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推荐】说课稿锦集6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 圆柱体实物

  二、教法与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三、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面”的特征。(2)“面”的形状。(3)“面积”的计算。不靠传统说教式和灌输式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学上我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基本原则,6人一组,采用“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给每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思维和认识都“活”起来。鉴于上述,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将剩余学习任务制订成表格,派发给每个小组,以比赛的形式,参照实物,鼓励学生在数一数、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议一议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圆柱体各部分的理解和认识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剪一剪,比一比;剪开后的每个面的面积应如何计算?有哪些面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说课稿 篇2

  本课教材为五年级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为第一教时,共分五教时完成。

一. 设计指导思想

  1.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之一。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建立在学生自我归纳、演绎、实践的过程之中。因此,学校教育应把握这根主线强化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与实践的培养。

  2. 体育教学的内容根本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活动或生活,并通过体育教学达到提高生产劳动或生活效率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除应强化以上这根主线的培养外,还应与受教者的生活劳动紧密结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其生活劳动的效率,另一方面还可以调动受教者以往的生活劳动积淀促进其体育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二.对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的再认识

  基于以上的认识,不禁产生了对传统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的反思,认为有必要对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进行再认识。

  认识之一: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教材为什么要教?除了传统的生理效能外,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过越障碍的能力。那么,生活中的障碍是否都需要从障碍物的上方一跃而过呢?是否不论高低一律都需要费力越过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既然如此,体育教学就有必要发展学生多种越障能力,根据不同障碍选择不同越障方式的本领。这样的培养,另一作用恐怕就是启发、激励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思维习惯,就是学生一次次的归纳、演绎、实践的过程。

  认识之二:如何看待本教时的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从教材分类来看,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属于跳跃教材,它与其它跳跃教材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传统教学往往忽视了这种联系,仅以教会为目的,不能为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迁移通道,因此每次学习都是废旧而立新,教者费力、学者费劲。那么,侧向助跑直腿摆动跳高与其它跳跃教材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至少在落地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而落地方法的自然养成则是整个小学阶段跳跃教材的重点,所谓“不求攻彼,先求自保”,体育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学会自我保护。

  认识之三:可否“浪费”一小部分教时,对以上的一些反思进行一些探索呢?哪怕结果是无意义的,笔者以为值得做一次尝试。首先,现行体育教材重复性大,“浪费”的这一部分教时不值一提。更重要的是,若尝试成功,则可重新开辟出一片广阔的空间供我们继续探索,对传统体育教学进行一次彻底的革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本课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架设知识迁移通道,促进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以巩固跳跃能力的发展。

  2. 训练学生思维力,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交流探索、互助合作的练习习惯。

  4. 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提高弹跳能力。

四.目标落实与教学过程

  1. 导入学练

  教师提示跳跃落地要求,学生分散复习已学过的跳跃方式,体会落地轻巧的要求。教师巡视指导,帮差补缺。

  2. 揭示课题

  提出本课学习内容与要求(合理过越障碍),出示第一高度(低),启发学生交流、思考过越方法,并分组尝试。教师巡视启发、激励。

  3. 引入跳过障碍概念

  教师集中介绍学生的一些方式,强调根据障碍情况合理选择过越方式。

  出示第二高度(较高),师生共同筛选过越方式,得出结论(较高障碍跳过)。

  激励想象跳过方式,组织小组交流尝试,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尝试。

  集中展示,学生演示,教师讲评,得出结论(只要不触标志,任何跳跃方法都值得尝试,但要注意落地轻巧)。

  出示第三高度(高),激励学生尝试用已有方法跳过(预计绝大多数学生将失礼)。

  4.导入侧向直腿摆动跳高

  集中提出失利原因,再次筛选过越方式(双脚蹦越已无可能,必须单脚跳起跨过)。

  组织分组尝试单脚跳起跨过动作,教师巡视。

  集中组织好差生对比演示,学生对比观察分析成败原因(两腿总是钩到标志)。

  启发思考解决两腿总是钩到标志的矛盾,小组交流提出假设、分组尝试假设。教师巡视启发。

  集中交流演示,得出结论(直腿跨过)。

  分组尝试,验证。教师个别辅导。

  5.游戏:过越障碍

  集中,出示第四高度(很高),激励学生自告奋勇尝试直腿跨越(估计

  将会全军覆没)。

  提出问题:如何过越?学生假设、个别尝试(又是全军覆没)。

  教师示范(从下钻过)。揭示根据障碍选择过越方法的道理。

  讲解游戏方法规则,学生分组自设障碍,自行设法过越,师生共同参与游戏。

五. 小结讲评

  本课只是对笔者一些“奇谈怪论”的尝试,可能有思考不周之处,恳请诸位同行帮助出谋划策,以便不断修正完善。甚至也可能是“痴人说梦”,也请众位同仁“当头棒喝”,以免“走火入魔”、“不可自拔”。