、是”两字,请学生自学笔顺表,在交流字形时,我从旁点拨和指导,边示范板书,“头”的两点写在左上格,要上下排列。“是”的第八笔是短撇,第九笔捺要伸展。在学生书写时,我巡视指导,纠正写字姿势,教育学生“提笔既是练字时”,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板书设计:

  东方明珠

  大 美

  自豪

说课稿 篇2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望月》,指读课题。这样读课题,让我感觉月光太刺眼了,想想咱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再来读一读。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

二、欣赏江月图

  (一)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2、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3、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动态美。黑色和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声音有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宁静。还记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吗,原本是推,那敲响还是推响?(敲)可是敲却更能突出那晚的安静。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柔和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通过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示图,是不是跟你想象中一样?更美丽?

  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美丽的月色?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5、真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欢迎吗?(师配乐范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指导读赛诗部分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夜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止作者一个,还有谁?

  1、他们俩在一起干什么了?(赛诗)

  2、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当舅舅、一人当小外甥、一人读旁白、一人当导演。导演起什么作用呢?这赛诗和我们平时读诗一样吗?对,语速上要快,语调要高。

  小组合作

  3、指名小组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当学生到第12 自然段时候,打住:是你读了吗?再看看,是你读了吗?为什么?省略号?那应该是谁读呢?(或者:赛完了吗?真的赛完了吗?)

  引导到省略号,继续指名课外赛诗。

  4、这小外甥可真……(聪明好学)

四、指导读幻想部分

  过渡:小外甥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调皮、爱幻想)从那里看出来的?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真是月亮叫醒小外甥的吗?在小外甥眼中,月亮仿佛就是他慈祥的奶奶,和蔼的母亲,会把他从睡梦中叫醒。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3、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小结:作者通过对小外甥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描写,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

  4、像眼睛,天的眼睛多么丰富而有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是或的,是天的心灵的窗户。

  5、像眼睛看,老师把这则故事改写成了一首诗,读读看,可以这样改吗?出示: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自由读,指名读。从中你联想到了什么?如果给这首诗取题目,你会取什么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眼里,月亮是活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它和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小外甥丰富的想象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7、多么富有童真的想象,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外甥呀!夜深了,小外甥回舱了,甲板只留下我一个人。我凝视着月亮小时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示图、音乐

五、作业

  1、写山和水的诗歌也很多,课后就请大家搜集此类诗歌,仿照第二段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写一组关于山或水的对诗场面。

  2、背诵课文的第二大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